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發布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和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趙貝佳

2020年06月15日15: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核心閱讀

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者越來越多、參與范圍越來越廣。6月5日是第四十九個世界環境日,我國確定的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近日在北京舉行世界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評選出2020年“十佳公眾參與案例”“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彰顯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綠色行動者們的努力和堅持。

公眾參與,共建美麗中國

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產生十佳公眾參與案例

保護生態環境離不開公眾參與,公眾有環境保護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啟動2020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系列活動。為更好地發揮典型示范和價值引領作用,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產生了十佳公眾參與案例。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NGO基金”項目,是評選出的十佳公眾參與案例之一。2019年6月,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華環保聯合會、美團外賣青山計劃,共同發起這一項目,專項支持環保社會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在項目資助下,來自北京、浙江、內蒙古、新疆等16個省(區、市)的16個環保社會組織,在短短4個月內,推動地方137家設施單位開放,共組織開展設施開放活動306次,參觀人數達到2.6萬多人。

公眾參與離不開志願者的服務與帶動。2018年6月,重慶市文明委啟動“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截至今年3月,“市級總隊+區縣分隊+若干志願服務組織”的隊伍體系全面建立,建立分隊1000余支,累計招募注冊志願者21萬名,開展活動3.2萬余場次,志願者服務時長近50萬小時,成為廣大市民參與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平台。

為推動形成公眾參與環保宣傳教育的內生機制,四川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設立環保宣傳教育公益示范項目,通過廣泛征集、共同策劃、聯合實施、小額資助等一整套規范辦法,為各地生態環境宣教部門創新開展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這一項目以“小資金”撬動“大資源”,動員全社會開展環保宣傳,成功孵化了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的環保宣傳精品活動。

此外,十佳公眾參與案例還包括創建“龍江生態小衛士”、勁草嘉年華、北京市生態環境文化周、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不留白色污染”主題宣傳活動、“綠滿港城”行動、蒙泰依們和她們的黑肥皂。

身體力行,共護美麗家園

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來自全國各地,持之以恆地守護珍稀動植物和生態環境

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來自全國各地,持之以恆地守護著珍稀動植物,守護著我們的美麗家園。

有人專注生態環境保護,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

自從1998年加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郭耕就不停地對麋鹿這一我國特有、世界珍稀的動物進行保護和研究。他在全國各地宣講和科普,幫助大家了解麋鹿。在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南海子麋鹿苑,郭耕設計了一系列動物保護教育設施,讓參觀的人們直觀認識到動物對人類的重要性。

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75歲的馬獻民老人,17年來每天堅持在沙漠邊緣義務植樹造林。如今,他種植的1900多畝梭梭林已長得郁郁蔥蔥,如哨兵般擋住風沙的蔓延。

有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保護生態持續努力。

在遼寧盤錦,1997年就加入黑嘴鷗保護協會的董禮是小學科學教師,他不僅自己多次參加愛鳥護鳥活動,還積極帶領學生到黑嘴鷗繁殖基地南小河撿拾垃圾,教學生救助受傷鳥兒,組織放飛活動。他成立的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護飛隊,從2014年的8人發展到如今的500多人,並獲得遼寧省環境保護先進集體稱號。

為保護目前全球種群數量僅約1000峰的野生雙峰駝,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王新艾5年裡13次冒著酷熱和嚴寒穿越羅布泊,用鏡頭記錄野駱駝的生存狀況。她成立了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帶領志願者們四處奔走、宣傳科普,雖然艱苦勞累,但從未后悔。

有人克服種種困難,不懈追尋心中的綠色夢想。

80多歲高齡的王惠遠是河北北戴河的退休美術教師。他自費籌建公益性淺海生態環境區,建設適宜魚類洄游產卵的人工礁場。他克服重重困難,拿出全家積蓄,動員親朋好友,不斷研究改善水下自然環境的方法。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海域,王惠遠的五大礁區面積已達300畝。周邊漁民受到帶動,也紛紛投礁入海,發展淺海養殖,令老人倍感欣慰。

安徽合肥義城街道的十五裡河、塘西河和南淝河,一直面臨夏季藍藻暴發、水環境污染等難題。2007年4月,“夕陽紅志願服務隊”隊長姜清泉看到街道發布招募義務打撈員的號召后,第一個報名參加。在短短40多天內,義務打撈隊就清理了近萬噸河道垃圾,河流水質明顯好轉。13年來,這支以退休人員為主、平均年齡55歲的打撈隊人數日漸壯大。每年4月到10月的打撈高峰期,他們平均每天能打撈10噸垃圾和藍藻。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好了,來河邊踏青的游客也增多了。

造福百姓,共享綠色生活

他們活躍於山河湖海間,並為公眾生產生活提供切實幫助

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中,許多人不僅活躍於山河湖海之間,還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切實幫助。

近年來,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北京市民栗陽成立了北京耕耘公益服務中心,建立一支由100余人組成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承擔著多個鎮街5萬余戶居民家庭的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工作。服務中心還特別針對社區獨居老人和殘疾人等不方便下樓扔垃圾的人群,提供上門取垃圾、為老人掃地等服務,惠及70余戶家庭。

在上海,作為金山區綠行者環境志願服務隊的“小巷環保帶頭人”,陳海明創新工作方式,把綠色生活理念帶進社區百姓家。他長期駐守在社區垃圾投放點,細心指導居民如何正確分類﹔帶領居民利用家中蔬菜果皮制作環保酵素,解決堆肥導致空氣惡臭難聞的問題﹔向居民宣傳私家車微水洗車方法,帶動居民節約用水。

志願者幫助百姓改善生活環境,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甘肅一山一水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的項目經理馬鴻麗的幫助下,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的6個村,實施了“綠色母牛銀行”項目,在推動養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鼓勵農戶種植苜蓿及薪炭林。這不僅能為養殖提供飼草,還能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美麗中國,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建設﹔綠水青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維護。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讓綠色理念薪火相傳,讓美麗家園生生不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5日 06 版)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