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青海打造清洁能源发展新引擎
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有序排列。塔拉滩如今已是光伏发电高地——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478万千瓦,2022年完成发电量212.6亿千瓦时。
塔拉滩上建成占地逾600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园区,靠的是“水光互补”——塔拉滩东边坐落着黄河上游龙羊峡水电站。借助稳定可控的水力发电,实现与光伏发电快速补偿,从而将均衡、可靠的“绿电”送入电网,进而持续输往东部沿海地区。
电源侧的多能互补,只是青海推进电力系统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的一个方面。
青海太阳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牢记嘱托,青海省近年来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
截至5月底,青海电网发电总装机为4614.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64.2%。
“硬件”大幅提升,“软件”也亟待升级。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如何有效配合、一体化发展?青海省能源局局长赵冬说,“青海正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独立储能资源,探索构建一种高度融合、升级迭代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赋能铺路。”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的戈壁滩上,一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拔地而起,4000多面自动调整的“追光”定日镜环绕着高达188米的集热塔。“与塔拉滩的‘水光互补’不同,这里是‘以热补光’。”青海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需要说,“这座光热电站工作一个昼夜,可满足约10万户居民24小时的用电需求。”
除了电源互补,还有电源、负荷互动。过去用电大户错峰生产,往往在居民熄灯入睡后。去年,青海大力改革电网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将部分行业享受低谷电价时段由零时至8时调整为9时至17时。“白天是光伏大发时段,利用电价杠杆,提升用电负荷侧与电源侧的匹配度,提高消纳能力。”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贺卫刚介绍。
青海华鑫硅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硅铁,年用电量超过3亿千瓦时。“随着用电低谷价格时段调整,公司生产时段已由午夜改到白天,生产效率提升,每月生产成本下降近50万元。”公司总经理赵生玉说。
仍有溢出的高峰时段电力,怎么办?海西州的新能源基地建起了“共享电站”。“新能源发电企业赶上大发的峰值,可将暂时无法上网的电力输送到我们这里暂存,待消纳能力提升后再上传,实现了电网与储能的良性互动。”位于格尔木市东部的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项目经理申元松介绍。
这两年,借助建设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机遇,青海不断丰富储能交易品种,扩展储能利润空间。目前,青海电网并网电化学储能容量已达49.6万千瓦/80.6万千瓦时。
电源、电网、负荷、储能走向融合,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构建起新引擎。如今,青海电网通道利用率达到99.5%;新能源大发时段,电力“消纳池”容量可达100万千瓦以上;全网新能源利用率较2017年以前提升1.2个百分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