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2023年自然資源衛星圖片執法全面啟動,助力生態環境保護

星在雲端 遙護自然(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常 欽
2023年03月20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星在雲端 遙護自然(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在自然資源管理中,運用衛星發現地表變化,監測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是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衛星圖片執法工作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了衛星遙感對自然資源工作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23年衛片執法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部署開展2023年衛星圖片執法工作。今年將聚焦耕地和礦產資源保護,突出重點,依法嚴肅查處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非農化建設違法佔用耕地問題,尤其是違反國土空間規劃和“三區三線”有關規定,違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問題,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開採稀土等戰略性礦種的違法行為。

所謂衛片執法,就是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一個行政區域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開展執法檢查。衛星那麼遠,是如何發現地上違法的?衛片執法有哪些突出優勢?怎麼利用新技術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安全?

衛片執法是對傳統執法工作的擴展

“在同一地區,利用前后兩個時相的遙感影像圖進行比對,就可以將地表的變化特征提取出來,形成變化圖斑。套合在最新遙感影像圖上,制作成衛片。”自然資源部執法局綜合指導處處長賓洪超說。

衛片執法工作所依據的衛片資料直觀、清晰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的變化。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執法局局長葛素琴說,衛片如同“天眼”,通過衛片,各種非法佔地、非法採礦的情況一覽無遺。我國衛星拍攝照片的分辨率是1米到2.5米級,地上的房屋、田塊、灣塘、道路、街道上的樹木、田裡的塑料大棚都清晰可見。

賓洪超說,一張或幾張衛星圖片,就可以覆蓋一個縣區全轄區范圍,突破了地面巡查時隻能觀察巡查路線兩側視野范圍內土地利用狀況變化在空間上的局限性,可以發現日常巡查中難以發現或者遺漏的違法用地行為,使人們可以對本地區的土地利用狀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評估。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可對同一地區長時間反復監測,從而形成時間上的持續性。賓洪超說,衛片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狀況,從而打破了上下級之間土地利用情況的信息不對稱。

“衛片執法不是補充,而是對傳統執法工作的擴展。”賓洪超說,衛片執法工作不僅要查違法行為、處罰或處理違法當事人,還要評估一個地方的自然管理秩序,處分土地違法嚴重的縣級以上地方政府領導和其他負有責任的人員。衛片執法工作涵蓋了線索核實、案件查處、秩序評價、約談問責、督促整改落實等一系列工作,是在案件查處等執法工作上的一種擴展。

今年衛片執法明確四個工作原則

自2018年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衛片執法工作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已逐漸成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嚴格保護耕地、保護資源的有力抓手,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能源資源安全底線,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地方自然資源違法違規問題仍然突出。

為高效組織開展日常衛片執法工作,2023年衛片執法工作明確堅守真實性、狠抓准確性、提高時效性、聚焦工作重點等四個工作原則,對衛片執法各主要工作環節均提出了具體要求,以推動全國衛片執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衛片執法檢查是一種高科技的運用,為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土地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22年大通湖區實現了新增違法用地為零,全市新增違法用地較上年度減少了2/3。”這是湖南省益陽市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亮眼的成績單。相關數據大幅下降的背后,衛片遙感監測執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全市任何山體水體的新變化,城鎮鄉村的新建設,耕地林地的新動向等,我們通過高分辨衛星遙感影像的色彩和紋路比對,就可以准確、直觀、清晰地發現,從而實現全市自然資源‘家底’及其動態變化信息的全面掌握。”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胡能燦說。

自然資源部執法局局長崔瑛表示,今年衛片執法工作重點聚焦耕地保護、生態保護、確保能源資源安全三個方面。重點打擊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惡意佔用耕地、特別是違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實質性新增非農建設行為﹔重點打擊生態保護紅線內違法違規採礦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重點打擊非法開採稀土等戰略性礦種的違法行為。

崔瑛表示,部署開展日常衛片執法工作的目的之一,是要推動地方強化日常執法工作,輔助地方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自然資源違法行為,防止違法行為蔓延或者造成更為嚴重的違法后果。為此,必須突出一個“快”字,不斷提高衛片執法工作的時效性。2023年衛片執法工作將年度衛片執法工作時間整體提前了一個月。

發揮好衛星遙感對自然資源工作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城區有沒有違規建筑?湖泊岸線有何變化?土地有沒有被佔用?……在自然資源江蘇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這些有關自然資源“家底”及其動態變化的信息,都可通過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絢麗鮮明的色彩、深淺不一的紋路,轉化為准確直觀的數據,在衛星遙感平台上得到清晰地展現。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科技處處長葉忠華介紹,2019年江蘇被自然資源部確定為貫通部、省、市、縣(鄉)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全國兩個試點省份之一。在全國率先構建了陸海統籌的衛星應用格局,實現了市級衛星中心全覆蓋,充分發揮衛星遙感技術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江蘇省衛星中心協同利用航天、航空、低空、地面等多層次空間的高精度衛星遙感、迅捷無人機、地面監測站點、移動測量等先進技術手段,整合構建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陸地生態監測技術體系,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智慧監管。截至2022年底,江蘇省衛星中心共發布黃海海域藻類衛星遙感監測通報600余期,累計制作影像圖、專題圖、打撈圖等圖件2000余張,及時提供滸苔分布及其變化信息,為精准處置提供決策依據。

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主任王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陸地遙感衛星系列和型譜,觀測水平和業務化運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衛星遙感已逐漸成為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測繪、執法督察等業務的科技主力軍,是我國自然資源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自然資源部作為主用戶的國產在軌高分辨率遙感衛星達25顆,已實現全部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陸地衛星年度獲取衛星遙感影像達117萬景,累計覆蓋面積達18414萬平方千米,相當於覆蓋全部陸地國土19遍。

據悉,自然資源部將加強深空對地觀測系統建設應用。到“十四五”末,發射8顆陸海觀測衛星,推進10顆衛星立項研制。提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能力,開展省級衛星應用中心建設評估,構建部省貫通、能力協同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對自然資源工作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