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甘肅日報聯合山西日報、寧夏日報、陝西日報聯動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講述煤炭主產區保障煤炭供應安全和清潔低碳發展故事

積極推進能源革命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劉曌瓊  周明
2022年03月09日06:21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積極推進能源革命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甘肅日報聯合山西日報、寧夏日報、陝西日報,策劃推出聯動報道,邀請我國煤炭主產區甘肅、山西、寧夏、陝西四省(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講述四省(區)堅定擔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職責使命故事,圍繞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建設、積極穩妥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議政建言,進一步激勵我國煤炭能源發展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進而適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把我們的地球家園呵護好。敬請讀者關注。

甘肅

“風光水火”行穩致遠

瓜州,被譽為“世界風庫”。

2021年,緊盯“雙碳”目標,這裡“風光”無限。從這裡出發的±800千伏祁韶直流輸電工程,全年利用率達到3400小時,豐沛電力,直送湖南。

位於瓜州的甘肅電投集團常樂電廠,作為±800千伏祁韶直流輸電工程的配套調峰火電項目,不僅為河西新能源穩定外送提供有力支撐,1、2號機組全年完成發電量107億千瓦時,還成為甘肅電投集團年度發電量的中堅力量。

與“風光”共舞,同樣收獲滿滿的,還有千裡之外的劉家峽水電廠。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劉家峽水電廠發電機組在早、晚高峰時段應開盡開,隨調隨啟,全年開、停機4515次,全力配合電網頂峰保供。在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新能源消納和電力供應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年度防汛、防凌、灌溉、城市供水等重大綜合用水任務。

這是甘肅“風光水火”多能互補,促進“綠電”行穩致遠的一個縮影。

風、光是一種氣候資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特征,不隨電網需求而動。中午時段為甘肅負荷低谷時段,但風光疊加,若調峰能力不足,無法外送時會造成新能源浪費﹔到負荷高峰時段,若新能源出力不足,又會導致電網平衡緊張。

2021年,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統籌風光水火電協同調度,合理安排發電機組出力和運行方式,優先保障新能源消納。通過政策激勵火電靈活性改造,在新能源大發期間,降低火電出力至50%以下,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同時加強黃河、白龍江等流域水電的實時調度,做到電廠出力與新能源“此消彼長”,兼顧水利、發電、新能源消納多方面需求。

“風光水火”多能互補,激活了甘肅能源格局,保障了能源安全,加速了能源轉型。據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統計,2021年甘肅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897萬千瓦,佔總裝機47%。新能源發電量446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1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00萬噸,新能源利用率96.83%,新能源發電佔比23%、排全國第三,甘電外送517.55億千瓦時。

為搶抓“風光”機遇,甘肅電投集團正在加快推進常樂電廠調峰電站的升級擴容,該項目總裝機4×1000兆瓦。常樂電廠4台機組全面投產后,每年可帶動河西地區400億千瓦時新能源“綠電”外送。同時,甘肅電投集團張掖、金昌、武威總裝機267萬千瓦的8台火電機組,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在保障河西冬季供暖基礎上,對新能源穩定送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也發揮了有力的調峰保障作用。

“風光水火”多能互補激活甘肅能源“一江春水”。2022年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網建設規模計劃71.34億元,在建電網工程總投資將達到183億元。另外,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將直接投資66.51億元,用於加快推進“隴電外送”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甘肅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初見端倪。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劍平說,在“雙碳”背景下,甘肅風光資源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謀劃布局清潔能源、調峰電源、外送通道、儲能電站、儲能電池等項目,加快一體化能源開發建設和相關產業結構優化。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周劍平提交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提案、關於支持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的提案等,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的答復,多個建議被採納。特別是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被納入國家規劃並啟動可研,配套火電項目已核准開工,隴電外送通道建設擴容提速。

周劍平說,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這特別有利於甘肅使用“綠電”來優化產業結構,也更利於電能外送。

周劍平認為,伴隨一系列政策及支持措施的扎實落地,以及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有序推進,將深度激活風光電全產業鏈發展潛力。甘肅要把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作為“強工業”“強科技”的重要內容,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鏈。周劍平建議,在西部設立新能源技術綜合開發基地,通過科技發力,把風光發電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產品優勢,推動能源產業鏈、價值鏈邁向中高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佔東

山西

能源革命譜新篇

2月18日,在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礦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依次按下操作台上的按鈕,27個子系統開始聯動運行。井下實時數據和畫面清晰呈現在巨大的弧形屏幕上,煤炭生產、運輸、洗選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這就是塔山礦智慧礦山建設成果的生動體現。

以煤礦智能化為代表,山西摁下了能源轉型的“快進鍵”,全省能源供給質量持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更趨合理,能源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能源體制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能源開放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能源革命邁出堅實步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拓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強調,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但這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綜合儲運這篇大文章。

“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山西被賦予的重大使命,更是全省能源領域一場全方位、深層次、歷史性的革命。近年來,山西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牽引舉措,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扎實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書寫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年,山西煤礦智能化穩步推進,首批10座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全部建成,1000處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全部啟動建設,21座煤礦實現5G入井﹔煤炭綠色開採試點進展順利,20座煤礦綠色開採試點完工,8座試點煤礦井下矸石智能分選和不可利用矸石返井建設開工﹔新能源有序發展,風光發電新增並網規模204萬千瓦,列入年度建設規模2000萬千瓦,26個縣被國家列入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積極探索氫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開展“新能源+儲能”試點,平魯和右玉布局獨立儲能設施,大同、朔州、忻州、陽泉4市在新能源項目中配置10%以上的儲能設施﹔克服困難全力做好16個省(區、市)煤炭保供工作,發送電煤4356萬噸,合同完成率106.15%,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保供任務。

“山西是能源大省,作為能源革命的排頭兵、轉型綜改的示范區,黨中央非常關心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三次到山西視察指導,給予了我們明確的指引和極大的鼓舞。”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杜兒坪煤礦技能大師工作室主任、掘進一隊副隊長董林深知煤礦智能化建設的重要性,建議從源頭治理抓起,大力推廣無煤柱開採、保水開採、充填開採、煤與瓦斯共採等先進技術﹔注重過程管控,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現環保裝置、設施的更新換代、提檔升級,把矸石山建成花果山,把污水廠建成示范廠,打造國家級綠色礦山﹔建立起最嚴密的環保責任體系、最嚴格的監管考核機制,讓環境保護、“雙碳”目標上升為工作原則、行動紀律,切實樹立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真正實現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煤炭上下游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以來,受國際能源供需形勢變化、國內經濟穩步復蘇、自然災害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煤炭供需形勢深度調整。”董林表示,要發揮好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礎和兜底保障作用,研究建立煤炭上下游產業合作共贏長效機制,對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推動煤炭上下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對山西每個企業家的時代考驗。要按照能源革命的要求,大膽探索,有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者的勇氣和智慧,把產業轉型和產品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大同華岳集團董事長昝寶石表示,隨著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保行動”等政策實施,很多山西民營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生產技術、質量標准、安全管理、綠色環保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在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大前提下,要實現“保障能源供給安全”、促進民營企業轉型、發展非煤產業、實現共同富裕等重要目標。他建議,依托能源優勢、盡可能釋放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先進生產潛力、提升先進產能比例,為山西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夯實兜底基礎。

道阻且長,行則必至。山西將牢記領袖囑托,勇於破題開局,深刻把握能源革命的內涵和方向,在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中積極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奮力書寫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山西日報記者 李煉

寧夏

風光正好隨潮起

3月1日,飛機一落地,重慶輝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正華一行三人便直奔寧夏海原縣,去考察當地光伏項目的發展空間。

輝騰是一家新能源企業,已在重慶深耕光伏領域十余年。“寧夏日照條件好,有強勁的直流外送通道支撐,對新能源企業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們來就是想在寧夏尋找一些發展機遇。”沈正華十分看好屋頂分布式光伏在寧夏的發展前景。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黑色的煤炭,強勁的風和燦爛的陽光,組成了寧夏豐厚且獨具特色的“能源家底”。這份“家底”,既奠定了寧夏國家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煤電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地位,更是寧夏以傳統能源托底,走出一條粗放利用向集約節約轉變、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換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信心之源。

煤炭是寧夏的優勢礦產資源,儲量較為豐富。近年來,寧夏積極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煤炭去產能、保供應各項工作,不斷優化煤炭生產結構。全區累計關閉退出煤礦50處,退出產能2253萬噸,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煤炭去產能任務。大批技術新、投資大、帶動效應顯著的能源項目建設投運,人均電力裝機、發電量全國第一,外送電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現代煤化工產能超過1300萬噸。

多年實踐,不斷探索,寧夏總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一套“打法”:統籌綠色低碳轉型與能源安全保供,堅持“先立后破”,有序調整能源生產結構,穩定煤炭電力供應,合理釋放先進煤礦和煤電產能,完善煤炭儲運設施,牢牢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下一步,寧夏將加快推動青石峁、定北兩個千億方級氣田開發,積極推進石嘴山煤層氣試點開發,推進西氣東輸三線、四線和鹽池至銀川等天然氣輸氣管道建設,以完善區內供氣網絡,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加強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推進電網、天然氣管道、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加氫站和輸氫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多種類型能流網絡互聯互通和冷、熱、電、氣、氫、儲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是關鍵。寧夏地處甘肅、內蒙古、遼寧大風帶,且是全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全區太陽能資源總體達到了“資源很豐富”級別。

這是大自然饋贈給寧夏的“大好風光”。搶抓創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重大機遇,寧夏新能源產業一路高歌猛進。統籌區內外兩個市場,統籌風、光、火各類電源,綜合運用電力調度優先、風光火打捆交易、新能源替代、跨省跨區交易,為寧夏,也為全國實現新能源高比例開發、消納,探索出了一條有益路徑,逐步成為國內清潔能源發展和傳統能源轉型的“排頭兵”。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清潔能源產業確定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九個重點產業之一,立足國家戰略大局、寧夏發展所需,作出推動“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的戰略性謀劃。

“寧夏新能源資源富集、發展基礎好、品種齊全、網架堅強、外送順暢,具備推動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高水平建設的基礎條件。”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郁華建議,國家在新增新能源外送通道規劃、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光伏制氫項目示范等方面加大對寧夏的支持力度。

沿賀蘭山東麓一路前行,一行行白色風車不時從眼前掠過。山坡曠野間,巨大的風輪在風中有節奏地轉動著,為靜默的山野增添了些許生動。

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寧夏有節奏,有方法,更有雄心。站位“雙碳”目標戰略關鍵期,寧夏精准把握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瞄准技術和產業發展機遇,站位全局系統謀劃,高位部署推動“雙碳”工作,成為全國第三個、西部第一個出台“雙碳”實施意見的省份﹔以風電、光伏發電為重點,積極推動“光伏+”融合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緊跟國內儲能產業發展步伐,將配置儲能作為新能源優先開發的必要條件,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新型儲能設施項目投入。

從創建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寥寥數字之差,呈現出的,是寧夏能源經濟不斷向上的飛躍式發展,是一路向“綠”、以能源轉型促產業轉型,走出一條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寧夏能源轉型發展之路的恆心和決心。

寧夏日報記者 楊曉秋

陝西

綠色轉型蹄疾步穩

3月3日,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聚乙醇酸項目建設現場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施工,管廊縱橫交織、反應爐高聳挺立,生產一線熱火朝天。

這是世界首套5萬噸/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項目。“煤炭制成合成氣后,經過裝置裡一連串高效‘加工’,便可得到聚乙醇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可降解性能較強,通過該裝置,煤炭在此實現高效清潔利用。”該企業甲醇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陶龍介紹。

這樣的高技術含量項目,不僅是能化企業在“雙碳”目標下實現延鏈、補鏈、強鏈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榆林在探尋低碳發展中積極支持與培育的對象。

榆林是國家重要能源基地。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榆林市考察調研的第一站,正是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他強調,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雙碳”目標下,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榆林市已全面啟動碳達峰行動方案、碳中和達標規劃的編制工作,並明確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推進高碳產業向低碳化轉變、大宗化學品向終端應用品轉變、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轉變。同時,提出“三轉三補”思路,在能源開發、產業體系、發展動力上轉換方向,以資源稟賦、政策資金和產業規模等優勢補發展劣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更少能源消耗、更小環境代價,推動低碳轉型發展新路越走越穩,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從“黑色革命”到“綠色發展”,榆林是陝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轉型的一個生動實踐。

積極推進能源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陝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能源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榆林、延安等能源資源豐富的城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加大創新力度、延長產業鏈,推進產業升級。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話題聚焦“雙碳”工作。

“總書記提到了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增強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讓我感觸很深。”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工商聯副主席楊正國長期關注陝北地區能源產業發展,從2018年全國兩會開始,楊正國每年都會提出相關提案。

“今年兩會,圍繞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准備了將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專項發展規劃、將陝西省延安市千萬噸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列入國家規劃的提案。”楊正國說。

楊正國認為,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以創新賦能產業升級。他建議,首先,應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與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強省內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轉移。加快推進煤炭清潔利用的新技術。其次,要推動提質增效。積極推進煤炭分質利用、煤制烯烴及下游深加工等重大轉化項目建設。第三,要形成聯動發展。大力發展高端精細化學品,與航空航天應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聯動起來,壯大鎂鋁產業集群,謀劃布局氫能產業,利用化工副產氫與各能化產業間耦合互補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國政協委員、陝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志峰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准備了關於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提案。

“去年,我調研了省內黃河流域部分礦區特別是一些煤炭資源開發后礦區的生態環境現狀,並形成了提案。”祁志峰告訴記者。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祁志峰建議,持續推進黃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按照林地、耕地的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要求,積極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可將榆林等城市列為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示范城市,鼓勵這些地區為黃河流域同類型資源型城市礦區綜合生態修復探索經驗、形成示范﹔相關部門出台條例措施,建立長效機制。以法規的形式,明確治理范圍、資金來源、治理方式、百姓安置及補助標准、法律責任等,為採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建立長效機制。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