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鄉”到“藥都”

——隴西縣中醫藥產業發展紀實

崔銀輝

2020年08月26日14:2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從“藥鄉”到“藥都”

近日,行走在隴西大地,田野裡,中藥材滿目蔥蘢,生機勃勃,處處是豐收在望的景象﹔市場上,熙熙攘攘,交易紅火﹔工廠裡,隨著機器加工藥材切片的聲音,一袋袋飲片打包待發……

隴西縣近年來以打造“中國藥都”為目標,按照全產業鏈打造、全過程監測、全周期服務的理念,堅持“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養結合、康養結合”,突出中醫藥產業向大健康轉型的鮮明導向,落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和推廣中醫藥產業標准化體系,全力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

2019年,隴西縣中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235億元,對全縣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25.6%、對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26%、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20.8%,中醫藥產業成為促進全縣高質量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在我們山區,日子要過好,就得下功夫種好藥材。”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的農民劉振文說。

前幾年,劉振文租了200畝地種藥材,由於他按照標准化種藥,質量好,價錢高,一年收入二三十萬元。今年,嘗到甜頭的劉振文流轉了1000畝土地,種上了黨參、黃芪、黃芩等中藥材。

隴西是“千年藥鄉”,中藥材品種多,種植面積廣、產量大。近年來,全縣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1.1%,先后被工信部和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級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和“國家區域性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

該縣突出“有機、綠色、道地”品牌,狠抓綠色標准化基地建設,依托甘肅省現代農業示范園——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大力開展種子種苗繁育、新品種引進示范、野生品種馴化、標准化種植試驗等工作。每年籌措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鼓勵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和“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建立藥源基地,引導藥農推廣應用無公害種植、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每年建立標准化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5萬畝、標准化種植基地20萬畝。今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當地建成中藥材生態有機示范基地1000畝、綠色標准化基地2萬畝。

走進首陽鎮中藥材交易市場,隻見擺放整齊的各種中藥材攤位前,南來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詢價驗貨,好不熱鬧。據了解,這個市場可滿足3000多個固定商戶和2000多個攤位正常交易,藥材和飲切片年交易量達50萬噸、交易額近百億元。

線下交易紅火的同時,線上交易也悄然興起。

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於2018年1月正式上線運營,集交易、交收、倉儲、物流、檢測、融資、質量追溯服務於一體,運用全新的“互聯網+中藥產業+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的服務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交易,打通了供應鏈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有效解決了上下游客戶信息不對稱、商品質量不確定、融資難、交易成本高等問題,上線交易品種44個,日交易額500萬至1000萬元,被列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

目前,全縣建有各類中藥材交易市場23處,中藥材經營企業500多家,年交易量近100萬噸,交易額近200億元,在全國市場上的佔有份額達到20%以上,黨參、黃芪等部分品種佔到全國一半以上。

與市場同時發展的,還有中藥材倉儲業。

一箱箱白條黨參整齊地碼在托盤上,沿著轉送帶進入后面恆溫恆濕的藥倉——這是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智能雲倉工作的一幕。

利用氣候干而不燥、涼而不陰的自然條件,隴西縣近年來一方面扶持縣內倉儲企業對傳統倉儲庫進行改造擴容,採用輻照滅菌、低溫充氮等儲存技術,保障中藥材儲存環節質量安全,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投資發展中藥材倉儲,引進康美藥業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了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康美甘肅西部中藥城,帶動全縣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00萬噸、年周轉量達到200萬噸。投資4億元的中國中藥隴西中藥材交易倉儲中心項目正在實施,建成后全縣規范化靜態倉儲能力將進一步增加。

清晨,朱芳菊來到首陽人才市場,與雇主談好價格后,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現在是淡季,每天隻有兩三千人來找活,旺季時每天超過1萬人呢。”朱芳菊說,她是附近的農民,農閑時就會出來找活干,一年下來能收入1萬多元。

中藥材加工業是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產業效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助推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隴西縣一方面引導縣內切片初加工散戶組建中藥材初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鼓勵引導企業打造集中藥飲片、提取物、成藥、保健品等為一體的大眾化、高端化產品加工體系。

按照鞏昌中醫藥精深加工區、以中醫藥批發市場及倉儲物流為主的文峰分園區、以道地藥材交易及初加工為主的首陽分園區“一主兩副”布局,當地建成了佔地9平方公裡的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5億元,2018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委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驗收。

依托園區開展精准招商,先后引進入駐國藥集團、廣藥集團、天津天士力等知名中醫藥加工企業27家,正在推進實施琛藍中藥材國際化產業基地、廣藥白雲山中藥科技產業園、甘肅隴藥標准化生態產業園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2019年園區實現產值23億元,上繳稅金1.3億元。

在園區的聚集輻射帶動下,全縣較大規模的中藥材加工企業達到52家,引進國藥准字號產品63個,研發健字號、食字號保健產品26個,個體加工戶達3800戶,年加工轉化各類中藥材30萬噸,基本實現了由初級切片向飲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藥制造、配方顆粒、保健品開發等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的拓展延伸。

隴西縣全力打造節會品牌,在2008年起連續成功舉辦九屆藥博會的基礎上,高標准、高規格承辦了兩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學術交流、招商引資、標准發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

加快培育產業品牌,這裡先后被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全國中藥材(黃芪、黨參)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隴西黃芪”“隴西白條黨參”被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隴西黃芪”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華夏藥都”“天下藥倉”兩大類19個類別的產品和服務商標通過審查注冊,“惠森”“中天泰科”“隴山渭水”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的品牌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堅持向科研要品牌,中天藥業組建“甘肅省特色藥材規范化可追溯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隴藥工程研究中心”,一方制藥成立“甘肅省道地中藥材配方顆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組建成立了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隴西分院和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隴西分院以及甘肅隴西中醫藥研究院、甘肅隴藥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中藥材檢測中心和中藥材種子種苗檢測中心,科研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注重保障質量品牌,建成縣、鄉、村三級監管平台26個,天士力中天藥業等6家企業入列甘肅省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甘肅數字本草檢驗中心作為省內唯一一家中藥材和中藥材飲片以及農產品檢驗的專業第三方檢驗實驗室,檢測范圍涵蓋《中國藥典》(2015年版)90%以上的中藥材和飲片。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