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200多名導游講解員集中“大充電”

近年來,臨夏州全力打造文旅首位產業,而導游、講解員作為連接文旅資源與游客間的紐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日臨夏州針對導游講解員開展集中培訓,打造專業的文旅從業隊伍,助力全州文旅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在培訓班中,有一個身影格外醒目,她是培訓教師,也是跟團學習的一名“學員”,她就是劉家峽水電站講解員胡素鸞。2001年她進入永靖縣旅游局從事導游相關工作,二十多年來一直在黃河三峽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永靖縣劉家峽水電站講解員胡素鸞說:“我抓住了2001年永靖縣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這個契機,進入了旅游行業,開始從事劉家峽水電站、黃河三峽、炳靈寺石窟的講解工作,慢慢地發現這片熱土值得我敬畏和熱愛。”
除了胡素鸞外,本次培訓中還有許多年輕人的身影,孫奇就是其中一員。去年,25歲的孫奇辭去在外地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回到故鄉,成為了和政縣鬆鳴岩景區的一名講解員。
和政縣鬆鳴岩景區講解員孫奇說:“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把我們臨夏的風景文化介紹給更多人認識,讓更多的人聽到臨夏的聲音,看到臨夏的美麗。”
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悠久歷史、維系著民族精神。從遠古時期,臨夏就是恐龍化石到古脊椎動物化石孕育生命的寶庫,也是人類幾千年前馬家窯以及各種彩陶文化的智慧結晶。在臨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大放異彩,而這些厚重的文化底蘊,也讓本次參加培訓的學員領略到了臨夏的獨特魅力。
臨夏州博物館副館長馬玲說:“臨夏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最集中也是最多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馬家窯文化的文物遺址星羅棋布,在我們臨夏綿延發展1500多年,馬家窯文化是中國繼仰韶文化之后彩陶文化興起的又一個巔峰,正是因為馬家窯時期制陶業的高度發達,讓聚落出現,使我們中華文明站在了文明曙光的門檻上。”
臨夏州博物館社教部負責人馬曉燕說:“在本次培訓的現場實訓環節,我們為200多名優秀導游及博物館講解員輔導了技巧及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實訓指導,使臨夏州導游及講解員的業務知識快速提升,讓學員們可以更好地傳播臨夏歷史文化,講好臨夏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臨夏的人文歷史及自然景觀。”(景璐 蘭鵬)
來源:臨夏州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逐夢太空 甘肅大中小學生在線同上航天思政課
- 人民網蘭州4月24日電 (黃帆)為引領青年師生學習航天精神、傳播航天科普知識,4月23日14:00,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聞宣傳局指導,人民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甘肅省委教育工委、甘肅省教育廳、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活動開講。甘肅省大中小學學生和全國各地網友在線收看了這堂特別的思政大課。…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