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的春天

北京鐘鼓樓(3月25日攝)。北京鐘鼓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鐘鼓樓裡內設有計時儀器、定更之鼓、報時之鐘,憑借高大的建筑形體和特殊的擴音構造,向當時的人們報送時間,充分展現了古人的智慧。
全長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布局於兩側。北京中軸線歷經逾7個世紀歷史演進而延續至今,持續影響城市發展。
700多年來,北京中軸線在一年年四季輪轉中,見証了古都北京的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前不久正式公布實施的《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首次明確北京中軸線遺產區、緩沖區具體范圍邊界,標志著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台階。
又是一年春來到,煙柳扶風,春花盛開,春光旖旎,春天的北京中軸線別有韻味。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從什剎海東岸遠眺北京鐘鼓樓(3月31日攝)。北京鐘鼓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鐘鼓樓裡內設有計時儀器、定更之鼓、報時之鐘,憑借高大的建筑形體和特殊的擴音構造,向當時的人們報送時間,充分展現了古人的智慧。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鮮花掩映下的北京鐘樓(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市民在北京鐘樓前鍛煉(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北京萬寧橋(3月30日攝)。萬寧橋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什剎海東岸,是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作為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起,萬寧橋一直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北京萬寧橋(3月30日攝)。萬寧橋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什剎海東岸,是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作為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起,萬寧橋一直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北京萬寧橋(3月30日攝)。萬寧橋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什剎海東岸,是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作為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起,萬寧橋一直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從景山上向北眺望的鼓樓(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景山公園山頂的萬春亭(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從景山上拍攝的故宮(3月29日攝)。始建於1406年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宮殿建筑群,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游客在故宮角樓拍照片(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是3月15日拍攝的故宮角樓。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是3月15日拍攝的故宮角樓。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故宮午門附近景色(3月19日攝)。始建於1406年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它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故宮午門附近景色(3月19日攝)。始建於1406年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宮殿建筑群,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游客在參觀故宮(3月19日攝)。始建於1406年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宮殿建筑群,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是3月29日拍攝的社稷壇。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權王土和國家收成的象征,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1988年,中山公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這是3月29日拍攝的社稷壇。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權王土和國家收成的象征,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1988年,中山公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這是玉蘭花映襯下的太廟一角(3月27日攝)。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19.7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太廟一角玉蘭花綻放(3月27日攝)。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19.7萬平方米的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游客在天安門廣場游覽(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這是3月15日拍攝的天安門。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這是3月27日拍攝的正陽門箭樓。正陽門是中國明、清兩代王朝都城的正南門,坐落在老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俗稱前門。1988年,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3月27日拍攝的正陽門箭樓一角。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游客在正陽門南的前門大街參觀游覽(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游客在天壇游覽(4月2日攝)。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穆問春 攝
游客在天壇游玩(4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穆問春 攝
修繕維護中的永定門(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修繕維護中的永定門(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修繕維護中的永定門(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