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新民俗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新論)

李 健
2022年11月22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民俗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新論)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伴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文化交融更加緊密,各地鄉村涌現出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如露營、野餐、廣場舞、漢服秀、籃球聯賽、特色節慶等。這些活動是傳統民俗的有益補充,其中一些已經變成當代鄉村新民俗。打造好利用好這樣的新民俗,對於鄉村文化振興有著積極的作用。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特定時空范圍的民俗文化,有的是民間約定俗成,有的是設計引導產生。古時鄉村基於農事生產與歷史文化,形成了多樣的、有著特定社會功能的集體活動,比如龍舟競渡、舞龍舞獅、節日慶典等。這些傳統民俗,初衷多是解決現實問題,多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總之,民俗能通過集體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起到倡導文化認同、內化倫理規范、增進社會團結的柔性治理作用。

  隨著鄉村傳統社會關系變化,很多傳統民俗在逐漸消失。結合當代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對傳統民俗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出契合當下社會需求的新民俗,成為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的一種選擇。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基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涵養,以新民俗實踐活動為切入點,不斷提升鄉村居民文化認同,有助於涵養向上向善的文化風尚,賦予鄉村文明新的時代內涵。

  很多傳統民俗活動都有濃厚的藝術氛圍,其精美的道具場景、講究的儀式動作、感人的情緒氛圍、和諧的互動方式,無不閃爍著藝術的光芒。正因為民俗活動的藝術魅力,吸引大家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才能形成長期滋養人們的鄉村文明。當代藝術塑造著新的審美風尚,是促進未來鄉村文化和生活形態革新的動力源之一。增強新民俗活動的藝術感,更好地讓村民在交際互動中體驗到信任、快樂、歸屬感等,才能增進團結、促成共識,提升他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新民俗的創造、實踐主體。當前,鄉村振興吸引更多人加入,包括返鄉青年、本地鄉賢、鄉村工作志願者、文化工作者等群體,這為振興鄉村文化提供了契機。在湖南省會同縣官舟村,返鄉藝術家和本地鄉賢,聯手高校、社會志願者創辦“官舟學堂”,數年來堅持為留守兒童提供鄉村美育服務,共創鄉村各類型新民俗,村民們被耳目一新的文藝活動感召,更加積極地投身鄉村公共事務。這說明,以藝術觸動情感,以傳統滋養心靈,以村民為主體打造符合鄉村需求的文化載體,就能筑牢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石,凝聚起鄉村建設的合力。

  打造鄉村新民俗,有利於塑造社會文化認同,增強鄉村文化活力,為鄉村善治夯實文化基礎。讓鄉村新民俗擁有更好的藝術表達,能提升新民俗的文化魅力、審美趣味和精神內涵,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更多源頭活水,注入更多新動能。

  (作者為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