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穿梭於山區,在慢火車上工作二十四載——

劉秋梅,讓旅客更暖心更舒心(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宋朝軍
2024年03月21日10: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劉秋梅,讓旅客更暖心更舒心(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劉秋梅(右一)和旅客交談。

  本報記者 宋朝軍攝

  晚上6點半,暮色漸起。隨著一聲笛鳴,7504/3次“富民號”列車從山區的隧道中駛出,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不一會兒,列車跨過渭河,即將到達終點站。

  透過車窗,看著熟悉的環境,列車長劉秋梅整理下帽檐,像往常一樣從辦公區走向其他車廂。

  “這次可別把小推車忘在車上咯。”“醒醒,快到終點站啦,要不就跟我一起收車吧。”劉秋梅打趣地提醒旅客。“列車長,知道啦,你就是一直操心的老大姐!”旅客笑答。

  在隴西車務段7504/3次列車上,劉秋梅已經陪伴旅客24年。早上4點多,劉秋梅起床整理,點名、上車、檢查……6點多,“富民號”列車從甘肅省隴西縣駛出,一路向東到華亭縣青林站,中午折返,再回到隴西已經將近晚上7點。等到下班時,劉秋梅常看到月色如練。

  每年,劉秋梅在車上直接服務旅客的時間接近200天,平均每天服務旅客超過600人次。

  “我們這列小慢車上,老鄉帶的東西各有特色。”回憶起20多年的服務歷程,劉秋梅如數家珍。她一邊說,一邊打開手機,不久前發的一條朋友圈內容簡潔生動:“隴西至青林便民7504/3次小慢車,經常有農家應季蔬菜,現在有韭菜、香菜等,有需要可聯系。”評論區裡咨詢的不下20人。蔬菜、瓜果和針織品……哪一站的老鄉帶的哪類農產品比較多,劉秋梅早就爛熟於心。為老鄉和買家牽線搭橋,也是她常做的事。

  “對待不同群眾,要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這是劉秋梅記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她仍然記得,有的老鄉挑著扁擔、背著背簍,成筐成筐的葡萄、杏子上了車,鋪在地上。巡查車廂時,劉秋梅往往會多看幾次,確認完好。她側身而過,小心翼翼,還叮囑老鄉:“別讓這些滾到過道上,否則很容易被人踩壞哦。”

  有的老鄉乘車去外地進貨,背著兩人高的貨物上車不便。車子剛進站,劉秋梅遠遠看到他們,就趕緊往車門口走,一到站車門打開,她就下車,指揮起了“貨運”。一個人在車下推,一個人在車上拉,她和老鄉一起把大包小包的貨抬上來。

  “東西多的時候,我搬完還得緩一會兒,就看著梅姐邊走邊擦一把汗,一開車就又來來回回忙了。”隴西縣的楊阿姨今年快50歲,她在縣城裡做一些針織品的小生意,從年輕時就坐這趟車出去進貨,時常和劉秋梅相遇。“幫一次兩次容易,但她一幫就是20多年,不容易啊。”楊阿姨說著,嘴角泛起笑意。

  20多年來,這趟慢火車的線路未變,見証了群眾生活越變越好。“這次進貨,就背了一個雙肩包啊?”劉秋梅查驗票証時,向楊阿姨問道。“我們去談好,供貨商直接發貨運到隴西縣城,不用人力背啦!”跟楊阿姨同行的一位小姐妹搶答。

  伴隨著路網建設不斷升級,冷鏈物流、寄遞配送設施等走進鄉鎮農村,沿途乘客們的生活品質提高。大伙兒也不再隻靠人力和慢火車運物資。

  2017年,列車升級為“富民號”公益性慢火車,運行區段延長了,客流也穩中有變。“去外面打工、辦事和上學的乘客比重更大了,服務要與時俱進、更加全面。”劉秋梅想。

  她以身作則。很多孩子上學放學坐這趟車,她去協調專門開出一節車廂,為考生提供安靜備考環境﹔一些年齡大的乘客上車不便,她就帶著工作人員將老人一點點挪到座位上﹔有的家長帶著孩子看顧不過來,她還准備了哄孩子的小游戲和糖果。

  去年底,7504/3次列車車體整體升級,全程坐下來最多26.5元。“很多乘客一上車,驚喜地發現小慢車大變樣,我們服務更有勁兒了。”劉秋梅說。

  這趟最高時速不超過80公裡的慢火車,還將繼續穿梭在山區。劉秋梅閑暇時,會坐下看著窗外:“20多年前,山上還光禿禿的,兩側都是土坯房﹔現在山上綠樹成蔭,高樓大廈也多起來了。小慢車和乘客們一樣,發展得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1日 第 13 版)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