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走街串巷查隱患、苦口婆心解紛爭、一絲不苟辦實事……在日常生活中,一群來回穿梭在社區、鄉村的網格員,用他們忙碌的身影,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
近日,記者深入一線,體驗網格員日常工作,分享小小網格裡的平安故事。
跟隨甘肅天水市什字坪村網格員調解村民糾紛
“我是網格員,更是黨員”
一覺睡醒,家門前的兩棵風景樹被人拔倒了。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馬跑泉鎮什字坪村,村民周海錄正要扯著嗓子罵,念頭一轉沒有開腔,黑著臉去找鄰居寧玉龍。
原來,寧玉龍想翻新房子,建材得從周家門前過,兩棵樹擋住了去路。寧玉龍上門說情,周海錄回話要砍掉的話一棵150元。本來事情已經談妥,喝了點酒的寧玉龍又不想給錢了,直接拔了樹。
寧玉龍不在家,一早就去了村委會。“趙叔,這事兒您不說話,我家房子怕建不成了。”寧玉龍很著急。老趙叫趙富榮,年近花甲,精神矍鑠,是村裡的網格員。
“叫我咋說你?”本就不苟言笑的老趙,此時更加嚴肅。寧玉龍低著頭,不說話了。
“你們先等著,我去尋老周。”老趙合上記滿糾紛調解的筆記本,帶上網格員的紅袖章就出發了。
“一年要調解多少糾紛?”我很好奇。
“現在少多了。”老趙說,“以前,一年下來能把嘴都磨薄了。”
老周沒找到寧玉龍,正在屋裡置氣。見到老趙上門,馬上就說,“寧玉龍要想運材料,就從我屋上‘飛’過去。”
“他要真弄個飛機來,村裡還沒地方停哩。”老趙一邊打趣,一邊解釋,“寧玉龍喝了酒,才拔了樹,醒來后悔了,要給你來認錯,但又怕你,這才找的我。”
“他還知道理虧?”老周嘴上不依不饒,態度卻已明顯緩和。“他要認錯態度好,我就不計較。”老趙趕忙給寧玉龍撥了電話。
“他周叔,小孩子不懂事,你可別往心上去。”寧玉龍母親說,“錯叫他認,樹我來賠。”
“鄉裡鄉親的,有事好商量。”老周說,“錢我也不多要了,就當給玉龍長個記性,遇事不可魯莽。”
不知不覺間就是一上午。從周海錄家出來,走到村口,老趙又仔細查看了來員登記表,問了排班情況,並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做了相應記錄。
剛要進村去敬老院,老趙突然快步趕上前,喊停了一輛摩托車。“帶著孩子,頭盔都不戴,多危險。”老趙喊著,“回去戴上頭盔再開車。”
“趙主任,有急事兒,下回一定記得戴。”村民說。“再急的事兒也沒有安全大。”老趙堅持。
“不怕被人說管太多?”我問道。老趙停下腳步,頓了頓,說:“我是網格員,更是黨員。”
跟隨四川成都市建中社區網格員巡查夜市
“記性好,更要耐性好”
見到曹佳大姐時,她正從社區巡查歸來。走完一圈,兩個小時已經過去。
“怎麼需要這麼久?”我有些疑惑。“遇到店鋪有意見的,得傾聽梳理噻。”曹大姐打開了話匣子。作為網格員,日常巡查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車輛亂停亂放、商住糾紛、鄰裡矛盾、消防安全……要一一記錄,還得想著辦法解決。
上午的巡查做完,曹大姐的微信運動步數便躍升至近8000步。辦公室裡,吃完飯短暫休息后,她就等來了我的電話。
來到成都市成華區猛追灣街道建中社區辦公室,我穿起網格員工作服,跟著曹佳和馮麗兩位大姐,向建設中路走去。時過下午3點,建設路上已熙熙攘攘,一些商鋪也陸續准備把自家的桌椅擺到路上。
“下午四五點到晚上八九點,在劃定區域,商鋪們可以擺擺攤子。”曹大姐解釋,但遇到夜市擺攤影響行人行走,或者妨礙樓上住戶休息的情況,網格員們就得站出來說說話。
“曹阿姨來了哈。”說話間,一家開飲品店的年輕人打起了招呼。“這是鄭杰,來這兒一年多了。”曹大姐很是熟悉。
“生意怎麼樣?”曹大姐問。“還不錯,這幾天人流不少。”鄭杰開心地說。
可話頭一轉,鄭杰又說起了自己的煩心事。“馬上要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我們按規定准備了垃圾桶,可許多顧客不會按規定投放垃圾,這可咋辦?”
一個說完,又說一個。“還有,擺攤時間能否適當延長,顧客們在這兒吃喝的熱情很高。”
“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跟城管、環保等部門協商,你們店家也要積極跟他們反映,一起想想好辦法。”聽到曹大姐的話,鄭杰咧嘴笑了笑。
一家家走過去,已是晚上6點。轉身來到太陽公元小區,兩位大姐檢查起安全用火用電設施。拿起手機一看,我的微信運動步數已經來到了15000步。
“於大爺,出來轉了?這兩天身體咋樣?”曹大姐熱絡地上前關心。老人很喜歡跟曹佳和馮麗聊天,買菜遛彎看到了什麼,誰家跟誰家鬧別扭,邊走邊說、說個不停。
“多跟老人聊聊天,是了解社區情況的好機會。”站在一旁的馮麗大姐繼續說,“網格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記性好,更要耐性好。”
跟隨上海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網格員體驗智慧管理
“責任感是第一位的”
“停一下,你頭頂有根線。”
在上海市普陀區長壽路街道食堂吃過午飯,穿上綠色馬甲,我和網格員楊俊一起出門,沒走兩步,就被他叫住了。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路面上空一根斷了的信號線半垂著。“高一點的車開過去,可能會碰到,這就是隱患。”楊俊掏出手機拍照上傳,專用的手機軟件上已經自動定位了事件發生的地點。
“這些信息很快就會通過系統流轉過去。”同行的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姜曉辰介紹,以前發現了問題要層層報告,很麻煩。如今有了“一網統管”,后台可以直接流轉到負責部門,效率提高了很多。
在街巷裡巡查,我發現,眼前這個外形粗獷的漢子居然心細如發。看上,觀察架空線、導向牌、指示牌、交通信號燈﹔看中,觀察牆面污損破舊、跨門營業、亂晾晒等情況﹔看下,觀察井蓋缺失、破損、地面垃圾情況。“背街小巷、小區內外,都不能漏掉,這是責任”。
正說著,在一個商場門口,我們發現人行道上歪歪扭扭地停放著一排共享單車。姜曉辰介紹,街道和各家共享單車企業拉了微信群,如果亂停放的車過多,就在群裡通知企業來處理。“像這種不多的,我們就自己上手了。”一邊說著,我們一邊動手搬挪。
走進一個頗有年頭的老舊小區,姜曉辰說,這些房子建於20世紀初,如今都屬於歷史保護建筑。“你看這裡”,跟著他走近其中一幢房子,單元門口有個不起眼的白色小盒子,“這是房屋震動傳感器,一旦房屋發生特殊震動,它就會立刻向城運系統告警,這讓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變得更加主動。”姜曉辰說。
如今,街道裝著許多智能傳感器,在垃圾分類、窨井蓋監測、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時候人沒看到的,傳感器已經發現。“不過,技術再發達,事情還是靠人來做呀。”楊俊笑著說,“網格員服務好大家,責任感是第一位的。”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6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