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社会

在平凡岗位上超越平凡 在伟大时代中书写伟大

 
2021年07月02日10:50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平凡岗位上超越平凡 在伟大时代中书写伟大

扎根陇原育桃李 潜心教研勇创新

——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张继,一位始终关注甘肃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科研人员,一位甘为人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校教师。

张继是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多年来,她潜心教研,紧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方向,致力于西北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产物开发利用、陇药新药的研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

张继还助推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生产实践。

据介绍,团队对茶多酚系列产品进行研发及生产,开发了茶多酚系列产品,并由天水部分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完成了对陇南夏秋茶资源的再利用,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再如,在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干旱地区示范推广10万余亩多功能植物生长剂和固沙种草剂,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节约灌溉用水30%-40%。

张继带领团队利用修剪的果树枝袋料生产香菇、木耳、杏鲍菇等,并不断延伸橄榄油、核桃油、文冠果油等绿色产品产业链,开发出护肤品、保健品及生物制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张继创新出“高校-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促使建成了鲜食百合规模化绿色生产线5条、百合脱水标准化生产线5条、指导企业建成百合气调保鲜库39个,让“兰州百合”“漂洋过海”,成为甘肃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实现了鲜食兰州百合保质期由1个月延长至3个月,解决了其易腐烂褐变、货架保鲜期短的问题。”针对长途保鲜、储运等难题,张继及其团队构建出“兰州百合”保鲜绿色新技术及可控一体化生产装备。

张继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甘肃省专利技术奖等,她本人也荣获了全国巾帼发明家创新奖、全国第四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殊荣。

培育人才,是张继的另一工作重点。

在创建了国家级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等后,她组建出一支勤劳奋进的创新人才团队。

这些年,她共培养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指导学生接连斩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奖项,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李政道奖学金等。

近年,她为全省12个区县120余个贫困村1678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对接了50余个扶贫车间,惠及近20万人口,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了特色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并为1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线)50多个,成果在30余家企业转化,新增销售额达20多亿元,利润近4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人次。

“我把小微企业家当作兄弟姐妹,有困难他们就来找我,我们也乐意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张继说。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

——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古浪县黑松驿镇茶树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曾令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小曾,辣椒可以收了,但是今年不好卖呀!”

“放心种,放心收,卖的时候有我呢,我来想办法。”

在武威市古浪县黑松驿镇茶树台村群众的口中,“小曾”是他们常常提到的名字:种菜卖菜找“小曾”,孩子上学找“小曾”,家里缺桌子椅子也是找“小曾”……这位“小曾”就是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检修工程部职工、古浪县黑松驿镇茶树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曾令发。

2019年,曾令发到茶树台村驻村帮扶,同时兼任酒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站党支部宣传委员。

“刚到村里,我及时关注老百姓的思想动态,扎实做好‘六大员’工作,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曾令发说,看到贫困户一天天过上幸福的日子,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2020年春节,曾令发协调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对茶树台村80岁以上的老人和患大病的农户进行慰问,给70多户贫困户赠送新年挂历;2020年9月,曾令发组织工作队、村“两委”为10户贫困户捐赠衣物,确保他们温暖过冬;在入户过程中,曾令发联系帮扶单位为贫困户更换损坏的门锁,为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临时救助、低保等。曾令发还帮助群众解决蔬菜滞销问题,为种植户销售辣椒2.8万斤,帮销土豆2万斤。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曾令发组织驻村干部参观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开展农作物收割体验等各类活动16次,进一步有效激发和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同时,联系酒钢集团10个基层党组织与帮扶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动力,助推酒钢集团公司10个帮扶村1836户贫困户7501人全部脱贫摘帽。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是曾令发做事的标准。在帮扶工作中,曾令发和酒钢集团驻村队员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019年,曾令发被古浪县评为“优秀驻村干部”,被酒钢集团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

——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助理刘锦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巍巍祁连,茫茫戈壁。在河西走廊西端广阔的戈壁滩上,一座座挺拔高耸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巨大的叶片随风旋转,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照亮千家万户。

6月24日,全国首个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建成。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有一批又一批坚守大漠戈壁辛苦探索和默默付出的风电建设者,刘锦帆就是其中一员。

2009年,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刘锦帆,迈出大学校门便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工作中,这一干就是12年。

盛夏,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生产。虽怀有身孕,刘锦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仔细检验着每一个风机叶片。叶片内部空间小,可她却日复一日,在叶片里爬行做数据汇总……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工作者,我就是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质量把关的责任人,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刘锦帆说。

为了干好工作,刘锦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自学了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并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积极攻关遇到的技术难题,逐渐成长为技术高超的“工人技师”、创新工作带头人。

“苦活、累活是党员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将困难扛起来,努力完成任务。”这是刘锦帆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实际工作中她也始终如一地履行着这个承诺。

在刘锦帆带领下,她的团队完成的主梁工艺改进每年可节约成本150余万元,所负责的型号通过优化工艺又节约了上百万元。她积极推行高质量芯材套裁等新工艺,采用模具水循环降温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从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为风机叶片生产技术员、质量主管、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制造部经理助理,刘锦帆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的敬业精神奋斗在生产一线。她也先后被授予“酒泉市五一巾帼奖”“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锦帆用踏实和敬业赢得了同事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知识型、技术型工人的精彩华章,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

带领群众端起“旅游饭”

——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临泽县倪家营镇旅游产业联合党委副书记李红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如今,张掖七彩丹霞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旅游景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瑰丽多姿的梦幻之地在开发之初,和一个人有着不解之缘。

他叫李红学,是临泽县倪家营镇旅游产业联合党委副书记,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8年,李红学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注册成立了张掖丹霞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倪家营镇南台村村民率先投身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经营开发。创业前期,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景区初期的道路、观景台、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初具旅游接待能力。

着眼于七彩丹霞景区的长远发展,2013年,张掖市决定整合景区经营管理权,由市里统一招商引资,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李红学不计个人得失,积极配合省公航旅集团、张掖市山水文化旅游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张掖市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丹霞景区经营权整合。从此,七彩丹霞景区在多方合力助推之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为完善七彩丹霞景区旅游配套产业,使七彩丹霞所在地的南台村群众融入丹霞景区建设,李红学注册成立了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积极动员189户农户参股,吸纳股本金2500万元,投资建设丹霞口民俗文化村。为完善旅游要素,李红学又先后注册成立了七彩山旅行社、丹霞汽车旅游有限公司、七彩宾馆等旅游企业,加速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

在他的倡议下,南台村党组织联合周边的4个村党组织试点组建了旅游产业联合党委,以“党建+旅游产业”的形式,推进丹霞景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改善景区周边农村风貌,他组织村民对沿线的3000余亩耕地进行现代设施农业社会化管理,使景区周围各村呈现出了“树常绿、花常开、房屋美、地洁净”的美丽景象。

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李红学组织当地群众从事景区观光车营运、农家乐餐饮住宿及奇石、根雕、土特产销售等经营服务。他还投资上千万元,为当地修建渠道、道路、桥梁等。

(责编:周婉婷、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