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座寺廟,因洛夫一首小詩而聞名於世,它就是金龍禪寺。就如寒山寺,因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聞名於世一樣。據說,在東瀛,《楓橋夜泊》是家喻戶曉的名詩,日本人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中國人,詩歌被收入日本的教科書就是例証。
一首成於千百年前的小詩,經久卻不衰,是有它存在的原因的。現代名詩《金龍禪寺》亦然。它的創作靈感究竟來自哪一座金龍禪寺?我向洛夫詩學研究專家甘建華教授求助,他說,是台灣那一座。
那就對了,早些年,隨大陸一個詩人訪問團訪問寶島台灣時,我曾經詢問過《葡萄園》詩刊主編、詩人文曉村兄,他說,洛夫走訪很多著名寺廟,不大清楚他所寫《金龍禪寺》究竟是哪一座。台北倒是有一座,位於內湖區。聽罷,本想在黃昏時刻前去走訪那一座禪寺,感受一下洛夫所捕捉的神秘氛圍,然而,當初不好確定是否就是它,就又打消了念頭,何況,次日一早,就要前往台中和花蓮,不僅時間過緊,自己也需要休整一下。
后來,在2008年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師范大學詩歌研究中心召開的洛夫詩歌研討會上,本想向洛夫問個究竟,因為要宣讀發言稿,就忙中走神,又一次錯過了。
在我的心中,一直在描摹金龍禪寺的大概模樣,因為它黃昏時分的那一種神秘、幽靜、禪機的氛圍,實在讓人向往。請允許我抄錄如下:“晚鐘/是游客下山的小路/羊齒植物/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如果此處降雪/而隻見/一隻驚起的灰蟬/把山中的燈火/一盞盞地/點燃”。
二
詩,是心靈的投射、情感的外溢。目光達處,心靈便有了機智的、達觀的、抒情的最初反映。這一反映,有時一閃而過,猶如閃電,或曰:靈感。准確地捕捉到它的外形和內核,就看詩人的內在功力如何了。
把詩歌當做取利工具和華麗外套者,永遠捕捉不到這一閃而逝的美的一瞬。詩,一旦成為調情和娛樂的手段,就會變得索然無味。詩歌的功利化和娛樂化,把詩和人心分裂開來,是不能不叫人憂心的。像《金龍禪寺》這樣,精致而富有哲思意味的短詩的存世,是詩歌之幸,讀者之幸。一首好詩,如《金龍禪寺》一讀讓人心明眼亮,遐思連綿,如沐春風細雨,渾身舒坦,將人帶入神奇的心靈世界,是與它內在的韻致有關。這,該是詩歌應有的使命吧。
一般人寫山寺之夜,往往會囿於直觀和聽覺,如佛燈、鐘聲、木魚、鬆風等,這是因為心靈浮泛的緣故。而在古代詩人中,寫寺廟者比比皆是,又都出手不凡,各具特色。我比較喜歡唐人杜牧《江南春》裡那般的寺觀氛圍:“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是懷古,也是寫實。一起筆,把南朝四百八十寺統統置於煙雨之中,為你淨目,讓你遐想。你瞧,展現在你眼前的,是迷離的煙雨,朦朧的輪廓,蒼茫神秘而幽深的禪境。僅用幾筆所勾勒出的氛圍和創意,不能不叫人稱奇。
而現代詩家洛夫筆下的寺觀,也屬不俗,可以與之媲美。他飛揚的筆墨,上天入地而帶有魔幻色彩的詩思,隨視野而涌動展開。
晚鐘,和下山的小路,在一定意義上並不搭界,一般人也不會把它們聯在一起想。然而,在這裡卻藏有無限詩意。一旦被挖掘,便成珠璣,閃光。開句“晚鐘,是游客下山的小路”,似乎是未經思索脫口而就的詩句。這便是神思,平庸的思維是進入不到這般境界的。詩思一經跳躍,便略去了枝枝葉葉,和鋪墊性的句式,隻一筆便就成型。
他說:鐘聲,是小路。你不得不信此說,而且會沿路而下,興然而步。所陪襯小路的,還有羊齒植物,一路嚼了下去的羊齒植物。有齒字在前,不嚼便不生動。白色石階,綠色之物,畫面感不僅生動,而且顯得寧謐安詳。詩人被眼前景致所迷惘,遂起妙想:“如果此處降雪”場面會如何?這樣一提,便就喚醒了讀者的好奇心,詩人不再多說,意在讓人們盡情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如果把話說盡了,就不再屬於詩的范疇了。在這裡,詩人惜字如金,不說一句多余的話,這便是傳統詩歌的王道。
三
詩,之所以謂詩,就是要精粹,就是要抒懷。動輒千百行,甚至幾萬行,見肉不見骨,定有臃腫之患。剔去贅肉,是必須的。當然,民間敘事長詩除外。不過,古代敘事長詩,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亦隻有幾百個字而已。而洛夫的《金龍禪寺》算上空行,也就十三行,五十二個字。
最后一節以“而隻見”開始,寫一隻灰蟬“驚起”,因為晚鐘轟然而鳴的緣故。那隻驚起的灰蟬,並未遠飛它山,而去“把山中的燈火,一盞盞地點燃”。又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神思妙想。這裡,灰蟬被點化,它所完成的是小沙彌該做的事情。然而,讀者不會感到突兀,由灰蟬來點燃山中燈火,這一蒙太奇畫面,也是合理的。這是詩人一次巧妙的布局,而讀者是首肯的,也是他們希望所看到的幽幽禪境。
古代詩人所營造出的“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寧靜、蒼茫的寫意,讓人一睹不忘,隨口可吟。而現代詩人也勾勒出,山中燈火,被一隻灰蟬一一點燃的奇妙山寺夜景,也是頗讓人玩味的。由此可以斷定,將現代詩歌寫得既短又精,又使人過目不忘,可以流傳於口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詩人洛夫的小詩《金龍禪寺》的經久不衰,便是例証。此詩,沒有一點推敲修補的痕跡,一吟成詩,並成經典,是與傳統詩歌的精髓有關。
(查干,蒙古族,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愛的哈達》《彩石》等作品,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日、朝、匈牙利、波蘭文介紹到國外。)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