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群众工作怎么做?扶贫产业如何推进?怎样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甘肃线报道团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陇原先锋一线手记”系列报道,每一份记录都承载着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都凝结着决战时刻时不我待的责任与期盼。
马志良(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对下派到村任职的专职化党支部书记来说,村支书这个职务既是挑战,又是压力。挑战是期盼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将自己所任职的村建设得更富有、更美丽;挑战是“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下派干部和群众之间是陌生的,要建立起关系、得到群众的支持不容易。好在我有七年的工作经历,对做好群众工作,也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做法。我始终相信只要热心、耐心、真心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讲解政策不简单化,落实政策不大概化,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自到村任职以后,我坚持以勤为先,过上了“婆婆嘴,毛泥腿”的生活。多和群众拉家常是我的工作习惯,这样能了解村里的点点滴滴,掌握村情民风,弄清楚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最反对什么,明白了这些之后就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在群众最不满的地方改起。在本次人居环境整治暨消除视觉贫困工作中,我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虽然到村工作不到半年,但通过我多次入户宣传政策,坐下来和群众谈心谈话,对村里情况已熟知于心。通过自己脱鞋下水,领着干部干,示范给群众看,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将一条条巷道整理地整齐有序,一户户院落收拾地干干净净,改善了全村群众的居住环境,也提升了他们生活质量。今天环顾四周,环境已和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对群众热情、真心他们是看得到的,想干事、能干成事,他们就跟你干。
“公平”是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做群众工作,要公平公开地将政策落实下去。自古以来,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落实政策有偏差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在村工作时,我按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对群众关心的事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采民意,集民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在支部党员大会上,党员坚持实事求是,将问题豪不避讳地提出来,也会将群众的诉求客观反映出来,形成了良好的会议氛围,有利于随时了解群众期盼以便公开透明地落实政策。记得在一次党员大会上,讨论工作时有一位党员提出村上的巷道经过连续几年的洪涝灾害和自来水入户时的毁损,现在已经和泥土路没什么两样,群众在雨天出行不便。从那以后,解决巷道硬化成了村两委干部最关心的事,目前巷道总面积已经测量完毕,正等待项目的实施,也让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通过调查研究,发展富民产业,真帮实扶,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我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一直谋划如何通过发展产业来为群众谋幸福。在政策的扶持下,群众发展了养牛、养羊、养蜂和种植中药材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但除了劳务产业之外,其他种养产业没有覆盖到所有农户。钱家坝村是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近几年来的建设有了初步的发展,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本地的天然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起来。
通过几年驻村工作的历练,我体会到,要做好基层群众的工作,就要本着一颗赤子之心,用真心真情和群众交往。今天,在专职化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我更应该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自己所能,在乡村舞台上挥洒汗水;也要敢闯敢拼,不负韶华,为当地群众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陇原先锋一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