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民生改善新篇章
——甘肅省兩會代表委員談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兜牢底線、為民惠民,群眾福祉持續增進﹔全省民生支出3206.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10件為民實事全部辦結,“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城鎮新增就業33.2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元﹔城鄉低保標准分別達到年人均7476元和4788元……
一年來,甘肅民生事業成績多、進步大、底氣足,政府工作報告裡這一串沉甸甸的數字,讀來讓人倍感溫暖。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連日來,圍繞教育、就業、就醫等熱點話題,代表委員們暢所欲言,多角度、多維度積極建言獻策。大家紛紛表示,要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緊扣共同富裕要求,以更深感情增進民生福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普惠 孩子快樂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我認為恰逢其時。”省人大代表、蘭州市七裡河區幼兒園園長於麗紅告訴記者,自己在調研中發現,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普惠性教育資源區域性、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現在,全省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1%,基本能夠滿足適齡兒童的入園需求。”於麗紅說,隨著幼兒園數量的增多,如何讓孩子們受到更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值得有關部門和教育從業者深入思考。
對此,於麗紅建議,有關部門要逐步完善普惠性幼兒園布局規劃,及時修訂和調整居住社區人口配套學位標准,配建與居住區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幼兒園﹔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單位、軍隊、高校、街道等開辦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解決好教師配備和待遇保障問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開展有針對性、延續性的幼兒園教師培養工程。
“過去,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過重。孩子們沒有更多時間去開展戶外活動,去親近大自然。”省政協委員、隴南一中校長許邦興告訴記者,青少年正處在開發潛能、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必不可少,作業“減負”勢在必行。
長期深耕於教學一線的許邦興建議,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取消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保証小學三至六年級完成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多布置閱讀加口頭表達作業、家務勞動作業和戶外活動作業。
“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小做題家’,而是要給孩子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許邦興說。
拓寬渠道 促進就業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大局穩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就業優先導向。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繼續實施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
這些年,省人大代表、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教師王紅梅始終關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她告訴記者,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下,甘肅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進企業見習就業已佔高校畢業生就業總數的40%左右。但同時也暴露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補助標准偏低,用人單位和學生積極性不高,百萬青年見習就業項目參與畢業生范圍小、見習時間短等問題。
“有關部門應提高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補助標准,激勵用人單位和學生的積極性,引導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王紅梅說,如果能將百萬青年見習就業人員范圍擴大為應屆高校畢業生、離校5年內就業轉失業高校畢業生和16歲至24歲失業青年,見習時間延長至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就能更上一層樓。
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拓寬就業渠道,是穩就業的一劑“良藥”。
省政協委員、慶陽市西峰區政務中心主任馬衛華告訴記者,文化旅游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慶陽市現存革命遺址遺跡220多處,紅色旅游市場前景廣闊,建議有關部門對慶陽革命老區發展紅色旅游及南梁紅色大景區創建5A級景區給予有力支持,從而促進周邊地區群眾就業,帶動革命老區人民增收致富。
病有所醫 老有所養
“政府工作報告充滿人民情懷,我從中看到,無論財政壓力有多大,用於民生的支出隻增不降,為群眾辦實事隻增不減,裡面說的話都是老百姓想聽的話。”省人大代表、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牛彥紅說。
牛彥紅認為,要實現報告中提到的推進健康甘肅建設,關鍵是加強醫療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甘肅省醫改工作不斷深入,醫療機構管理更加規范,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由於人才引進困難,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高,無法滿足群眾的醫療需求。”牛彥紅建議,甘肅省應建立醫學“優秀人才”培養專項基金,逐步健全高層次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為基層醫療機構適當調劑增加編制員額,形成科學、合理人才梯次結構﹔補齊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完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讓群眾病有所醫。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設120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我感到十分振奮。”一直以來,省政協委員、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寧貴霞關注著社會養老問題。
針對社區養老供需不匹配的難題,寧貴霞建議,針對當前條塊化的社區化管理模式,新建居住小區在項目規劃階段應落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要求,實現養老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社會保障部門應有計劃地推進居家社區的適老化改造,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需要,從交通、醫療、飲食、文化生活和體育設施等方面實現居家社區適老化。組建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加強服務人員的崗前培訓及定期培訓,建立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