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是陽山
車子從廣州出發一路向北,漸漸進入一片奇山妙水之中。山是一重重的,近處如黛,遠處似煙﹔水是一色的湛藍青綠,一忽被山遮住,一忽又從哪裡繞出來。越接近清遠和陽山,越有點漓江山水的味道。而道路,也是越來越艱險。雖說是高速公路,但不是陡坡就是急彎,隧洞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接著一個的,還有“避險車道”的提示。
陽山深深躲在群山峻嶺間,被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曾被貶於此。“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饒。落英千萬墮,游絲百丈飄。”這遠離長安的蒼茫之地,使他都有些忘記了身處的時代。
韓昌黎在這裡度過了三個年頭,雖然遭貶,卻扑下身子,發展農業,重教興學,留下極好的口碑。陽山人修了祠堂、紀念館,還有仰韓亭、韓愈路、韓愈中學,念著他的好。由於自然地理的原因,陽山的發展比起廣東其他地方,還是有些滯后。按照國家對口扶貧政策,黃埔區分包了清遠的陽山,這樣說來,他們也是要不斷地在這條路上續寫韓公的詩篇。
奔上脫貧致富路
車子出了陽山縣城,一路上坡,早晨的陽光照在山上,水從山峽處流過,不斷被綠色的植被遮擋。一些水氣升上來,漸漸變成了雲霧。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黃埔區的一個扶貧點。黃埔區幫扶35個貧困村,從2016年始,投入5個多億資金支持。至2020年6月,7388人的建檔貧困戶已全部達到脫貧標准。
漸漸感到了空曠,山凹間,出現一座座孤山或一凼函野水。它們四周,是成熟和正在成熟的玉米和水稻。有的玉米已經收獲,金黃黃地攤在地上。穿著彩色衣衫的農家婦女還在勞作,那是大片的西洋菜生產基地。
朋塘村到處是老宅子,有些還是土坯房。年輕人大都出去打工,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黃埔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后,因地制宜,以500畝標准化西洋菜田設置110個工作崗位,讓貧困戶“出門即上崗”。
走進綠色田園中間,看到站在地頭笑著的周芳。周芳與老公是在打工時認識的,從廣西嫁過來。她身邊站著一個女孩,問起來,女孩叫黃海雯,是家裡老二,長得眉清目秀,也像媽媽一樣笑著。周芳說,孩子很知道要強,願意學習,這次高考,過了本科線。
家門口的蔬菜基地,給周芳這樣無法去城裡打工的村民創造了就地脫貧的機會。採摘的西洋菜經過專門的清洗和包裝,直接送到香港和澳門的市場。
這個時候是西洋菜長勢最好的季節,周芳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地裡採摘。這樣,每年可以有3萬元的家庭進項。此外,黃埔區在陽山的光伏項目,讓當地農民每年都有3018元的分紅。
我想,孩子考上大學還得有一筆花費。周芳說,黃埔來的扶貧工作隊早就設了助學基金,這一點她不再擔心。現在村裡的孩子上學的積極性都很高。
村前,一條山溪流來流去,在田地中間,管子伸進溪水,就全顧及了這一大片土地。村子周圍正在修路。我知道,以后來這裡的人會越來越多。
曲徑自有通幽處
看見了那條青藍色的江,韓愈來時,就是走的這條水道。過了韓愈大橋,過了水口大橋,一直到了江邊的南塘村。黃埔區五個局委幫扶南塘村,南塘村轄21個小村,其中3個村子被阻隔在大山裡面,多少年來,人們出行隻靠一條“羊不走”的小道,或者在江中劃船。
對於陽山縣,黃埔區兩輪共選派了35個駐村工作隊、76名駐村第一書記。歐陽注凡原來是司法所長,來這裡當第一書記已經5年。車子停下時,歐陽領著我們朝半山腰的地方走,亂木棵子遮沒的,就是艱難的“羊不走”,700米的棧道一邊是陡峭的石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小北江,連羊都怕。長期以來,村民別說買什麼大件,就是買鹽買油出來一趟也不容易。更別說看病、上學,小康更是難上難。
為了打通山路,駐村工作隊發動捐助,余下的再申請資金。施工隊是3個村子組織的,2017年開山炸石那天,村民們遠遠地看著、聽著,那個高興。路修通以后,村民有的買了摩托車,有的買了汽車。外面的人早就將裡面看作世外桃源,這條路也為旅游熱打開了通道。
漸漸看到了農作物,大都是玉米和蔬菜,前面一片蔥綠,原來是桑林。這裡的人有植桑養蠶的傳統。
最裡面的小村叫孫屋村。我下車即朝一排房子走去,一個敞著門的屋子裡,竟然是一席一席的桑葉,上面爬滿了蠶寶寶。
我遇到了孫水海,是個青年漢子,以前也是個貧困戶。問他為什麼沒有出去打工,他指了指坐在門口的老人。問起以前的生活,他有些感慨,說實在的,養個豬都不知道怎麼賣出去。小孩在青蓮鎮上小學,現在可以騎摩托送孩子去。問他修路捐款了嗎?他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最后說捐了388。問他可養了蠶,說養了6張蠶。那就是6條席子了。除了種桑養蠶,扶貧工作隊每年還為貧困戶發放雞鴨苗、豬苗等,採取貧困戶散養、企業回收方式增加收入。
桃花源裡可耕田
來到火崗村的時候,有些地塊正在插秧,有些地塊還在育苗。他們管這裡叫做“七彩田園”,也就是說這裡種植的水稻有黃、黑、紫、白、紅等顏色。這種水稻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而且具有觀賞效果,大面積種植,可以吸引外來游客。由此,黃埔區扶貧隊聯合金穗華晨農業科技公司,在這裡共同投資開發,打造了一個旅游度假地。
一塊水田裡,一個壯實的漢子正扶著自動犁田機一圈圈地轉著。他叫楊衛忠,火崗村的貧困戶,最開始家裡連象樣的房子都沒有,黃埔的扶貧人員來了,幫助他改建了破舊危房,又為他想辦法,使他一步步脫離了貧困線。
說起楊衛忠,黃埔來的第一書記楊偉樺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脫貧模范。楊衛忠說,“七彩田園”就在家門口,他租種了十幾畝水田,專一種植七彩水稻。再參與光伏分紅,現在年收入有八九萬元。
陽光照在水田裡,發出一燦一燦的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領著妹妹在田邊玩。問她們田裡干活的是誰,回答是爸爸。女孩叫楊靜藝,5年級了,眼睛閃著聰穎的光,她說她喜歡上學。
一片片的自動噴灌水龍像花兒開放,水花打在秧苗上,陽光裡泛起七彩的彩虹。田園是七彩的,人的心也是七彩的了,無論你到了朋塘村、南塘村還是火崗村,他們都會說,你看我們家鄉美吧?我們這裡都成了旅游景點了,外邊的人總是來這裡尋找樂趣。是啊,誰能不說陽山是個值得一看的旅游目的地呢?
黃埔的干部說,脫貧之后還要持續加大扶志和扶智力度,現在,援建的陽山黃埔學校已經開始招生,“異地光伏”電站每年90萬元的收益也將作為“陽光教育基金”,獎勵優秀學生和優秀教師。
下山的時候,看到正在修的高速公路,在峽谷間穿過,還有特高壓,凌駕於高高的山頂。窄窄的路上,一輛黃色的校車開過來,兩車小心地避讓。或許那些喜歡讀書的孩子,會坐著這樣的車子去遠方。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