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甘肅臨澤實施黑河支流修復及水系連通工程

汩汩清流潤綠洲(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付 文
2022年07月27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汩汩清流潤綠洲(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2020年,甘肅省臨澤縣入圍水利部、財政部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試點以來,臨澤縣完成轄內6個水系、9座湖塘整治,恢復4500多畝濕地,農村河湖生態不斷向好。

盛夏的傍晚,甘肅省臨澤縣東河邊,涼風習習、流水淙淙,許多市民在這裡納涼。但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的亂石灘。

東河是黑河最大支流梨園河的支流,上世紀90年代一度干涸。2020年,臨澤縣投入4000多萬元啟動東河流域綜合治理,疏浚古河道、興修溢流壩,東河迎來新生。

河湖相連,水脈暢通

東河倪家營鎮汪家墩村段,清澈的河水,嘩啦啦地淌過溢流壩。

上世紀90年代,受上游來水減少等因素影響,東河逐漸干涸。2020年,臨澤縣入圍水利部、財政部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同年,臨澤縣啟動東河治理,對12公裡長的河道進行疏浚、清淤。臨澤縣水務局局長張福介紹,如今,東河水質達到Ⅱ類,極大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

梨園河發源於祁連山,其中臨澤段總長51公裡,由南向北穿越臨澤縣城,最終匯入黑河,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以來,臨澤縣累計投資2.8億元治理梨園河、東河等6個水系,連通湖泊9個,營造生態涵養林2300畝。

沿著臨平公路一路向北,便來到鴨暖鎮白寨村,九眼泉河從這裡流過。“九眼泉河是我們村7800多畝地的灌溉水源,河段長5公裡。”村黨支部副書記馮毅說,“縣水務局投資690多萬元,清淤筑壩、修護堤岸,還建了木棧道、水磨、水車等文旅設施,環境美了很多!”

順應自然,保護為先

左手領著5歲的孫子,右手抱著冰鎮西瓜,一吃過晚飯,今年65歲的岩支成便來到流沙河邊乘涼。“以前這裡是臭水溝,到了夏天連窗戶都不敢開。”岩支成居住的清水灣社區就毗鄰流沙河。

梨園河流經臨澤縣城主城區,別稱大沙河、流沙河。“結合黑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我們統籌實施了蓄水防洪、河道整治、污水治理等工程,改善了流沙河城區段人居環境。”張福說。

夜幕降臨,月光下,流沙河70多米寬的河面波光粼粼。通過修復,流沙河城區段形成水面1300畝、綠化面積15平方公裡,並配套建成4個休閑廣場、5處親水平台。同時,流沙河確保生態基流下泄,下游21公裡河道已恢復成蘆葦叢生、鷗鷺翔集的自然濕地。

“在東河修復過程中,河道既不裁彎取直,也不曲折造型,完全按照地勢高低和古河道恢復,讓水循舊路。”張福說,這樣做既是考慮防洪以及節約成本需要,也是防止“修復性破壞”影響生態環境。

為降低河水沖刷強度,溢流壩選址、坡度等都有講究。東河倪家營鎮汪家墩村段兩岸碼放著混合了草籽、肥料、泥土的植物生態袋。“用袋子裝,能顯著減輕水流沖刷力度、防止水土流失,還能提高草的成活率。”張福說,袋子由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避免產生環境污染。

在五眼泉河小屯村段,河岸邊建起了生態木樁。“木樁高1.5米,有相當一部分埋在水下,比用混凝土澆筑岸坡費用低﹔而且透水透氣,不隔絕水流下滲,生態效益好。”張福說。

環境改善,帶動增收

南依祁連山、北鄰巴丹吉林沙漠的臨澤縣,正是由於黑河、梨園河的滋養浸潤,才得以成為河西走廊上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

沿黑河分布的五泉林場,建成於1958年,是守護臨澤縣乃至張掖市的一條防風林帶。“林場佔地面積9.3萬畝,其中林地3.8萬畝、150多萬棵樹。”五泉林場副場長李軍元說,林場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五眼泉河、九眼泉河,過去受制於來水量少等因素,每年用水缺口有三四百萬立方米。

“在一些缺水的林地上,樹長得不高、不旺,成了‘小老樹’。”李軍元介紹,東河、五眼泉河、九眼泉河水系連通工程完工后,用水缺口得以彌補。同時,林場地下水水位回升,草也長高了,林場植被覆蓋度增加到60%。

在九眼泉河源頭——沙河鎮化音村磨溝,汩汩清水噴涌而出。張福說,這些河流為下游農田林場提供灌溉用水、補給黑河濕地,其流經區域還是鳥類遷徙的驛站。

生態效益顯著,經濟效益也很可觀。來自黑龍江的郭淑華,在九眼泉河旁養魚,一年能賣出10萬斤。“這裡依山傍水,水質好、環境好,特別適合冷水魚養殖。”郭淑華說,她還辦起漁家樂,“每年4月到10月是營業旺季,收入可觀。”目前,臨澤全縣漁業產值每年近1000萬元。

離九眼泉河源頭5公裡之遙的白寨村,正在規劃建設總面積600畝的魚塘。“預計明年底建成,村裡准備發展養殖和垂釣休閑產業。”馮毅說,該項目每年預計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20萬元收入。

更難能可貴的是,水系連通工程實施以來,全縣近4萬畝鹽鹼化土地得到整治並復墾。過去,由於排水不暢,一些土地積水排不出去﹔水分蒸發后,鹽分越積越多導致土壤鹽鹼化。

“過去水排不掉,鹽鹼化相當嚴重。”鴨暖鎮曹庄村二社村民田興齊說,“家裡10畝地,其中4畝地白花花的一片。多虧了這項工程,現在4畝地全部種上了庄稼。”與此同時,臨澤縣對農村土地進行水肥一體化改造,並安裝噴滴灌節水設施,較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節水2/3以上。

到2021年底,臨澤縣全面完成試點,完成轄內6個水系、9座湖泊整治工作,恢復濕地4500多畝。去年10月,臨澤縣還獲得生態環境部評選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對於地處戈壁灘中的臨澤縣而言,水系治理工程既是生態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臨澤縣委書記張輝表示,當地將不斷優化水系連通標准體系建設,著力建設“水安於民、水富於民、水美於民”的生態秀美宜居宜業之城,以更實的舉措推動河湖生態環境改善。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7日   第 14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