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韭菜大王”致富記

顧麗娟 杜雪琴

2020年08月07日10:4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韭菜大王”致富記

因“鐵人”王進喜出生在這裡,玉門市赤金鎮聲名遠播。

7月的一天,記者來到玉門市赤金鎮生態韭菜產業園,一座座溫室大棚裡韭菜生長旺盛,工人們正忙著收割韭菜。

說起韭菜,就不得不說“韭菜大王”王毅,在他和幾名韭菜種植大戶的帶領下,赤金鎮的村民依靠韭菜種植過上了好日子。

別人不干的他干,隻要認定的事情,哪怕賠錢也要干。大家笑稱,我們鐵人故鄉,出了個“王鐵頭”。

“1997年,赤金鎮在當時的西湖村和和平村建起了800座韭菜溫室,我承包了2座溫室韭菜棚,開始種植韭菜。”當時二十多歲的王毅一直在外拉貨,認識的菜販子多,每到韭菜收割季節,他就用自己的車將自己和其他農戶的韭菜運往新疆出售,當起了赤金韭菜在新疆市場的代辦人。在這之前,他還是赤金鎮冬韭王韭菜合作社的一名理事,負責聯系西安市場的韭菜銷售。

2016年,經過10多年的種植銷售,王毅在赤金鎮韭菜行業已有一定名氣,鎮裡動員他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但他覺得時機還不成熟,農戶也難組織,自己最擅長的是購銷,應該先把購銷做起來,考慮再三,他首先成立了王氏佳毅農副產品購銷中心,主打韭菜購銷。

“隨著赤金韭菜規模擴大,行情好轉,銷售渠道也穩定了,我決定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所以就申報成立了鄉情韭菜合作社。”說起鄉情韭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辦,王毅首先講起了成立合作社的一些情況。

一直以來,王毅始終都堅持質量第一,因為這關系赤金韭菜的信譽和自己的名聲。

“收購時菜價每斤高出非社員兩毛錢,並提供技術指導。在育苗使用上,領苗時以每米溫棚20元收取押金,隻要社員按標准種植,移苗完成后就退回押金,目的就是把韭菜質量搞上去”。由於合作社種植的韭菜質量好、收購價格高,以前不肯向他賣菜的農戶,現在也爭著要賣給合作社,合作社與農戶建立起相互信任關系,目前已有180名社員將380座溫棚韭菜全部入股合作社。

2017年,為持續提高韭菜質量,王毅號召農戶種植穴植韭菜,並無償提供菜苗。剛開始有農戶不願意,但后來看到韭菜品質好產量高,市場認可度也高,就認可了這個標准。

近兩年,合作社通過推廣穴植標准不斷提高韭菜產品質量,一步步把合作社的種植標准上升為玉門韭菜行業標准,也逐漸掌握了區域內韭菜生產標准話語權。

“平均每天走貨不少於30噸,一年收購韭菜達2000多噸,今年會更多一些。”每年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中旬為集中收菜銷售期,韭菜外運車輛需求量大,緊張時合作社每天要十多輛車外出送菜,為解決找車難的問題,王毅在合作社專門成立蔬菜運輸隊,負責裝菜運輸,運菜到外地卸菜后,再裝上煤炭、化肥等物資回來,車輛不跑空趟,也為群眾提供了取暖物資。

如今,王毅已經50多歲,從事韭菜產業也有20多年時間,成了當地有名的“韭菜大王”,不僅帶動村民一起種植韭菜,還為大家提供了不少家門口務工的機會。“長期合作的貧困戶有20多人,兩個產業園平均每天用工達20多人。”王毅告訴記者。

當天正在園區溫室大棚裡鋤草的鐵人村村民杜秀萍就是其中一位,她不僅家裡種植韭菜,閑時也會到園區務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去年在產業園打工掙了1萬多元,在家門口務工挺好的。”

截至目前,在王毅等種植大戶帶動下,全鎮累計建成日光溫室7742座1.6萬畝,覆蓋8個村29個村民小組,戶均達到2座增收棚,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自日光溫室韭菜產業的收入比重達30%以上,產品遠銷新疆、青海、河南等地,村民們依靠韭菜種植過上了好日子。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