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乙烯生产三十年

—记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获得者兰州石化高级技师孙青先

2020年01月22日11:28  
 

孙青先在乙烯装置现场调整生产工艺。(宋淑华摄) 

1月21日,在兰州石化“为你庆功”颁奖大会上,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贾鸿武和西固区区长芮文刚将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的荣誉证书颁给了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乙烯联合车间高级技术孙青先,兰州石化公司还给孙青先奖励了20万元。

30多年来,孙青先专注于钻研乙烯生产技术,促进企业乙烯生产发展,回报企业,报效国家,由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中国石油“乙烯装置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并荣获了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称号。

乙烯装置,几乎涵盖了石油化工的所有操作单元,生产流程长,集高温、高压、深冷等多种严苛条件于一身。这要求操作工人具备高端的专业技能素养。

1986年,孙青先技校毕业分配到了新中国乙烯工业的摇篮——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就此与乙烯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学岗时,40多米高的裂解炉孙青先一天攀爬十几次是经常的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1995年初,厂里安排他到新建的16万吨乙烯装置负责筹备工作,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把所学、所干与理论相结合,先后编写完成了《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法》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指导了装置的开车和运行,装置实现了开车一次成功,创下国产化程度最高乙烯装置开车记录。该操作法由于简单易行,在实际开车运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肯定,并被国内多套乙烯装置推广。

孙青先总结出的《裂解炉出口温度三步控制法》,一控进料偏差,二控烧嘴火焰,三控炉管颜色。实施后,裂解反应实现了精确控制,裂解炉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按2014年年产12万吨乙烯、每吨乙烯成本4500元计,年增经济效益540万元,同时有效延长了裂解炉的运行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上世纪90年代初,裂解炉运行周期只有7天,严重影响了产品产量及经济效益。经过查阅资料、研究分析,他建议将原设计烧焦由纯蒸汽改为蒸汽加空气,确保了炉管烧焦干净彻底;同时,根据炉子的不同工况,及时调整好炉子的参数及火焰分布,使裂解炉周期达到20天,年增效315-525万元,并极大地减轻了员工工作强度。

兰州石化24万吨乙烯装置投产初期,由于初馏塔的裂解重油粘度较高,且塔釜液面不易控制,致使油洗塔负荷始终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了制约整套装置生产的“瓶颈”;由于国内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他在查找资料数据的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比对和摸索实践,大胆提出往裂解汽油中注入急冷水来改善油洗塔的操作。该建议一经采纳,收到了显著效果,油洗塔塔顶温度很快从120℃降至104℃,降低了重油粘度,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设计值,为乙烯装置全面达标奠定了基础。

30年来,孙青先通过参与组织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乙烯装置关键技术难题30多项,获得行业影响的技术成果20多项,15项QC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中石油表彰,累计创造效益5000万元以上。2016年,他参与了裂解气压缩机GB-201原址更新改造,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月增产乙烯3000吨,装置能耗降至694.2千克标油/吨,下降了近100千克标油/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由于孙青先个人技能的突出,车间把带团队、抓培训的重任交给了他。他对徒弟严要求、细培养,所带的徒弟中,大多数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有3人获得了甘肃省的技术标兵称号、1人两次获得甘肃省的技术能手称号、6人次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2010年,他担任兰州石化公司技能竞赛代表队教练及裁判,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工艺加热炉”竞赛个人第一名、第二名、团体第三名。同年九月,他带领队员包揽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乙烯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个人前四名,取得了四金一银一铜、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08年,获得第九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冯作文 钱双庆)

来源:兰州石化公司供稿

(责编:周婉婷、焦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