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綠色,片片都是“民勤”

本報記者 何欣禹

2020年06月24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片片綠色,片片都是“民勤”(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跡⑧)

經過民勤人的多年治理,昔日的風沙口長出了成片的梭梭林。民勤縣委宣傳部供圖

東邊是沙,西邊是沙,北邊還是沙——從衛星地圖上看,位於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就像一把綠色的楔子,釘在騰格裡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之間。

這枚楔子不大,卻少不得。若是丟了這道屏障,騰格裡與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將連成一片,對於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北方地區來說,后果不堪設想。

2020年初,記者來到民勤縣時,在賓館、飯店和公共廁所,到處都能看到“節約用水”的標語。節水是刻在民勤人骨子裡的基因,因為缺水造成的危機,至今令民勤人痛徹心扉。

2004年夏天,民勤縣唯一的地表水調蓄工程——紅崖山水庫徹底干涸,庫底朝天。同時,縣境內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植被嚴重退化。專家預測,民勤的地下水將在17年內開採完,到時民勤綠洲將完全消失。

“央視《新聞調查》為此專門出了一期節目,叫《無水的綠洲》,當時我正在昆明工作。”當記者採訪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創始人馬俊河時,他仍清晰地記得這個14年前的節目。“因為對我的刺激太大了,我生在民勤,從小生活在沙子中間,並不害怕風沙。但那一次,突然發現我的家鄉就要被沙漠吞噬了。”

“三趟路口三趟沙,大風一起不見家”,民勤人與黃沙相伴,但他們沒想到,因為缺水,因為沙漠,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竟然快要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急劇惡化的自然環境給民勤人敲響了警鐘,生態治理刻不容緩。2007年,國務院批准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民勤縣開展大規模的生態治理行動。哪裡有風沙,就去哪裡治﹔加大調水力度,嚴格控制用水總量﹔不准隨意開採地下水,關閉3000多口機井……防沙治沙,注水節水,齊頭並進。

先用犁在沙漠上開出一道道筆直的溝槽,再把稻草均勻地鋪在剛犁出來的溝上,然后用鐵鍬鏟起沙子壓住稻草的中部,這就是“壓沙”。每到造林時節,一個個治沙隊就穿梭在沙漠,用稻草為渾黃的大漠編織“方格毛衣”,再在每個方格中間栽下梭梭樹。紅色、粉色、綠色、藍色……治沙隊婦女們的頭巾成為沙漠裡最美的風景。在民勤,干部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壓沙造林漸成全民行動。

青土湖、老虎口、龍王廟、勤鋒灘……一個個大的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民勤人在408公裡的風沙線上建成了300多公裡的防護林帶,牢牢鎖住了肆虐的黃龍。

“這其中,青土湖是最難治理的。”民勤縣林業和草原局工程師張世虎告訴記者。位於民勤縣最北端的青土湖,曾是水草豐美之地。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因進入民勤境內的地表水大大減少,青土湖完全干涸,成為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

“青土湖在騰格裡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交匯的地方,東南西北各個風向都有,非常復雜,而且沙丘的形狀也不規則。”張世虎說,“我們從2005年開始在青土湖治沙,但常常是春天壓沙種樹,秋天一場風又給埋掉了,我們隻能再壓沙,再種樹,反復了好幾回。”

民勤人發現,治理青土湖,光種樹還不夠,由於缺水,治理區植被生長緩慢,常常被肆虐的黃沙淹沒,功虧一簣。

水對民勤人來說,就像生命一樣寶貴。2004年紅崖山水庫的干涸迫使甘肅省緊急從黃河調水,恢復了水庫來水。之后,逐年增加的調水量和上游來水保障了紅崖山水庫的運行。

為進一步改善青土湖區域的生態環境,促使該區域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復,2010年,位於民勤縣城南30公裡的紅崖山水庫首次向青土湖注入生態水量1290萬立方米,使干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3平方公裡的水域面積。2010年后,青土湖生態配水比例逐年增加,水域面積從3平方公裡增加到如今的26.7平方公裡。

當記者來到青土湖時,正是隆冬時節,湖面已經結冰,覆蓋了厚厚的雪,黃色的蘆葦在寒風中搖曳。當地人告訴記者,要是早幾個月來,能看到比這更美的景色。蘆葦叢生,碧波蕩漾,這裡已成候鳥的遷徙棲息地。

馬俊河在2007年回到了民勤,帶著20個朋友在村子東邊種下了1萬棵梭梭樹。這樣的志願活動,馬俊河一干就是13年。他從網上招募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來民勤種梭梭,還推出購買認領梭梭樹的模式,認領者出錢,他們種。志願活動越做越大,馬俊河的思路也越拓越寬:不單要種綠固沙,還要讓當地人分享到生態治理的紅利。

2013年,馬俊河創辦了“梭梭農庄”和“樂活沙寶”特色農產品品牌,幫民勤農民打開了互聯網銷售渠道。北京一家公司將民勤人治沙種瓜的事情拍成視頻,放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民勤蜜瓜也從之前的五六角一斤一下子漲到一塊五六。

民勤蜜瓜的成功是民勤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人的付出和沙漠的產出在民勤越來越相得益彰。為了發展節水設施農業,一個個日光溫室大棚建起來了——種人參果的、種蜜瓜的、種沙蔥的……比比皆是。在與漫天黃沙的搏斗中,民勤人治沙,也治了窮。

經過頑強拼搏和艱苦奮斗,民勤這塊越來越大的綠洲,更加牢固地扎根在騰格裡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之間,呈現出勃勃生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24日 第 01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