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發展“牛、羊、雞(鴿)、菜、果、菌、薯、藥、優質飼草、觀光農業”十大產業,突出良種培育、規模擴張、品質提升、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場開拓“六項重點”,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的“小康夢”。
“得益於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家的日子終於有了奔頭。”當走進古浪縣西靖鎮陽光新村村民杜鵬的羊舍裡,憨厚寡言的他主動跟記者分享起這幾十年來生活變化的點滴。
53歲的杜鵬原先生活在黑鬆驛鎮萱麻河村。村裡的道路崎嶇不平,尤其是下雨天特別泥濘。土地貧瘠,種植單一,收成基本靠天。生活用水也都靠挑,通常挑一桶水,路上能洒半桶汗……日子過得清苦難言。“山裡的庄稼地薄得很,沒有什麼出路。”作為一家之主,杜鵬肩負著全家人生活的重擔,壓力大得愁眉不展。2014年,杜鵬響應政府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號召,搬到了現在寬敞明亮的新家裡。
望著移民區一望無際的日光溫室產業區,杜鵬對開啟新生活有些期待,但也夾雜著一點忐忑:種植溫室大棚是個技術活,自己大半輩子了根本沒接觸過,手裡沒有幾個錢,到底沒底氣。可要是種好了,那生活或許就有起色了。
杜鵬下了決心,申請了政府的貼息貸款,流轉了兩座日光溫室大棚。沒有經驗,杜鵬就積極向村上來的農技人員請教科學種田知識。如何施肥、如何澆水、如何控制大棚溫度、如何進行病虫害防治……勤學好問的杜鵬認真地學習、記錄著。無論酷暑嚴寒,還是刮風下雨,他絲毫不敢馬虎,一直在田間地頭勞作,精心侍弄並時刻觀察蔬菜的生長變化情況。棚膜上有塵土、草屑了,杜鵬及時清除,確保大棚透光率。氣溫下降了,他又趕忙添加覆蓋物,確保大棚保溫性能。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漸漸地,杜鵬辛勤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獲,一年下來,兩座溫室大棚能掙四五萬元,杜鵬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發展產業,就等於端上了金飯碗。”意識到這一點后,杜鵬用種植日光溫室掙的錢,又開始風風火火做起了養殖業。2018年,杜鵬靠著產業脫了貧,踏上了嶄新的致富路。“人隻要有志氣,手腳勤快,學習摸索,靠著政府的扶持,日子不怕過不好。搞養殖,我也是很有信心的。那是2019年9月份的時候,我當時買了41頭育肥牛,今年賣了20多萬元。”說到這裡的時候,杜鵬的手有點顫抖。回想起在山裡的時候,一年到頭就隻能掙個千元以下。搬到移民區,靠著發展產業,幾年時間就掙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錢。“我的目標就是准備以后多養些羊,多養些牛,擴大一下規模,爭取過上更好的生活。”杜鵬喂著羊,黝黑的臉上閃現著暖暖的笑意。
古浪縣堅持“脫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做好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努力蹚出一條特色產業富農的新路子。
黃花灘寸草不生的“沙窩子”上,現如今成了由獨門獨院的住宅、蔬菜日光溫室、養殖暖棚組成的現代化鄉村,還有基礎設施齊備的鄉村廣場、嶄新校舍、柏油馬路……搬遷群眾實現了從移居到安居,從安居到樂業的過渡,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29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