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讓花寨子變富變美

孫理

2020年06月08日09:20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三變”讓花寨子變富變美

6月4日,記者走進七裡河區八裡鎮花寨子村,放眼望去土地平整,果蔬種植整齊劃一,不遠處的桃園樹木長得郁郁蔥蔥。藍天白雲下,青山綠樹旁,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這裡曾是撂荒地,現在是花寨子村泉旭桃苑的一部分。2012年5月,經過長期考察與調研,花寨子村成立蘭州市七裡河區泉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015年成立蘭州泉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場“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路徑在花寨子鋪開。

荒地變資產農民變股東

花寨子村全村村域面積約3.5平方公裡,全村村民460戶共1981人,耕地總面積1173.1畝,人均耕地面積0.62畝。幾年前,花寨子村幾乎沒有什麼村集體收入。因為土地小,基礎設施差,很多企業看不上。為了幫村民富起來,花寨子村有過不少嘗試,栽過辣椒、種過水果、搞過蔬菜……有些沒收益,有些保本,沒法壯大集體經濟。

花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兼主任崔定祥說:“單純流轉土地,村集體沒收入,村民隻有流轉費,積極性不高。說白了就是農民不愛自己的土地,反而覺得是個累贅。”

選准致富產業不容易,要有前景又要符合當地自然條件,這也是“三變”改革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我們找尋了很長時間,根據本村的自身條件,我們發現村子搞農家樂,搞旅游是完全可行的。”崔定祥告訴記者。

於是,泉旭桃苑應運而生。泉旭桃苑為農家樂、採摘園、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業體驗園,園內主要發展鄉村旅游、觀光休閑,幾年的時間逐步實現了田間到餐桌綠色食品實地體驗服務和種植養殖到餐桌形成了一條龍服務的經營模式,得到游人的一致好評,並且有效帶動周邊農戶蔬菜、水果、林下家禽的產業收入大幅增長。發展旅游年接待量8萬人次,2017年被甘肅省旅游局評為“鄉村旅游示范獎”。園內蔬菜、肉食基本自給自足,安全健康。在娛樂休閑的同時,為游玩者提供綠色健康的優質服務。經過多年的打造,泉旭桃苑已經成為我市星級農家樂的范本。“在這裡,春可觀花,夏可納涼,秋可品果,冬可賞雪,讓身心徹底告別都市生活的喧囂,親近自然。”崔定祥自豪地說。

“以前這裡都是荒地,雜草高的對面坡看都看不到,大家都懶得去管,因為種地也不賺錢。”花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兼主任崔定祥指著腳下的平整土地說:“現在產業到了,土地盤活了,路修上了,村民有了更高的收入,不少人入股了合作社和農家樂之后搖身一變成股東,大家的積極性也就高了起來,也讓村民重新愛惜起了自己的土地,因為土地重新給他們帶來了效益。”

合作助農目標美麗鄉村

泉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種植加工銷售有機水果蔬菜及發展林下土雞養殖等。2015年被甘肅省農牧廳評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林下經濟示范合作社”。在打響了泉旭桃苑的名氣之后,泉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也開展的“如火如荼”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村民姚樹清多年前因為腰部動手術之后,基本上喪失了從事體力勞動的可能,然而一家五口人的支出卻隻能依靠他和妻子人均不到4000元的收入來維持,生活過得非常拮據。泉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后,姚樹清入股合作社,並將土地進行流轉,合作社還聘請他和妻子從事相關工作。“以前,我和妻子兩個人一年也就不到1萬元的收入,現在我們每年有合作社的分紅,每個月還有工資。家裡面的年收入漲到了七萬元以上,我這真的是‘奔小康’了。”

合作社的成立也讓更多的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了村裡。崔定祥告訴記者,以前村裡的年輕人怕辛苦不愛在家務農,基本上都會外出打工。有了合作社之后,他們可以把土地進行流轉,然后進入合作社務工。“這樣不但土地流轉有收入,在合作社工作的收入也不比外面打工掙得少,這樣一來,收入多了還不用跑遠路,打工的人也都願意回來了。”

除了泉旭桃苑和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之外。花寨子村還在其他產業項目方面進行了深挖。2019年該村建設了一條辣椒豆瓣醬生產線及后續深加工項目。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項目為核心,產業公司、村集體、村民三方參與,緊密捆綁。項目實現收益后,企業、合作社、農民分別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股權分紅。通過對項目原料基地的建設,建成了一個年貯藏量100噸的鮮辣椒坯貯藏窖池和一條年產100噸的辣椒豆瓣醬生產線。崔定祥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可以有效地推廣示范辣椒新品種的種植栽培技術,同時可將該村的辣椒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個項目已經帶動了附近的農戶種植辣椒50余畝,涉及100余戶,每戶的年收入增加了1.5萬元。同時還解決了困擾種植戶許久的銷售難問題,充分的提高了辣椒的經濟價值,幫助本地農民致富。”

花寨子村“三變改革”的探索,對於村民,身份切實轉變,既實現增收,又為家門口務工提供有效路徑。對於村集體,壯大了村集體,增強村民抱團發展意識。對於企業,連片規模化種植,降低每畝地成本,減少勞動力風險,幫助企業發展。對於鄉村,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農田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緩解規模化生產和村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讓村民願意留下來。“我們目標是美麗鄉村,有產業,有觀光康養,有風土人情。以前不敢想,現在邁出了重要一步,敢想也敢做。”崔定祥說。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