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家村:发展养殖接地气 乡村振兴有底气

隆冬时节,走进广河县三甲集镇头家村品优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养殖大棚里,上千只羊膘肥体壮。工人们正在清扫羊棚,添加饲料。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头家村党支部立足乡村振兴,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造血式”扶贫产业,走上了养殖致富道路。
“广河县品优生态养殖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规模化养殖,羊年出栏4000只,带动了3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初步测算,年毛收入可达200万元,纯收入150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马学虎告诉记者,2016年,他看到合作社发展的形势好,便萌生了走合作社发展的路子,加上政策扶持,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信心。
“我们在建立合作社之初,养殖技术匮乏,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养殖技术,现在合作社收益越来越好了,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学习,努力挣钱,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马学虎说。
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许多村民不仅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还学到了专业的养殖技术,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村民马海吉者就是其中之一,她计划明年购买羊只自己从事养殖,提高收入。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回家,在合作社干得顺手,心里踏实。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顾家挣钱两不误。”在合作社做饲养管理工作的马海吉者,谈及现在的工作喜上眉梢。
为提高效益,发展特色产业,头家村利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一体化发展,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并带动农户回收秸秆发展饲草产业,增加收入。
“为激发村民自主发展致富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产业兴村’目标,近三年来,头家村实施农户牛羊养殖奖补,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目前,达到规模以上的养殖户达20余户,通过免费为农户实施青贮和干贮饲料,为科学养殖提供便利,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头家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占林介绍说。
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如今,养殖已成为头家村走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产业“造血”让村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酒额铁路酒泉至东风段正式开通运营
- 人民网兰州12月26日电 (黄帆)12月26日,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运输连接线——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建成通车。 据了解,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升级改造工程南起酒泉站,北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线路全长241.675公里,为国铁Ⅱ级非电化铁路。…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