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打造“隴中河套平原”  為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創造最佳條件

2021年03月07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蘭州新區:打造“隴中河套平原” 為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創造最佳條件

蘭州新區堅持用新發展理念謀劃改革發展,在近年來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提出打造“隴中河套平原”構想,謀劃在甘肅境內的庄浪河以東、景泰縣以南、靖遠縣以西及黃河以北7000平方公裡區域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治理,整治出2000—3000平方公裡高標准生態、農業、建設用地,開辟出新增千萬人口、萬億級GDP承載能力空間,建設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示范區,全力為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創造最佳條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為隴中區域發展開拓新空間

針對隴中區域自然生態脆弱、發展空間受限的客觀條件,蘭州新區著力打造“隴中河套平原”,系統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增加黃河中上游水源涵養,減少風沙揚塵天氣和泥沙流入黃河,防止騰格裡沙漠南移,打造生態安全屏障。

打造“隴中河套平原”是蘭州新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是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關鍵舉措。蘭州新區提出打造“隴中河套平原”,主要基於六個方面的有利條件:

一是區域內垅丘相對高差小,以干粒粉土質層為主,多為未利用地,人口稀少,平整改造成用地投入少、見效快。

二是配套條件優越,水資源充足,水渠配套到位,供水覆蓋蘭州、白銀和蘭州新區等地的引大入秦工程目前僅利用1/3,供水空間和潛能充足。區內外交通便利,高鐵、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齊全。

三是有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一流科研機構和一批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平台,農業、生態領域專家、專業技術人才集聚,為科學實施生態修復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四是區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發展高品質特色農業、寒旱農業、中藥材等,生態經濟效益潛力較大。

五是隨著生態修復治理實踐逐漸成熟,在土壤擾動、施工降塵、土壤改良、復耕復綠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科學實用、成本可控的生態修復技術和規范操作流程。據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測算,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后,可減少區域年風蝕土地量260萬噸、年向黃河輸入泥沙量30萬噸,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幅30%以上,使區域空氣濕度增大、降雨量增多、氣候明顯好轉,有效改善黃河蘭州段生態環境,造福整個黃河流域。

六是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基礎好。隴中區域人力、土地等要素資源豐富,可有力承接中東部工業產業部分加工環節,如機械工業、水泥陶瓷、健康產業、服裝皮革、電子信息產業等,實現共贏發展。

有力促進生態修復和保護

近年來,蘭州新區積極開展生態修復治理探索實踐,對垅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進行平整和地貌修復,科學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累計實施生態修復12萬畝、造林綠化20萬畝,直接減少水土流失面積40平方公裡,年減少入黃河泥沙約6萬噸、浮塵約1萬噸。在城市加速發展,入住人口、企業、車流量大幅增長情況下,2020年,蘭州新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43天,生態修復試點示范區已成為新區重要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區、生態功能區、綠色屏障區,為打造“隴中河套平原”先行先試作出了可行性示范。

蘭州新區堅持規劃為綱、政策銜接、依規推進,科學編制全域國土綠化、現代農業發展、現代養殖業和現代農業公園等規劃,形成層次清晰、體系完整、互相銜接的規劃體系。同時,科學劃定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全面納入國土空間框架,各功能區協調一體推進。

數據來源: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07日 第 07 版)

(責編:焦隆、杜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