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生態興農 綠色發展

——平涼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工作有效推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2022年11月06日08:37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平涼是甘肅省草食畜牧業、果品、蔬菜的重要產區,農業生產條件良好,產業特色鮮明,具有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獨特優勢。

2021年10月,經農業農村部同意,平涼市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試點期為3年。

“飼用玉米種植—秸稈加工利用—肉牛養殖—有機肥加工利用—綠色果蔬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還田—糧果菜種植”“畜—沼—果”……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平涼市圍繞打造牛果互促、種養循環、綠色高效、品牌強農,全鏈條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全方位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全要素促進資源環境節用保育,因地制宜探索推行各種生態循環閉合模式,加快構建“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工作起步扎實、開局良好。

全面發力 系統規劃開好局

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農畜結合、糧飼兼顧、種養平衡、集約高效,加快建設黃河流域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市,形成“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縣域大循環”的“三級循環”模式,構建串點成線、織線成網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走出一條具有平涼特色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路子。

平涼市委市政府把建設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市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之一。

——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試點的組織實施和協調推動工作﹔

——修訂完善並印發《平涼市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2021-2035)》,制定《平涼市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提出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方向,以做強產業為核心,著力推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資源環境節用保育“三項任務”﹔

——全面構建生態循環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體系、標准體系、新型農業經營管理體系、質量環境監管體系“四大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和全循環鏈,整市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

方案很快付諸行動,一批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有序推進。

“我們將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實現農業結構更加優化、優勢特色產業鏈條更加完備、農業生態與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重大進展、農業標准化生產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的目標,全面形成資源節約高效、投入減量增效、廢棄物循環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態循環農業生產體系。”平涼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於靈才說,各縣(市、區)結合區位特點和產業基礎,制定方案、細化目標、強化保障,試點各項工作已迅速啟動實施。

綠色興農 產業融合顯成效

金秋時節,在靜寧大地漫山遍野的蘋果園中,紅彤彤的蘋果挂滿枝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靜寧蘋果”之所以名揚天下,與近年來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走綠色果品高產高效發展之路密不可分。

作為全國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靜寧縣蘋果年產量達100萬噸,全年有機肥需求量達50萬噸以上。

為有效滿足有機肥需求,近年來,靜寧縣堅持把肉牛產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有機肥生產等延伸產業,促進循環農業和產業互通融合發展。目前,全縣肉牛存欄10.8萬頭,年產糞污廢棄物達120萬噸左右。

位於靜寧縣甘溝鎮的昊康牧業有限公司,是產業融合、循環發展的典型代表。

“公司集肉牛繁育養殖、有機肥生產加工、廢物循環利用為一體,走出了‘飼草種植-肉牛養殖-肥料加工’的產業鏈循環發展路子,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公司董事長尹喜生介紹。

走進昊康牧業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忙著加工青貯玉米飼草。

“我們僅在飼草訂單上就帶動19個村3000戶農戶種植優質飼用玉米2萬畝,戶均較種植傳統籽粒玉米增收8000元以上。”昊康牧業副總經理尹貴平介紹,目前企業的養殖規模達到1.2萬頭,成為平涼紅牛產業鏈主企業,已形成飼草供應鏈、養殖生產鏈、有機肥循環鏈。

平涼市堅持以工業化、園區化思維推動農業發展,持續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全力實施平涼紅牛、靜寧蘋果、設施蔬菜、中醫中藥4個農業重點產業鏈,跨鄉連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近日,“平涼紅牛”“靜寧蘋果”2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34戶企業商標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

循環利用 科技助力提質效

走進涇川縣汭豐鎮涇汭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核心示范區大棚,熱浪扑面而來,一個“龐然大物”發出陣陣呼呼聲,與其連接的輸送帶貫穿整個大棚。

“這是秸稈生物反應堆,正是有了這項技術,大棚溫度能達到近30℃。”東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潤祥介紹,秸稈生物反應堆釋放熱量,能提高地溫和氣溫,有效促進植物生長。

不僅如此,反應堆裡的秸稈和有益微生物經過發酵能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使蔬菜產量和品質提高,真正實現了綠色無公害。

平涼市加快構建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體系,集成推廣綠色增產品種和技術模式,加快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工程建設,落實“糧改飼”65.5萬畝,推廣小麥秸稈直接還田技術109萬畝,累計建成秸稈燃料化生產基地4處、規模化秸稈飼料加工企業20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地膜覆蓋技術是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能使農作物產量提高。然而,地膜為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廢舊地膜如何科學使用和利用也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

為做到科學回收利用,讓舊膜變廢為寶,平涼市依托農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回收加工企業,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同時,積極開展可降解生物膜試驗示范工作,在涇川縣、靈台縣試驗示范可降解生物地膜2000畝。

在庄浪縣興盛廢舊農膜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處理車間開足馬力生產,一堆堆廢舊農膜變成了一袋袋聚乙烯顆粒。

據庄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楊強軍介紹,依托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范縣建設項目,庄浪縣建成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加工企業2家、回收網點19處,覆蓋全縣18個鄉(鎮),整體形成了“加工企業龍頭帶動、回收網點包片清收、鄉(鎮)轄區責任包干、農業農村部門全程監管、項目資金補貼扶持”的模式。

在抓好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工作中,平涼市持續加大中低產田、撂荒地改造整治力度,新建高標准農田18.05萬畝、高效節水管灌農田0.17萬畝,高標准農田面積累計達到178.67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4.2%,累計整治撂荒耕地33.99萬畝。

“我們將以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方向,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扎實開展牛果菜薯藥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聚力推動農業重點產業鏈上規模、增量級,著力構建‘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體系。”於靈才表示,到2024年,全市生態循環農業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建成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市。

(責編:周婉婷、杜昱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