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詩畫甘南

祁格兒·高
2021年11月01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詩畫甘南

乍一聽“甘南”這個詞,有人以為是甘肅省南部地區,其實不然,它的全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首府是合作市,與青海、四川毗鄰。

甘南藏族自治州蘊藏著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文化,悠久古老的馬背部落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這裡有廣袤美麗的高原風光,建構奇特的八角古城和英勇悲壯的紅軍長征故事。還有被譽為“墜落的人間仙境”的扎尕那——一圈天然崖壁包裹起來的藏族小村寨,風景秀麗奇幻,是整個甘南風光最為優美的地方之一。

國慶假期,我走進了甘南這片神秘的土地。

訪寺院看宗教文化

由於相隔距離不算太遠,也相對比較集中,這次我將白石崖寺、作海寺、拉卜楞寺、合作寺等寺院去了個遍。

拉卜楞寺始建於1709年,總佔地面積86.6萬多平方米,超過了北京故宮。這裡保存有中國最完整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是世界著名的藏密學院。寺院依山傍水而建,站在最高處遠眺,全寺氣勢非凡,令人肅穆。寺院結構並沒有遵循傳統的中軸線分布法,而是散落分布於山間,隨勢賦形。當秋天溫暖的陽光照在院牆時,禪意躍然眼帘。漫步寺院巷道,可以近距離觀察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廟宇。藏寺的美,不僅在於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還有艷麗醒目的色彩搭配。

拉卜楞寺還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轉經走廊,一排排轉經筒組成了拉卜楞寺的“護城牆”。整個轉經走廊長約3.5公裡,近2個小時才能轉完全部。斑駁的石砌路上,不知留下過多少朝拜者的足跡。

郎木寺——聽起來是個寺,實際是座純淨的小鎮。白龍江穿鎮而過,江北是甘南的賽赤寺,南岸是四川若爾蓋縣的格爾底寺。兩岸的人們和諧共處。除此之外,甘南州的寧瑪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作海寺的木制建構更是精妙絕倫……在甘南,不同寺廟都有自己的特點,令人難忘。

俯瞰草原觸摸歷史

甘加草原被群山環繞,是一處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場。同時,這裡還佇立著一座千年古城——八角城。大部分古城的城牆都是方形的,但這裡是“十”字形的,城垣四面凸出部分共計8個角,故名八角城。這樣的城牆之下,所有地方都在城牆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內,防御沒有死角。這種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方城構筑慣例,也証明這裡曾是兵家必爭之地。走進這座古城,仿佛在草原深處撫摸歷史的年輪。至今,仍有漢藏兩族人民在此居住。

登上諾日朗卡觀景台,能俯瞰整個甘加草原和遠處的白石崖。此崖是一面高聳入雲的巨大峭壁,如一道屏障守護著這裡的人們。遠遠望去,你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廣袤和寧靜。筆直的公路將草原分成了兩半,像綠毯上的一條飄帶,兩旁錯落有致分布著藏式獨家小院。

在阿萬倉草原,濕地與湖泊輝映,雪山與黃河並存,雪白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群散落在草原上,組成了一幅動人的草原風情畫。正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中所唱的:“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此行,我還有幸領略了若爾蓋草原的風光。若爾蓋草原與甘南藏族自治州南端毗鄰,我們驅車前往,一覽無余。80多年前,紅軍以超常的意志力和耐力,克服了濕地、沼澤等極其艱苦的自然環境,走出了若爾蓋草原。如今,這裡已成為游人如織的田園濕地公園,看著眼前詩畫般的風景,更讓我對紅軍戰士肅然起敬。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皆由若爾蓋縣出川入甘,甘南也由此成為紅軍長征進入西北的第一站。

體驗扎尕那原生態

“扎尕那”在藏語中的意思為“石匣子”,意思就是石頭裡的寶盒,這一說法確實很形象。這裡有4個村子,周圍群山環繞,晨霧縹緲,村寨靜謐猶如仙境。遠山時隱時現,集石林、峭峰、森林、田野及村寨為一體,當屬“世外桃源”。

山間的小村落,有最原始的美。這裡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高山、峽谷、怪石、村落、森林、孩童、牧場,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畫。在觀景台上,可以俯瞰大草原和整片村庄,感受原始藏寨的淳朴安詳。為了看扎尕那日出,我也早早起了床。雨后的小村寨雲霧繚繞,絲絲薄霧中夾雜著幾縷陽光,一會兒嗖地過來一片平流霧,也叫“腰帶雲”。可惜,我們無緣看到日出。或許,扎尕那的變幻多端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村中古老的木制藏居沿山而建,藏民們在山坡河水間安靜勞作,構成美妙的田園風光。扎尕那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無論天氣如何,都會呈現出最美的樣子。可能由於與川西接壤,它也有著九寨溝般的神奇色彩。

在甘南,在陽光燦爛的天空中看雲卷雲舒,離天空很近的感覺真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1月01日 第 12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