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砥礪奮進

奮力書寫新時代甘肅新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

董洪亮 杜昱欣

2020年08月21日09:01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皚皚祁連,涓涓雪水。茸茸草原,勃勃綠洲。“嘶——”山丹馬場裡馬兒奮蹄跑得正歡。8月的河西走廊,滿是生機與希望。

2600多萬隴原兒女不會忘記,一年前的這個美好時節——2019年8月19日至22日,短短4天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沿河西走廊自西向東,奔波一千多公裡,先后赴酒泉、嘉峪關、張掖、武威、蘭州等地,深入文物保護單位、農村、學校、草場林場、革命紀念館、防洪工程、文化企業等進行考察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2600多萬隴原兒女不會忘記,一年前總書記對甘肅的殷殷囑托——站在大草原,遠眺祁連山,總書記提出“這些年來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甘肅生態保護工作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繼續向前推進。”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總書記告訴當地百姓,“你們高興,我們也高興。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總書記指出:“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在蘭州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總書記講到“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不負殷殷囑托,唯有砥礪前行。

一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以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工作全局,立足甘肅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職能定位,聚焦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目標任務,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落實,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深化脫貧攻堅、補齊小康短板、筑牢生態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縱深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牢記總書記囑托,砥礪奮進的甘肅,各項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聚力“兩不愁三保障” 攻克“最后貧困堡壘”

從過去黃沙連綿的沙窩子到如今綠樹成蔭的美麗鄉村,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的老百姓笑臉喜迎外來客,臉上洋溢的是滿滿的獲得感。

富民新村新貌。(張鐵梁 盛學卿 攝)

村居青磚黛瓦整齊劃一,街道寬敞整潔樹木蔥郁,醫院、學校、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邊一座座產業大棚裡,時不時有新鮮的蔬菜運出。

2019年8月的甘肅之行,脫貧攻堅是總書記高度關注的重點內容。視察期間,總書記專程來到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親切看望易地扶貧搬遷的鄉親們。沿著新修的村道,總書記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又進學校、訪農戶,詳細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要求我們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總書記的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張延堂說:“我們認准了一條,就是一門心思發展富民產業。”一年來,富民新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想出路、謀發展,興產業、美環境。

村子裡,海升集團投資4.3億元、佔地300畝的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范基地正在加緊建設。在村庄東北側,是肉牛、肉羊養殖基地。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村裡規劃建設了萬隻規模的羊場,目前2500多隻羊已經入欄飼養。村子西北邊,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區內的高標准日光溫室一眼望不到邊。負責日光溫室管護的王宗泰介紹,產業園內依托公司化運作,將建成高標准日光溫室1000座。如今的富民新村,累計脫貧1092戶3724人,剩余貧困人口3戶1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2%,實現了整體脫貧。

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很典型,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深化脫貧攻堅,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准不變,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把脫貧攻堅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以“兩州一縣”和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為重點,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解決問題,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去年以來,甘肅以“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為鮮明導向,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扎實開展“3+1”沖刺清零專項行動,持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攻堅力度,全力做好產業和就業扶貧。目前,全省75個貧困縣已有67個脫貧摘帽,7262個貧困村已有6868個退出貧困序列。全省貧困人口已從2018年底的111萬減少到17.5萬,貧困發生率由5.6%下降到0.9%﹔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縣實現整體脫貧。

保護生態綠色發展 綠了草原贏了民心

甘肅地處西北,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曾就甘肅生態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要“卸下GDP的緊箍咒,套上生態環保的緊箍咒”。

山丹軍馬場美景。(張鐵梁 盛學卿 攝)

2019年8月來甘肅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不避路遠、不辭辛勞,一次次驅車跋山涉水,越山丘、進草原、穿沙地,看山、看林、看水。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前來“驗收”。8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農發山丹馬場一場,參觀場史館,了解馬場歷史沿革和改革發展情況,步入草場,察看草場和馬群放養情況,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

“保護好祁連山的生態環境,對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對推動甘肅和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積極發展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產業,保護好寶貴的草場資源,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殷殷話語,言猶在耳。

“去年,總書記問我們牧馬人的收入情況,我當時向他匯報年收入大概是4.5萬元,今年我們每月又漲了500元的工資,年收入已經超過了5萬元。現在馬場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牧馬人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了。” 牧馬人院天軍提及與總書記對話的場景依舊興奮。

“總書記特別關心我們牧工的生活狀況,去年視察時還問我們‘能不能培養出新一代的牧馬人?’我要向總書記匯報的是,我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也回到馬場上班了,越來越多的馬場后生們都願意回來工作了!” 院天軍說。

山丹軍馬場吸引游客游玩。(張鐵梁 盛學卿 攝)

如今的山丹馬場,在以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科學管理下,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等“四大產業”協調發展,穩步推進,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凸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山丹馬場資產總額由2011年的3.2億元增長到8.3億元,資產負債率由134%下降到44.8%,營業收入每年都穩定在4.6億元以上,利潤總額穩定在3500萬元左右。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92億元,利潤總額3928萬元,比上年增長3.4%。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視察,並與林場職工一起開溝壓沙,強調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八步沙。(張鐵梁 盛學卿 攝)

一年來,八步沙林場職工和武威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向沙漠腹地進軍,壓沙植樹,不斷鞏固和擴大治沙造林成果,努力建設美麗家園。

一年來,八步沙治沙人先后參加各類宣講報告團,赴全國各省(市、區)、國家有關部委、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全省各地開展宣講102場次,近10萬人聆聽報告。

一年來,八步沙林場已被南開大學等18個省級以上單位命名為黨性教育基地,承接省內外中青年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培訓班現場教學170多期1.1萬多人次。

一年來,到八步沙林場開展專題教育、主題黨日、研學實踐等活動的黨員干部累計達2689批次13.59萬人次。

如今,甘肅正在舉全省之力系統化、常態化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甘肅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尚有說:“省林草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狠抓全省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堅決徹底整治保護區各類生態環境問題,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據介紹,目前全國10個國家公園開展體制試點中,甘肅省的祁連山、大熊貓2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位列其中。在2019年國家林草局組織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中,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評估結果分別位列全國第2位和第6位。

紅色基因融入血液 紅色名片大放異彩

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這樣強調。

“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去年8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張掖市高台縣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在這裡,總書記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語,讓紅軍西路軍老戰士、烈士后人等心潮澎湃、熱淚盈眶,也讓當地干部群眾激情滿懷、干勁十足。紅軍西路軍的故事廣為傳頌,紅色教育全面展開,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去年8月20日至今,紀念館共接待游客72萬多人次。僅今年6月以來,紀念館就接待游客達25.2萬人次,近期外省游客明顯增多。”朱德忠介紹說。

高台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閆志說,“我們堅決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紅色資源開發,傳承紅色文化,編制了《高台縣紅色資源開發和紅色文化傳承總體規劃》,設計了包含‘一個基地、八大板塊’,計劃總投資76.61億元的紅色文化項目體系。”

張掖市堅持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並重,全面整合各類紅色文化研究會、紀念館等機構平台,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革命歷史檔案館,建立紅西路軍研究基地,加強紅西路軍史料征集、挖掘、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實保護和發掘紅色文化資源。

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表示,甘肅省將強化融合內通外聯,發展好紅色產業。對內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以紅色旅游帶動濕地生態游、歷史遺跡游、鄉村度假游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對外延伸紅色旅游鏈條,在全省主推“播撒紅色火種,從南梁到高台”“探訪西征歷程,從靖遠到高台”等紅色教育體驗、紅色研學旅行精品線路,推動形成互聯互通、融合互促的大旅游格局。

一年來,甘肅省文物局重點實施甘肅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依托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會同陝西、寧夏文物部門聯合編制陝甘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統籌謀劃紅軍長征、西路軍、革命根據地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全省有11市、39縣分別列入新近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長征、陝甘寧和西路軍片區名單。綜合開展全省紅西路軍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價值研究和重要史跡遺址保護修繕和展示教育服務提升工作。全省投入1350萬元,支持高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展覽服務水平,持續放大“紅色名片”影響力。

千年敦煌展畫卷 文化自信書香濃

你可能不知道甘肅,但是你肯定知道敦煌。甘肅人有時這樣調侃,敦煌因為莫高窟而盛名遠揚,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地方。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指出:“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研究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性展陳活動和文化交流對話,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

“總書記對敦煌研究院指出了發展方向,明確了時代定位。這既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使命。”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世林說。樹典范、建高地、掌握話語權。朝著這個方向,敦煌研究院上下齊心協力,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實現超越而努力。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科學編制引領未來30年發展的《敦煌研究院總體發展規劃》,開展整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價值整體挖掘與保護研究,建成文化遺產保護國家研究中心,使我們成為世界一流、‘一帶一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遺產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基地、保護技術和保護材料研發基地、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和絲綢之路數據基地、文化遺產保護人才培養和文化交流基地、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理論和敦煌學研究基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

“我們先后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機構以及國內40多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還選派專家赴印度、伊朗等國考察訪問,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趙聲良說。

接下來,敦煌研究院將繼續擴大“敦煌藝術大展”“數字敦煌展”等展覽品牌的影響力,積極推動敦煌文化藝術走出去。同時,開展學術考察和交流活動,吸引外國專家學者參與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合作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

讀者小站。(張鐵梁 盛學卿 攝)

《讀者》雜志是甘肅的一張文化名片,發行量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和亞洲文化綜合類期刊第一、世界文化綜合類期刊前列,至2019年5月,累計發行逾20億冊。

2019年8月21日,《讀者》迎來一位特殊的讀者,“看好的文章,常有一種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往往因為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內心會受到深深的觸動。”2019年8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讀者出版集團時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總書記的到來,帶來了三大變化。”讀者出版集團董事長劉永升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的變化,‘讀者人’對讀者出版集團、對出版業乃至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讀者人’更加自信了﹔其次,是精神狀態的變化,總書記的鞭策鼓勵和殷殷教誨,讓‘讀者人’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干事創業更有勁了﹔更重要的,總書記指明了‘建設書香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其根本遵循和原則,‘讀者人’更加有夢想了。”

今年疫情期間,讀者出版集團向用戶免費開放2017-2020年《讀者》電子雜志,覆蓋線上1400萬訂閱用戶,讓讀者用閱讀武裝自己,戰勝疫情。同時,讀者出版集團適應時代變化,打造以APP為基本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多類型平台,介質更為豐富多元,並逐步從單純增加發行量的盈利模式向品牌轉化模式轉變。讀者文旅小鎮、讀者書店創意空間、讀者小站、讀者書房、讀者鄉村文化驛站在浙江、上海、江蘇以及甘肅的蘭州、隴南、天水、慶陽等地建成、落地……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鑄就工匠為國所用

晨光中的培黎學校。(張鐵梁 盛學卿 攝)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丹培黎學校考察時勉勵大家:“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希望你們繼承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認真學習,掌握更多實用技能,努力成為對國家有用、為國家所需的人才。我支持你們!”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和殷切囑托,極大地鼓舞了培黎人的信心,也為甘肅省辦好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機電專業三年級畢業生錢莉說:“總書記視察時說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讓我倍受鼓舞,覺得隻要自己努力,職業教育也有很好的前景。”

說起學校的變化,機電專業教師濮美玲有很多感慨,一年多來學校知名度提高,許多院校、企業和學校進行深度合作,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台,激勵著教師們積極參與到教學工作中。“我們對職業教育更有信心,對教師職業更有信心,作為班主任,我在課堂上常借用總書記的話來鼓勵同學們,要發揚大國工匠精神,掌握一技之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快被調動了起來。”濮美玲說。

7月20日,培黎職業學院正式成立,山丹培黎學校升級為培黎職業學院。

“建設好培黎職業學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務實舉措與具體行動。”張掖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殷大斌說。

一年來,為加快職業學院建設力度,張掖市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從全縣遴選干部充實到學院,緩解了師資力量缺乏問題。目前,兩批新招教師70人已於6月1日入校開展工作。

培黎職業學院以全日制專科層次學歷教育為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國際合作辦學。“2020年首期將開設現代農業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旅游管理和應用英語5個專業,計劃招生500人。”培黎職業學院(籌)黨委副書記楊城說,未來幾年將繼續規劃建成現代農業、工程技術、智能技術、國際經貿、文化旅游和健康管理等6個院系。

8月7日,甘肅職業教育信息化研討會在蘭州召開,旨在進一步推動全省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和應用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和引領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能力,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會議上,國內知名教育信息化專家與甘肅省職業院校有關負責人共同探討信息時代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教育大腦”賦能“雙高”智慧校園建設等熱點話題。

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在奮斗奔跑中書寫精彩答卷,是甘肅對總書記深情厚望的響亮回答。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一年是節點,更是新的開始。

甘肅正在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務實的作風、更雄勁的步伐,按照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砥礪前行,以敢拼搏、不服輸的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奮力書寫著新時代的甘肅答卷!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