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23 08:5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不可坐論,理不能空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目的全在於運用。” 學風中見作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是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體現。 基層是理論指導實踐的主戰場,是推進實踐創新的主陣地。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本報記者採訪不同領域的黨員干…[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23 08:53)
人物小傳 敏春芳,1969年生,甘肅臨潭人,蘭州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入職蘭州大學后,開始進行西北民族地區漢語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的接觸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出版8部著作。獲評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重復播放…[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22 08:57)
清晨,布谷鳥的叫聲回蕩在崆峒山間,陽光穿過林間薄霧。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崆峒派武術的代表性傳承人陳虎練完早課,從南台趕往中台,又和同事們一起,穿上武術練功服,托起掌心、屈肘向外……大家擺好崆峒武術養生拳的陣勢,准備為待會兒上山的群眾獻上一場精彩展示。 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不僅是一張文旅名片,還是當…[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19 08:52)
2024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與意大利總統在京共同鑒賞意方返還我國的流失文物,其中一批精美絢麗的彩陶令人印象深刻。這批彩陶最初的主人,便是5000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黃土高原的馬家窯人。2024年恰逢馬家窯文化發現100周年。今年2月,甘肅臨洮寺窪遺址馬家窯文化聚落入選“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04-18 09:08)
近日,網上一則視頻引發網友關注。視頻中,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滿臉笑意地說道:“黃河水上了八步沙,土門子干旱缺水的歷史結束了!” 4月10日,隨著取水泵站閘門緩緩開啟,從上百公裡外奔涌而來的黃河水由進水口噴瀉而出。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沙產業水源工程調蓄水池正式通水。通過新建50萬…[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04-14 10:19)
涼州,即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也是河西走廊上多民族、多元文化匯集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1247年,西藏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與蒙古汗國皇子闊端在這裡進行了一場歷史影響深遠的會盟,史稱“涼州會盟”,揭開了民族團結融合的新篇章。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日前,一支由北京…[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14 09:41)
10年前,兒媳過門,彩禮掏出7萬元﹔前年,女兒出嫁,收了2萬元,陪嫁了冰箱和彩電。“單從錢數看,虧了5萬元。”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曹家坡村村民王彥平看得通透,“婚嫁不是買賣,小兩口和睦、日子過好才是關鍵。” 村民們說,隨著收入增加,彩禮水漲船高,10萬元以上很普遍,加上見面禮、開箱錢,“還有酒席…[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14 08:37)
“來水了!林場來水了!”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和職工們禁不住喜悅,喊了出來。 為了鞏固八步沙的治沙成果,2024年3月,古浪縣八步沙沙產業水源工程開工建設,今年4月10日完成主體工程。目前,蓄水池已開始蓄水。 這個蓄水池總容量50萬立方米。望著汩汩清水流入池中,郭萬剛滿…[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12 08:54)
在偌大的園區裡穿梭一上午,成立沒咋感覺到腿腳受累。 甘肅隴南市西和縣何壩鎮現代農業示范園,面積約1500畝。對於園區服務中心主任成立而言,往來奔波是家常便飯。 “這路小歸小,但是密,方便實用,不用深一腳、淺一腳,農機、小車也都能開到。”成立所說的“小路”,是去年底建成的一條條水泥路,串聯起了園區各處…[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4-11 08:5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