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展秦風古韻 建文化名城

——禮縣積極打造文化旅游城市

周玉蘭 陳 多 李永萍
2022年09月21日08:46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展秦風古韻 建文化名城

  禮縣素有“秦皇祖邑、三國聖地”的美譽,是《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原創地。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既有先秦十二公揚鞭躍馬的遺址,也有諸葛亮六出祁山揮師北上的足跡。

  歷歲月更迭,續璀璨文脈。

  禮縣以歷史文化積澱為依托,加快編制了《禮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總體規劃》,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更多古代文化元素,以創建秦漢文化百億產業園區為抓手,在城市建筑中突出秦漢文化氣息,先后打造出了甘肅秦文化博物館、秦人廣場、秦漢大道、西漢水風情線等一批地標性秦漢文化建筑,推動有競爭力、承載力、影響力的文旅項目加快落地,讓群眾感受到了古文化的新活力,文化旅游正在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禮縣東鹽官鎮,因鹽得名,因鹽興盛,是一座被鹽文化浸透的隴上商貿名鎮。近年來,禮縣依托鹽官鎮厚重的鹽文化人文歷史景觀,加大投資力度,新擴建了一批以鹽文化為主題的文旅項目,助推旅游產業發展。

  漫步鹽井古街,青瓦灰牆,雕梁畫棟,商鋪林立,秦漢風格的建筑頗有特色,整條街既散發著濃厚的歷史古韻,又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現代氣息。

  在佔地面積約40畝的鹽井祠廣場建設項目現場,展覽館、商鋪和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已基本竣工。

  “目前,鹽井祠文化旅游產業開發項目一期項目已全部建成,二期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設。”禮縣縣委副書記周定堂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在建項目,“鹽井祠旅游景區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弘揚井鹽文化和秦文化,對打造和提升鹽官‘歷史文化名鎮’旅游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機械轟鳴,聲聲入耳,走進鹽官鎮的街巷,記者看到,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為助力“歷史文化名鎮”建設,禮縣下大力氣破解困擾鹽官鎮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積極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我們正在進行市政設施管網鋪設、人行道維修、排水渠治理及房屋改造等項目建設,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鎮區環境宜居程度,營造良好的對外形象。”禮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李興告訴記者。

  “以前,街道小巷裡各種電纜、電線在空中交織成一團,很不美觀,也不安全。現在,這些線纜整理利索了,我們住在這裡,心情更加舒暢了。”居民韓玲高興地說道。

  以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為代表的先秦文化、以祁山武侯祠為代表的三國文化在禮縣積厚流廣,源遠流長。數據顯示,僅2021年,這裡就接待游客61.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億元。

  如何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

  今年以來,禮縣充分挖掘當地深厚的三國歷史文化底蘊,著手打造禮縣祁山三國文化產業園。

  禮縣祁山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因諸葛亮“六出祁山”而聞名。記者在三國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區鳥瞰效果圖上看到,六出祁山綜合服務中心、興漢坊市區、北伐大營區、躬耕田園區等景區設計規劃氣勢宏偉。

  祁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國文化產業園以武侯祠為核心,總佔地規模約1600畝。項目策劃以祁山三國文化為背景,打造集“三國主題旅游、歷史穿越體驗、戶外親子拓展、田園自然體驗、地方文化傳承、鄉村產業振興”為一體的全業態、全要素的穿越三國旅游體驗地。

  “項目建成后,將通過核心三產融合示范帶動效應,帶動當地農特產銷售,可為當地群眾提供旅游服務等直接就業崗位,並通過引導和扶持當地群眾參與旅游開發和服務經營,增加群眾經營及務工收入,帶動相關產業增值5億—10億元。”周定堂說。

  讓文化旅游成為賦能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字招牌”,如今,禮縣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城,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正煥發著新的生機。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