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產業富鄉親

——來自秦安縣扶貧一線的調研報告

邱暄美 謝志娟 崔亞明 白永萍

2020年08月24日10:1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林果產業富鄉親

“桃王”:22900元,“桃后”:21800元!

8月12日,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秦安縣第四屆蜜桃鑒評會上,13家企業經過多輪激烈競價,秦安蜜桃的“桃王”“桃后”均拍出高價。

正是秦安蜜桃上市的季節,香甜的蜜桃為果農們帶來甜蜜的生活:全縣10.25萬畝桃園,蜜桃預計產量達17.2萬噸,產值4.45億元。

這累累收獲的精彩文章,早在春天已經濃墨“起筆”。春暖花開時節,秦安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將一年一度的桃花會開上了“雲”端。以“花”為媒,借力電商,發展“雲+”經濟,秦安林果產業的美譽度與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秦安縣緊貼縣情實際,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大力培育以蜜桃、蘋果、花椒等為主導的“六大特色產業”,積極發展設施養殖、林下套種藥材等“短平快”增收產業,著力打造“八大果椒生產區”,多元富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一技之長的目標,全縣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2月,秦安縣整體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林果經濟 秀了山川富了鄉親

四月的秦安,山山峁峁盛開著桃花、蘋果花、花椒花,美不勝收。

劉坪鎮何灣村的劉清鳳在自家的桃園裡疏花,不遠處,高清攝像頭一圈一圈地轉動著,劉清鳳疏花的一招一式都在網絡上直播。“誰能想到,桃花也能賺錢﹔誰能想到,還沒結出來的蜜桃就能賣錢……”劉清鳳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劉清鳳說,家裡有3畝桃園,疏下的花每公斤能賣26元,桃子現在已經有人在網上問詢著預訂,再加上一畝半的蘋果,今年的收成差不了。“貧困戶的‘帽子’肯定能摘掉。”劉清鳳非常自信。

“把每年一度的桃花會開到‘雲’端,本來是一種嘗試,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不少農戶的桃子早早預售一空。”劉坪鎮鎮長邵亮說。

今年,秦安縣根據實際開展以“雲游美麗田園,欣賞桃花美景,預訂秦安蜜桃”為主題的2020年“雲上桃花會”,借力電商,發展“雲+”經濟,不到十天時間,秦安蜜桃預售金額達600.6萬元,實現了宣傳特色林果品牌與助力脫貧攻堅雙贏。

大力發展綠色林果經濟產業,做到因人因戶因村實施產業脫貧項目,讓貧困戶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強“造血”功能,秦安縣嘗到了甜頭。

2014年以來,秦安縣新建以蘋果、花椒為主的優質林果基地19.9萬畝,實施果園提質增效14.95萬畝,全縣林果總面積達90.93萬畝,總產量103.86萬噸,總產值達33.61億元,林果收入已成為秦安縣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和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

“我們靠什麼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靠我們的勤勞奮斗!”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的唐旺萍一邊麻利地打掃著院落一邊說,“黨的政策好,自己就要好好干,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不等不靠的唐旺萍一家近年來一直打理著蘋果園和花椒園。依靠這兩項收入,家裡幾年前就蓋起了磚瓦房,牆面上一溜兒貼著瓷磚,整潔又美觀。

“唐旺萍一家四口,整天忙出忙進干勁十足,一刻也不閑著。”省農墾集團公司派駐師山村第一書記陶星宇說,唐旺萍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嘗到了甜頭,女兒去年考上了大學,今年家裡還謀劃著再新栽幾畝花椒,日子越過越紅火。

林果產業是師山村的支柱產業。全村耕地面積2356畝,其中栽植蘋果600畝、花椒580畝。目前,蘋果、花椒全部進入盛果期,全村脫貧支柱產業基本成型,群眾收入大幅提高,脫貧質量穩固提升,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產業夯實了,脫貧的腳步更穩健。

和師山村相鄰的邵庄村也鉚足了勁發展林果產業。近年來,全村擴建種植花椒、蘋果1000畝,形成了以花椒為重點的特色支柱產業。

“農民想要依靠土地致富,關鍵要看怎麼干。”邵庄村的李百丑是村裡最早響應政府號召種植蘋果和花椒的農戶之一。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靠著一股子鑽勁,幾年下來,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金剪刀”。

“依靠林果產業,李百丑不但自己富起來,而且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鄉親們以他為榜樣,積極發展林果產業,精心鑽研種植技術,不少人都成了農民技術員。”邵庄村第一書記羅高峰說。

夯實產業基礎,鄉親們開始謀劃產業和市場對接。一些村庄通過修建冷庫、烘干車間、果汁加工車間等延長林果的銷售期,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建設,讓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廣。

要想長久致富,必須有特色產業來支撐﹔要想持續發展,生態治理和經濟發展必須統籌兼顧。秦安縣五營鎮結合鎮情實際,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

五營鎮外出務工人員多,土地撂荒問題突出。針對現狀,五營鎮通過統籌謀劃,在龍頭山流域建設高標准的花椒產業生態示范區,栽植優質大紅袍花椒,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鎮果椒產業整體發展,受益人口近萬人。

發展林果產業,秀美了山川富裕了鄉親。

秦安縣始終堅持把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積極推進林果產業全覆蓋工程,做優做強主導產業。堅持“林果為主、多種經營、長短結合、突出特色”,大力發展以蘋果、蜜桃、花椒為主的林果產業,先后在王鋪、中山2個深度貧困鎮和林果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的五營、隴城、千戶、興豐、雲山等鄉鎮新建林果基地31萬畝,構筑起川區蜜桃、淺山區蘋果、山區花椒三大果品相互支撐互補發展的格局。秦安蘋果、秦安蜜桃、秦安花椒均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為全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林下產業 群眾收入更有保障

為了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秦安縣在積極推進產業扶貧上謀創新、求突破,在大力發展林果產業的同時,結合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生態建設,發展了一批“短平快”增收產業,林果主導產業和林下增收產業有機結合,循環發展,讓群眾的收入更有保障。

秦安縣中山鎮中山村和郭箕村的山坳間,一座座拱形黑色養殖大棚錯落有致,掩映在大片大片的果園之間,棚內30萬隻蛋鴨不但讓當地村民大開眼界,北方缺水地區也可以養殖鴨子,而且也讓他們看到了發家致富的希望。

每天清晨5時左右,中山村53歲的李進忠就趕到養殖場,喂食、喂水、撿蛋、清理棚內衛生。李進忠2018年12月16日正式進入養殖場工作,這個時間他牢牢地記在心裡。“這一天我在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到家裡,也有不錯的收入。”李進忠說,自己每天要照顧6600隻蛋鴨,工作起來要有耐心,“有時候自個忙不過來,老伴也會來幫幫忙。”

李進忠一家去年脫了貧,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生活越過越順心。

“這個蛋鴨養殖場就是典型的‘短平快’項目。”養殖場場長周波說,“養殖場投資少、收益快,不但可以彌補林果挂果前農戶的收入,而且養殖場產生的鴨糞也可以為果園追肥,促進林果產業發展。”

秦安縣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積極發展“短平快”增收產業,累計為1.34萬戶貧困戶落實產業配股入股資金2.61億元,2019年落實到戶分紅資金1931.8萬元,戶均1442元。

發展路徑明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更加寬廣。一批多年在外發展的“能人”從中看到了發展機遇,紛紛返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2015年,中山鎮佘王村的王佩應回來了!這個長期在南方經營襪子廠的老板在村裡流轉了1600畝土地,搭起了蔬菜大棚,探索一條設施農業發展之路。

脆瓜熟了、西紅柿熟了、辣椒也成熟了……王佩應掩飾不住地高興。中山鎮海拔高,氣候寒冷,歷來都以種植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王佩應回到老家建棚種菜,成了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時帶動鄉親們一起奔富路。

“最多的時候,我們周邊村子裡有200多人在這裡打工。”46歲的武英蓮自去年年底至今一直在大棚裡打工。疏花、摘葉、施肥,每個環節都爛熟於心。“離家近,中午還可以回家給孩子做飯。”武英蓮沒了后顧之憂。

收入有了保障,同在大棚裡打工的郭巧靈也鉚足了勁,“今年要好好努力實現脫貧,和大伙一道過上好日子。”

努力實現脫貧,每個人都鉚足了勁。

“花椒樹下套種的萬壽菊已經鋪好地膜了,再過十來天就要下種了。”中午時分,陽光正好,中山鎮肖渠村的王祥順在地裡思謀著今年的林地套種計劃。“同樣的花椒林地,現在輪茬套種萬壽菊、金銀花,每畝地的收益比之前套種洋芋能翻一番。”

王祥順依靠林下套種其他經濟作物,這兩年收益年年增加,脫貧沒有任何懸念。“再過兩年,花椒樹到了盛果期,收成會更好。”想到今后的好日子,王祥順笑容滿面。

“這兩年,全縣金銀花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越來越大,成為林果產業的有益補充。”王登科說。這位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一入春就一直忙著帶領60多戶合作社社員,新建一條金銀花深加工生產線。“種植、加工結合發展,我們庄稼漢現在也開始考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了。”

培育秦安特色“短平快”富民產業項目,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秦安縣始終按照“產業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農民有收益”的原則,加快實施蛋鴨養殖和金銀花、萬壽菊、冬花等種植產業扶貧項目,幫助農民在短期內獲得收益、增加收入,做到增加收益與培育“造血”功能相結合,確保產業持續發展,群眾持續增收。

金融扶貧 保駕護航脫貧之路

2018年1月12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和秦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肅省首個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在秦安縣正式簽約運作。秦安蘋果披挂上了金燦燦的“盔甲”,從此有了抵御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金融手段。

2019年1月,被鄭州商品交易所指定為蘋果期貨交割倉庫的秦安雪原果品公司,完成首次交割,秦安蘋果銷售開始探索由傳統現貨交易轉向期貨金融市場交易。

蘋果“保險+期貨”項目,也讓貧困戶不用再擔心自然災害和價格下跌造成的收入減少。

“農戶購買價格保險,市場價格倘若低於保險合同中約定的目標價格,就可以獲得差額補償。”對於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秦安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8年2月7日,蘋果期貨價格跌破每噸7000元,觸發賠付條件,按照約定,投保農戶可獲得每噸1400元的賠付。

2018年3月14日,甘肅首單蘋果“保險+期貨”理賠儀式在秦安縣舉行,20戶貧困果農從保險公司拿到了總計10.64萬元的蘋果價格保險理賠款,戶均賠付5320元。

……

這些頭一回和期貨打交道的貧困戶,切切實實享受到了“保險+期貨”的實惠,他們因蘋果市場價格下跌受到的損失得到了有效補償。

“心裡踏實多了。”秦安縣葉堡鎮李坪村貧困戶李永平說,2018年春天,家裡2畝挂果的果園受了霜凍,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因為買了自然災害保險,一畝地拿到了216元的賠付款。“現在種植果樹,心裡越來越有底了。”

秦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程江芬說,近年來,秦安縣大膽探索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深化銀企對接,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秦安縣與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簽訂了“保險+期貨”合作協議,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都為全省農業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實現農民穩定增收探索了新路徑。

蘋果“保險+期貨+金融”試點的成功,使秦安縣的金融扶貧之路越走越寬廣。

記者手記

用更好的生活為自己代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從春到夏再到秋,秦安的空氣中總彌漫著花的香、果的甜。

那香和甜,便是秦安自然稟賦中最重要的因子,也成為秦安人生活中最悠長的滋味。

桃樹、蘋果樹、花椒樹初吐花蕊時,果農們就與市場“接上了頭”,發展電商,提前預售,無縫對接﹔蜜桃初熟、蘋果漸紅,果農們又謀劃錯峰上市,借助冷庫等延長銷售期,主動掌握銷售節奏。

低頭盡心盡力務弄林果,抬頭想方設法對接市場。在秦安,脫貧攻堅不僅改變了鄉親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的思想觀念。他們已不滿足以往的小打小鬧,而是眼光更長遠,緊跟市場,著手謀劃產業發展,緊鑼密鼓實施規模發展。在黨的好政策指引下,他們苦干加巧干,奮發拼搏,脫貧致富。

近年來,秦安縣緊貼縣情實際,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基於縣域特征,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做林果文章,發展富民產業、夯實創收項目、培訓勞務技能,全縣逐步形成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一技之長的格局。

“我們靠什麼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靠我們的勤勞奮斗!黨的政策好,自己就要好好干,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的唐旺萍說的這句話,令人感動。她已經實現脫貧,但她沒有停歇,“好日子還在前頭,我們要用更好的生活為自己代言。”

“用更好的生活為自己代言。”這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最好宣言!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