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幫扶助脫貧 攜手共進譜新篇

王東 葉海 朱宇鯤 李滿福 施秀萍

2020年08月19日13:4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千裡幫扶助脫貧 攜手共進譜新篇

3年前,天津市武清區因東西部協作扶貧與涇川縣深情擁抱。

3年間,武清區幫扶工作隊圍繞產業發展、消費扶貧、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重點內容,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400余萬元,實施幫扶項目90余個。

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展開“組團式”幫扶深度融合,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不斷推進縣上各項民生事業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打贏打好精准扶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幫扶 夯實脫貧基礎

夏秋之交,走進涇川縣太平鎮盤口村,一排排整齊連片的蔬菜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水泥硬化路直通家門口,村部建起來了,路燈亮了,通往田間地頭的部分農路也硬化了……

盤口村變了!

地處涇川縣黑梁河貧困片區的盤口村,昔日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靈光些的村民農閑時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我去年承包了5座大棚,種的全是西紅柿,今年已經賣了五六茬了!”見到盤口村貧困戶李建永時,他正在棚裡採摘。從5月份開始,第一茬西紅柿上市,賣了個好價錢,地頭收購價每公斤5元,這三個多月已經收入了2萬多元。

李建永正籌劃著近期要清棚,下一步種些黃瓜、豆角,在冬季能賣個好價錢。

盤口村52歲的康珍梅,農閑之際就來到村裡的蔬菜園區打零工,每天工作8小時可以領到100元酬勞,上半年務工加上流轉給蔬菜園區的土地流轉費已經收入了1.5萬元。

昔日的庄稼漢,如今變成了一個個種菜能手。

盤口村的變化,還要從2018年說起。當時,在武清區的幫扶下,太平鎮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43萬元,在盤口村建起了佔地192畝的設施蔬菜園區。組織本村蔬菜種植能手組建了鮮之味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保証土地歸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入股村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吸納會員31人。

至今年7月底,全村剩余未脫貧戶僅2戶2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70.63%下降至0.19%。

三年來,武清區緊緊圍繞涇川縣“牛、果、菜”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布局,精准發力,實施幫扶項目90余個,扶持貧困戶種植瓜菜及地膜洋芋10404畝,注冊成立帶貧企業4家,扶持規范3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401個貧困戶分紅增收。

農民豐收了,如何將這些農產品賣個好價錢?

武清區充分發揮網絡優勢,組織商務、網信等部門與新浪網天津“大V”視頻連線和網絡直播帶貨活動,推介涇川縣的優勢農產品,擴大線上銷售規模。

三年來武清區對涇川縣消費扶貧累計9817.86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716戶6788人增收。上半年,消費扶貧實現銷售額4756.05839萬元,其中直銷天津市場1229萬元。

勞務幫扶 拓寬致富路子

涇川是個農業大縣,富余勞動力相對充足。

對此,武清區把就地解決勞動力、勞務輸出作為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脫貧方式。

走進位於涇川縣城關鎮甘家溝村的平涼愛你家巾幗扶貧車間,王村鎮雷李村55歲的孫林芳熟練操作著電動縫紉機。

“這把年紀了,還能找一份工作真的不容易,每個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孫林芳帶著兩個孫子在城裡上學,每天把孫子送到學校,她就來到扶貧車間打工。既能接送娃上學,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2019年7月,王炳琪在涇川縣城關鎮注冊成立了平涼愛你家巾幗扶貧車間,租廠房、買設備、買原料、支付人工工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扶貧車間資金無法周轉了。通過申請、對接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資金,扶貧車間順利運轉起來了。

“天津幫扶單位在扶貧車間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我們一定會珍惜好這個機會,把扶貧車間辦得紅紅火火。”王炳琪說。

扶貧車間主要從事加工工作服、校服、手套、鞋墊、棉被及賓館一次性拖鞋等,已累計對13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和貧困家庭殘疾婦女開展技術培訓,安置就業貧困婦女63人。

“今年已承接了白大褂1500套、紅燈籠12萬個、床單被套800套、環衛工馬甲1700套、工作服2600套、窗帘6000幅,實現經濟效益50多萬元。”王炳琪一筆筆給記者算著賬,喜悅之情挂在臉上。

今年春節過后,武清區通過出資、涇川縣聘請專業教師方式,先后舉辦焊工、育嬰、家政等各類勞務技能培訓,受益群眾達1588人﹔舉辦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班,培訓致富能人510人。

柿餅加工車間、農特產加工車間、黃花菜加工車間、服裝加工車間……武清區幫扶涇川縣的一座座扶貧車間遍地開花,有效解決了在家貧困人口務工難的問題。

幫助外出打工的農民找份工作,也是武清區的重要幫扶計劃之一。

今年春節過后,為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影響,武清區通過“網絡招聘會”和“點對點、一站式”集中輸送,組織輸轉貧困勞動力2079人。

技術幫扶 增強發展后勁

在產業幫扶和勞務幫扶的同時,武清區幫扶工作隊意識到,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實現長久脫貧致富,這裡更需要技術幫扶。

對此,武清區組建了醫療專家、教師、企業家、農技員等幫扶工作隊員,他們一批批地來到涇川。

在國務院挂牌督戰的深度貧困村——涇川縣王村鎮朱家澗村,125戶農民自去年整村異地扶貧搬遷到這裡后,武清區陸續幫建了1座日光溫室、300座鋼架大棚,主要種植甜瓜、西紅柿、辣椒等果蔬。隻會種植傳統農作物的農民沒有蔬菜種植經驗,6月19日,“涇川縣肖建中名師工作室”成立,由武清區種植中心蔬菜服務站肖建中任領銜專家,工作室成員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走進蔬菜大棚,手把手教農民整枝打杈。

武清區中醫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名中醫陳寶貴教授帶領武清區中醫院醫護人員,多次到涇川開展大型義診,武清區還派來了多名中醫骨干,常年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診治,不但幫助患者解除病患,還為當地培養了很多中醫人才。

……

開展技術幫扶以來,武清區先后調配16名農技人才、31名醫療衛生人才、46名支教老師扎根涇川縣醫院、學校、基層一線開展工作,積極參與重點課題研究,特色產業培育,難點問題攻關。武清區醫院幫助涇川縣人民醫院建成胸痛、卒中中心,搭建了遠程會診、教學交流的便捷通道,使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及教育基層一線從軟件到硬件得到全面提升。

與此同時,涇川縣選派2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武清區挂職鍛煉,組織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共19批193人到武清區考察。組織培訓教育、衛生、電商等專技人才1022人,選派279名農技人員、教育衛生系統業務骨干到武清區跟崗進修,使參訓人員普遍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能力,增強了本領。

千裡幫扶助脫貧,涇川縣的發展后勁更強了,干部群眾也更有信心了。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