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種養殖結構發展富民經濟

榆中縣龔家屲村特色農作物銷往各地供不應求 

2020年07月28日16:05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調整種養殖結構發展富民經濟

  墾荒復耕打造農業示范園區

  特色養殖業

  沿著蜿蜒的土路盤旋而上,榆中縣龔家屲村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坐落在這裡的是一座挨一座的養殖場,整潔分列的排布在小山坡上。綠樹環繞、空氣沁人心脾,藍天映著白雲,環境優美宜人。龔家屲村地處蘭州市以東43公裡、榆中縣城以北2公裡,東鄰三角城村,西靠縣城大營出口,南連周前村,北接連搭鎮,轄6個村民小組,290戶1120人,有耕地面積2577畝,人均2.42畝,其中水澆地2000畝,旱地577畝。農業種植主要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現如今還有了優質豬牛羊、散養珍珠雞等特色養殖業,成為本村最具特色經濟的產業。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城關鎮黨委堅持領導下,龔家屲村黨支部立足本村實際,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政府決策部署,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為目標,積極大膽調整工作思路,帶領龔家屲村“兩委”,結合“四抓兩整治”和“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縣創建活動,持續完善村基礎設施,調整種養殖結構,積極開展富民行動,工作成績顯著。龔家屲村呈現出村庄整潔,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良好工作局面。

  特色養殖群眾富起來

  今年春回大地之時,為更好地整治耕地撂荒,推動復耕復產,榆中縣出台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戶以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形式,在家鄉發展大豆、藥材和蔬菜等特色種植,選派組織專業人員為農戶、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安排工作人員為合作社注冊運轉提供便利指導和服務,千方百計鼓勵在家勞動力發展產業,增加農業經濟收入。榆中白虎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戴沛功介紹:“榆中縣城關鎮龔家屲社龔家窪村‘白虎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購置和租用大型機械,整合撂荒土地近兩千畝,進行墾荒復耕,打造集農業、養殖、生態的白虎山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造福百姓,全力以赴支持榆中縣生態農業的發展。現在農產品已經銷往各地,真正為村民致富起了作用。”榆中欣軒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范文廣向記者展示了雞棚,毛茸茸的小雞在整潔的雞棚裡跳來跳去,健康活力。他說:“忙的時候我們會找村民幫忙,按天結算每天150。”這從一方面也帶動了村民的收入和就業。站在更遠處,雞棚養殖相關負責人介紹:“對面是我們的散養雞養殖區,一共有8個區,都是不同品種,有珍珠雞、綠殼蛋雞、烏雞等等。通過這些養殖基地,拉動了村民的收入,也改變了鄉村面貌。”

  龔家屲村黨支部書記戴吉斌說:“發動村致富帶頭人回村創業,調整種養殖結構是我們的目標。目前有規模化的養殖戶4家﹔其中春玉養殖場,豬存欄500頭﹔榆中白虎山生態專業合作社,羊存欄2000隻,雞存欄15000隻﹔榆中欣軒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雞存欄10000隻﹔榆中縣興萬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牛存欄50頭,帶動本村閑散勞動力150余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15戶﹔同時結合“撂荒地整治”工作,流轉土地500畝,由合作社種植雙壟溝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帶動務工人員6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戶42人。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家樂,目前,已有農家樂5家,其中窯洞人家已成為全縣農家樂中的亮點,帶動本村務工人員2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戶3人。經過以上工作,全村建檔立卡戶52戶164人,截止目前剩余2戶9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

  黨建引領民風淳起來

  戴吉斌作為龔家屲村黨支部書記,始終堅持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積極爭取資金新建650㎡村委會1座,建成文化廣場5處,並規范設置,使群眾、黨員辦事、活動有了固定的家。所在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2016年開始對貧困戶家庭高考錄入一二本學生進行慰問資助,今年完成500畝撂荒地流轉整治工作,黨建工作走在全鎮前列,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充分。黨員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全村民風淳朴,社會治理有效。

  完善設施村庄美起來

  戴吉斌介紹:目前我們已經積極協調縣農工辦、水務局等部門,爭取資金實施人飲工程建設,對全村水表進行更換,建成100m3的蓄水池和泵站等設施,確保284戶1065人都吃上了自來水。村民李繡花高興得笑開了花:“這些方便實惠都是真正落實在我們老百姓身上的,有了好的條件,我們就更有動力去搞好自己的生活,讓日子越來越美。”

  嘉禾小康村建設項目,將全村主干道和巷道全部進行硬化,並安裝路燈269盞。切實解決了村社道路“最后1公裡”的問題。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拆除村內殘牆斷壁,清理“三堆”及村內垃圾。先后共完成192戶改廁,50戶電炕改造,對國道312沿線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動員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強化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清潔家園”行動中來,開展綠化植樹,提高村道兩旁和村庄院落綠化覆蓋率,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創建了“省級美麗鄉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程珊珊 文/圖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