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毛病”的背后

許曉華

2020年06月12日09: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小孩“小毛病”的背后(健康直通車·第21站)

  近日,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在京主辦了世界首個“NMOSD(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患者關愛日”活動,並發布首個《中國NMOSD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

  圖為在此次活動現場,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奕歐(右)與患者共同演唱歌曲,希望有一天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追逐自己的夢想。

  玨 曉攝

  “孩子總是眨眼、清嗓子,這是怎麼回事?”“孩子經常拉不出,有啥好辦法?”……你家娃是不是也有這些小毛病?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的兒科醫生對此進行了答疑解惑。

  孩子為何頻頻眨眼、清嗓子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說,孩子反復出現眨眼、清嗓子等現象,是家長經常遇到的問題,應該重視這些“小毛病”,因為這可能是許多疾病的早期信號。

  短暫性抽動障礙:起病多見於4—7歲兒童,初期常表現為眼部、面部肌肉抽動,如反復眨眼、皺眉、清嗓子、吸鼻子、搖頭等。抽動症狀常起伏、多變,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以上,需要帶孩子到醫院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治療,否則抽動症狀有可能會向頸部、軀干或者上下肢發展,成為多發性抽動症,有些還會合並多動症、學習困難、情緒障礙等,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和社交活動。

  倒睫:由於眼睫毛向后方生長,導致不正常地觸及眼球,引起異物感,出現眨眼、怕光,流淚等現象,尤其是摩擦黑眼球部位的角膜,嚴重者還會引起角膜炎,進而影響視力。

  干眼症:是以淚液分泌減少、眼睛干澀為主要症狀的眼病,常有雙眼痒感、異物感。在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居家網課學習期間,孩子們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用眼過多,加之屏幕畫面閃爍,孩子因干眼症出現眨眼、揉眼的情況明顯增多。

  兒童近視:近年來兒童近視發病率上升,與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強光刺激、用眼過多、長時間近距離看東西等有關,孩子視力疲勞也會出現眨眼睛。家長應定期帶孩子檢查視力。

  結膜炎:引起結膜炎的原因很多,兒童常見有細菌性、病毒性或過敏性結膜炎,表現為頻繁眨眼,眼睛有異物感,眼屎增多,怕光流淚。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與鼻、咽、喉及扁桃體有關,如慢性咽炎、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疾病,都可以因為刺激咽喉部出現咳嗽、清嗓子等症狀。

  當孩子反復出現眨眼、清嗓子時,需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可採用中藥內服配合中醫外治法治療兒童抽動障礙、兒童近視、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家有“呼嚕娃”,該怎麼辦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郝宏文介紹說,孩子如果偶爾有鼾聲,可能是睡姿不合適,如果經常聽到這種鼾聲,則應該帶孩子去看病了。

  通常造成打呼嚕的原因是因為鼻咽部有病變,堵塞了呼吸道,如: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發炎、鼻中隔偏曲等。其次,舌根下墜、身體肥胖也是引起兒童打呼嚕的主要原因。

  扁桃體、腺樣體都屬於淋巴組織,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出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長大,2—6歲時為增殖旺盛的時期,10歲以后逐漸萎縮。如果有反復的呼吸道感染,就會刺激腺樣體發生病理性增生,從而引起鼻堵、張口呼吸、打鼾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呼吸暫停等。本病常與慢性扁桃體炎、扁桃體肥大合並存在。反過來,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也容易引起反復呼吸道感染,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兒童腺樣體肥大早期以內科治療為主,可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或者純中藥治療。中藥治療以化痰軟堅散結,宣通鼻竅為主,同時配合體質調理,預防反復呼吸道感染發生。當保守治療無效時,可選擇手術治療。

  小兒便秘會有啥危害

  郝宏文說,在日常門診中,常常見到家長帶孩子來看便秘。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難為主訴,以下幾種情況都屬於便秘:排便的時間延長,每次排便間隔時間在72小時以上﹔便質干結,嚴重的則如羊屎狀,即球狀﹔排便費力﹔有的則是大便並非干結,但排出困難。

  小兒便秘最大的痛苦是肛門疼痛,便秘可引起肛裂、痔瘡,出現出血、排便疼痛等嚴重不適,有時還會導致尿頻、遺尿。長期便秘還可造成小兒對排便深深的恐懼,個別小年齡孩子出現排便困難,大便時孩子鬧、家長心裡哭的痛苦過程,對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夏季四法”養護孩子脾胃

  提到夏季,我們就會聯想到冷飲,在炎熱的夏季吃一根雪糕,很是愜意,對孩子來說,更是喜歡。但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醫生尹英敏說,一根根雪糕,也許就是傷及孩子脾胃的元凶。在古代有“春夏養陽”的養生理論,加之孩子本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所以在夏季更應該顧護孩子的脾胃。為此,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戒“涼”。春夏之季陽氣生發,此時應該順應陽氣生發之勢,戒“涼”以免傷及脾陽。首先強調,不要過度食用“寒涼”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俗話說“寒從足下起”,光著腳丫在瓷磚地上走路,夏季空調溫度太低,這些都容易導致腹部、足部受涼感寒。

  第二:食“甘”。食物有“五味(酸、苦、甜、辣、咸)”,五味相合於五臟(肝、心、脾、肺、腎),所以甘甜味入脾可以補脾,而且味道偏甜,孩子會比較喜歡。在夏季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食用甜味的食物,如蘋果、西瓜、絲瓜、紅棗、小米,薏苡仁、芋頭、山藥、土豆、胡蘿卜、紅薯等,可以做成粥、湯、菜肴、果汁等,但是也要注意,過多食甜味食物容易阻礙脾胃的運化,氣機不暢,出現腹脹、便秘的情況,因此,不要過量,應該搭配其他食物,營養均衡。

  第三:多“動”。如果孩子在戶外運動比較少,加之吃得太多,過多的食物壅滯脾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厭食、腹脹、口臭及便秘的症狀。因此在夏季,應增加戶外運動,如上午9-10點、下午4-5點可以去公園運動,散步、跑步或游戲,能增強脾胃的功能,促進消化。

  第四:動“手”。夏季衣著單薄,便於給孩子進行小兒推拿按摩。家長可以進行簡單的推拿按摩,調理孩子脾胃。方法是雙手搓熱后給孩子摩腹,如果孩子平素脾胃虛弱,厭食、大便偏稀,可以逆時針摩腹﹔如果孩子口臭、腹脹、便秘,可以順時針摩腹。另外還可以選擇補脾經、捏脊等治療,不僅能調理脾胃,可以幫助孩子改善食欲,通暢大便。

  中醫認為孩子的生理特點為“脾常不足”,然而脾為陰土,夏季濕邪及寒冷飲食,最易損傷脾陽。因此夏天來臨,切忌過食寒涼的食物及處於過涼的環境,注意顧護陽氣,保護孩子嬌弱的脾胃。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