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讓春耕備耕更“智慧”
水肥一體機為農業種植裝上信息化大腦,脫毒技術為馬鈴薯種苗繁育嵌入“科技芯”,多種培訓課堂解決春耕難題,“黑科技”讓農民當起“甩手掌櫃”……立春過后,甘肅省春耕生產陸續展開。全省各地以科技助力春耕備耕,確保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在平涼市崇信縣黃花鄉涼水泉村,群眾正在對冬油菜進行淺鋤,農技人員和志願者們在田間地頭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現場為群眾送上抗旱保墒、春耕備耕、種植養殖的“技術大餐”,提供全方位、零距離的技術服務。
在位於榆中縣的甘肅大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十萬級淨化組培中心裡,專業技術人員在超淨工作台上進行馬鈴薯脫毒組培苗的大規模擴繁生產工作。“我們的種苗雖小,但都有一顆‘科技芯’,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脫毒技術,去除苗子中常見的植物病毒,生產出優質脫毒種薯,平均畝產提高30%,現已成為省內技術領先、規模較大的脫毒種苗、種薯繁育基地。”該公司總經理王麗娜介紹。
今年,榆中縣各類作物種植面積超過64萬畝。榆中干部群眾抓緊備春耕,通過科技助力,合力守護糧食安全。
走進靜寧縣紅寺鎮馬鈴薯繁育基地的溫室大棚,工人們手指翻飛,將穴盤內足夠強壯的馬鈴薯脫毒苗定植在起好的壟上,培育馬鈴薯原原種。
優質馬鈴薯市場認可度高、群眾收益高,已成為靜寧縣紅寺鎮群眾增收的“致富薯”。
“當前正在培育的馬鈴薯原原種預計可繁育500萬粒左右種薯,全年共計可繁育800萬粒到1000萬粒。”基地負責人靳銀強說。
今年,該基地供應市場的1000萬粒脫毒馬鈴薯種子原原種儲存在專用儲存庫。目前,正在有步驟地摸底統計農戶種植需求,隨后將種薯按時發放到種植戶手中。
靜寧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靜寧縣將繼續圍繞減施化肥、減施農藥的使用量、病虫害精准防控等關鍵技術,積極引進培育綜合抗性、適應性和穩定性優勢明顯的農業種子,為靜寧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科技支撐,促進蔬菜、馬鈴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甘肅省將堅持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核心的旱作農業作為科技增糧保豐收的重大舉措,在去年已完成802.56萬畝秋覆膜的基礎上,春耕期間計劃再完成頂凌覆膜700萬畝。
為切實抓好技術服務,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印發了《冬小麥冬油菜越冬期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2023年糧棉油作物抓點示范工作方案》《2023年甘肅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方案》,召開耕地輪作試點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調度視頻會議和抓點示范工作部署會議,指導各地及早安排,全力抓好春季田管,落實落細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措施,進一步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