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

2020年12月2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脫貧故事

甘肅西和縣——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本報記者 付 文

甘肅省西和縣蒿林鄉,平均海拔1575米。“鄉親們散居在半山腰,過去隻能種點麥子、土豆,效益很低。”蒿林鄉鄉長鄭清輝說。

為改變這一局面,蒿林鄉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大面積種植花椒。農戶申周穩響應號召,把家裡5畝地改種花椒。“一棵樹能產四五斤干花椒,一斤能賣五六十塊!”有了申周穩這樣的榜樣,大伙也都紛紛改種花椒。現在,全鄉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4萬畝。

西和縣委副書記杜宏程介紹,當地立足不同鄉(鎮)氣候特點、資源稟賦,選擇效益高、覆蓋面廣、市場前景好的優勢產業。223個貧困村結合村情實際發展主導產業,通過產業脫貧12481戶57328人。憑借著大力發展扶貧特色產業,今年全縣2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減貧3.57萬戶16.2萬人,整縣高質量脫貧摘帽。

四川昭覺縣署覺窪五村——

修路養羊,做好旅游生意

本報記者 王永戰

鄭阿英所在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署覺窪五村,海拔3300多米。高山高寒的自然氣候條件,讓鄉民們過去隻能以種土豆、蕎麥為生。2013年底全村還有貧困人口23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8.3%。今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5000多元,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這一變化得益於當地推進基礎設施改造,發展產業。村干部們爭取到修路資金,貫通村裡的道路很快便建成。路修通了,住進了新房子,沒有產業怎麼行?

碰巧,趕上了涼山州和昭覺縣支持開發旅游景區。隨后,鄉裡和村裡鼓勵村民成立養羊合作社,籌集資金建設燒烤木屋,讓有意願的村民發展羊肉燒烤。今年僅7月,鄭阿英賣燒烤的收入就超過了5萬元。“多虧修了道路、建了旅游景區,引來這麼多游客。”

建檔立卡戶凌小連——

學習刺繡,做起電商主播

本報記者 張雲河

今年2月間,建檔立卡貧困戶凌小連搬入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干部到家裡走訪,建議凌小連去搬遷點裡的扶貧車間——仫佬民族服裝廠工作。到了服裝廠,老師傅手把手地教凌小連馬尾繡。做線、刺繡、配色,好學的凌小連上手很快。

脫貧路上,越干越有精氣神。仫佬家園社區要組建電商主播團隊“仫佬十姐妹”,凌小連立即報了名。為了把當地特產推介出去,她學會了直播技術,背熟了一條條產品台本。凌小連說:“每賣出去一件,幸福的滋味就多一分。”

喜事一件接一件。凌小連還走上公益性扶貧崗位,當上社區保潔員,每月能賺1500元。幾個月前,兒子中專畢業,被安排在公益崗上班。女兒一年內給家裡捧回6張獎狀,樂得凌小連合不攏嘴……前不久,凌小連脫貧了。和她一起脫貧的,還有整個仫佬家園社區。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3日 第 08 版)

(責編:焦隆、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