早在我的垂髫之年,就知道江蘇鎮江有個北固山。少年時代,偶然得到幾頁長輩用過的夜大學的講義,可巧有一篇是講宋詞的。於是,辛棄疾《南鄉子》中的名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就刀刻般印在了腦海中。
然而,機緣難覓。直到花甲之年,我才有機會到鎮江,在北固山頭盤桓行吟,憑吊這座“詞山”的名山勝跡。
一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北固山的山形地貌一千年間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站在山頂即可俯瞰長江,可如今,江岸線退移了很多,真正的江海景觀也已東移數十裡。今人所見的“滿眼風光”,早已不是稼軒當年眼中之景。聞乎此,多少有些悵惘。
北固山的“詩眼”自然是北固樓。北固樓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咸康年間,在中國歷史名樓中,僅比相傳建於東吳黃武二年的黃鶴樓晚一百多年,故而曾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稱“長江三大名樓”。最早在此留下詩句的名人,當屬南朝梁武帝蕭衍,他在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登臨北固樓,寫下一首《登北顧樓詩》,其中的幾句“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一派孤高勁拔氣象。據說,蕭衍游山興起,還揮毫題寫“天下第一江山”,可謂盛贊有加。
然而,身臨其境,我不禁困惑,這實際海拔隻有55.2米的“小山包”緣何被梁武帝稱為“天下第一”呢?疑竇存乎內心,腳步隨山路轉。一路上,走過因劉備招親而名聲大振的甘露寺﹔走過由唐代李德裕初建,此后屢毀屢建,又由石塔改建而成的鐵塔﹔走過高挂著宋代米芾題匾“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多景樓﹔又走過由康有為題寫“江山第一亭”的祭江亭——相傳當年孫尚香聞知丈夫劉備敗於東吳逝於白帝,登上此亭,設奠遙祭,然后投江自盡。一路行來,竟然有如此眾多的“第一”,足見北固山的非比尋常。不禁想起古人嘗言:“名山自有高處”——那麼北固山的卓異之處,又在哪裡呢?
二
佇立樓頭,憑欄北眺,秋雲淨爽,遠目遙岑。朋友說,這樣的天氣要在早些年,還能清晰地看到對岸揚州城的平山堂。不過,山依舊,水依舊,置身江中的瓜洲島依舊,一江分隔兩岸的大格局依舊,隻要登上北固樓,就是身在江東最高處了。放眼北望,江天一色,沙渚層疊,綠樹掩映,村舍依稀,樓頭塔影,盡收眼底。我是從對岸的揚州城自駕而來,心中與江北無隔。然而,當年的梁武帝又如何呢?他的詩何以題為《登北顧樓詩》?北固樓亦是“北顧樓”,顧者,看也﹔北顧者,向北方看也。當其時也,此山此樓,已是江防前線,也難怪成為梁武帝江山中的“天下第一”。
匆匆回溯一下歷代詩家描寫北固山的詩詞,不難發現:凡是南北統一、長江無隔的年代,詩人們所寫的詩詞就很少有關乎家國之憂思、興亡之慨嘆,如唐代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張祜的《題潤州李尚書北固新樓》、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與王安石同時代的曾鞏,在《甘露寺多景樓》中還以壯闊的詩筆,寫下了“一川鐘唄淮南月,萬裡帆檣海餐風”這樣視野遼遠、境界開張的句子,說明當時的詩人,就其胸襟眼界而言,是兩岸無隔的。
同樣的景致到了大文豪蘇東坡手裡,又是怎樣的呢?他寫多景樓“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筆觸中雖有“樂事回頭一場空”的嘆惋,卻看不出半點沉重。在他眼裡,多景樓也好,北固山也好,不過是一個飲宴觀景、醉聽琵琶的好去處。蘇東坡寫下這首《採桑子》時,剛好39歲。
三
88年之后,同樣是39歲的陸游來到北固山。此時此刻,北固山已然是南宋與金國的對壘之地,陸游的心境自然與他的幾位前輩迥然不同。他在多景樓上寫下一首《水調歌頭》,可謂悲愴慷慨,壯懷激烈,將眼前這片江山都涂抹上一層悲懷愁緒——“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陸游此番登臨的25年之后,陳亮也登臨北固。此時的南宋已是一片歌舞升平,與金國的媾和已被朝野上下視為“不二之選”。而陳亮卻倡言北伐,收復失地。於是,當他登上北固山,置身多景樓,積郁的激憤和久蓄的豪情頓時如江水奔流,一瀉千裡,寫下《念奴嬌·登多景樓》。詞中的“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是何等激昂慷慨,何等痛快淋漓!
四
真正將北固山推上千古“詞山”之巔峰的,當屬辛棄疾的“北固雙璧”——《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前者寫於嘉泰四年(1204年),此時的辛棄疾以65歲高齡出知鎮江府,不啻是他實現北上抗金、統一祖國之夢的最后機會。對他而言,長江就如同一道“生命的界河”,把他的人生一劈兩半。當年拼死渡江,不就是為了打回江北,光復故國麼?然而,40多年過去了,深愛的故土依舊深陷異邦。“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北固樓,在他的眼中、詩中乃至心中,已幻化為一個極富象征意義的符號:登樓方能向北望,北望方能見神州!
另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是膾炙人口。孫權、劉裕、劉義隆……想起這些歷史人物,辛棄疾不禁顧影自嘆:“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當年那個破浪而來的英武青年,如今已是白發老者,登樓望去,那時的“烽火揚州路”,依然歷歷在目——這裡的一個“望”字,令人思緒綿綿。這一“望”,激起詩人的滿腔豪情和披襟長嘯﹔也正是這一“望”,才引發詞家對江北“可堪回首”的深深慨嘆。這一“望”,讓北固山的獨特地位瞬間凸顯,化為一座凝聚著愛國豪情以及英雄悲嘆的天然紀念碑﹔這一“望”不僅成就了他的兩闕名詞,也令北固山成為一座無可匹敵的千古“詞山”。比之泰岳之雄偉,匡廬之奇秀,黃山之峭拔,華山之險峻……北固山這個“小山包”固難望其項背,但是,單就宋詞風韻而言,北固山卻是“單項冠軍”!
五
“詞山”自有吸引詞人的獨特魅力。距辛棄疾的“北固雙璧”誕生又過去了480年,此時又有一位年輕詞人慕“詞山”之名從北地南來——清代的納蘭性德。
1684年秋,納蘭性德來到鎮江,他自然不肯放過這樣一個臨山懷古的良機。他登上北固山,一首《夢江南·江南好》脫筆而出。
“江南好,鐵瓮古南徐。立馬江山千裡目,射蛟風雨百靈趨。北顧更躊躇。”
好一個“北顧更躊躇”,來自北方的納蘭,站在昔日的南國邊境,體味著他所尊敬的古代詞人佇立北望的心境,是悲是喜是憂是樂,著實一言難盡。
又過了270余年,偉人毛澤東揮毫寫下辛棄疾的“北固雙璧”。如今,這兩幅書法就高懸在新建的北固樓大廳裡,供后人們駐足靜觀,神馳遐想……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