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組織、抓產業 幫群眾找到致富“金鑰匙”

——甘南州合作市勒秀鎮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王文嘉

2020年08月05日14:30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勒秀鎮地處合作市南部,距合作市區42公裡,全鎮總面積494.5平方公裡,全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54個村民小組,共有1248戶8892人。2013年,勒秀鎮作為合作市貧困面最大的鄉鎮,人均純收入隻有3000多元,貧困發生率為28.1%,基礎設施落后,農牧民群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根深蒂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經過當地干部群眾的艱苦奮斗,截至2019年底,勒秀鎮貧困人口從2013年的401戶2430人下降到1戶6人,貧困發生率由28.1%下降到0.07%,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000元增長到7000元以上。這一切的背后,是當地干部群眾付出的努力。

建強基層組織 抓好產業發展

勒秀鎮黨委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放在首位,嚴格落實農牧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支部書記責任清單,把選優配強村支部書記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頭戲”來抓。充分發揮村支部書記“當家人”的作用,全面推行“黨員帶富”工程,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從思想上認識精准扶貧重要意義,樹立脫貧致富的堅強信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扶貧隊伍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培養了一支業務精干、吃苦耐勞、凝聚力強的扶貧工作隊伍,為脫貧攻堅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勒秀鎮黨委、政府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個黨員,推動形成大抓支部的良好態勢。全面落實“四抓兩整治”措施,高標准推進黨支部建設標准化,把基層黨建活力轉化為脫貧攻堅動力,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証。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有了產業支撐,才能在源頭上拔掉窮根。勒秀鎮黨委針對貧困村的實際條件、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致富產業。該鎮深入推進“一十百千萬”富民工程,即探索建立一個扶貧車間,著力打造二十一個旅游專業戶,推廣種植百畝天然藜麥,大力規劃千畝優質大黃、精心養殖萬頭良種奶牛,為鄉村振興、農牧民增長提供新動能。

目前,勒秀鎮已成立苗木培育基地、藏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光伏電源、羊肚菌種植、奶牛養殖和畜產品加工等44個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401戶。

2019年,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勒秀鎮探索建立了俄河村賽吾道扶貧車間,依托豐富的藏中藥材種植業優勢,積極參與支持扶貧車間建設,統籌解決當前貧困戶脫貧、農民工就業、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返鄉創業等問題。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返鄉農民工以自有土地入股,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就業扶貧。

為深入推進“一十百千萬”文化旅游工程,勒秀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百裡洮河風情線為依托,著力打造了21戶旅游樣板戶,在現有基礎上加強住宿條件提升,切實做到全要素發展,讓村民群眾從鄉村旅游發展中獲得更多實惠。

加強項目建設 抓好環境革命

曾經泥濘不堪的土路變成了硬化路,曾經破舊不堪的房屋變成嶄新的藏式小木屋,“生態文明小康村”是勒秀鎮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按照“一村一品”的設計標准,勒秀鎮對鎮內民房進行了特色化風貌改造,凸顯了藏族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和民俗風情。同時,勒秀鎮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后完成道路、照明、消防、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新建停車場、文化廣場、籃球場、公廁,養畜暖棚等。

此外,勒秀鎮把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同精准脫貧、全面小康有機銜接起來,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作為基本要求,既補足了農牧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富民產業等方面的短板,又提升了整體發展水平。截至2019年底,勒秀鎮共建設23個生態文明小康村。

“村裡有了硬化路,鄉親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黨和國家對我們太好了。”住在明亮藏式木樓裡的扎西才讓感慨萬千地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天藍、山青、水綠,是勒秀最大的發展優勢。

2015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在甘南正式開啟,“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成了每個甘南人的目標。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勒秀鎮全力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關停了管轄范圍內所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規企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嚴格落實草畜平衡,保護草原生態系統。與此同時,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因為隻有生態立鎮才是長久之計。

從環境衛生到農戶的個人衛生,勒秀鎮不僅要打造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更要借助這場“環境革命”摒棄多年的舊習。經過五年多的努力,這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巷道院落煥然一新,門前屋后干淨敞亮,人畜分離環保健康。

環境美了,游客多了,商機來了。近幾年,勒秀鎮旅游點和農家樂逐漸增多,鄉村環境的改善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這將使得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勒秀鎮對剩余未脫貧戶1戶6人、脫貧監測戶1戶3人和邊緣人口6戶45人實施挂牌作戰。該鎮以“兩不愁三保障”作為基本要求,精准發現和梳理問題,建立台賬,強化具體措施、壓實責任、明確時限,確保短板補齊補全,提高脫貧質量、穩定脫貧成效,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做到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