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顏值 更有價值

——合作市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牧民脫貧紀實

徐錦濤

2020年08月28日16:1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既有顏值 更有價值

近年來,合作市下足“繡花功夫”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增強“造血”能力,形成文化旅游、生態畜牧和特色種植等一系列有力“支點”,提升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大幅度提高群眾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

走進卡加曼鄉博拉村,“旅游專業村”幾個字赫然映入眼帘。風光秀麗的田園花海、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絡繹不絕的游客,讓這個村庄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文芳農家樂門前停滿了轎車,裡面環境優美、飯菜飄香、游客滿座。

“我們家現在過上好日子是靠黨的好政策。媽媽有哮喘病需要照顧,我們不能出去打工掙錢。這幾年,村裡先后實施了生態文明小康村、旅游專業村建設,而且通過環境衛生整治,村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家也成了旅游專業戶,現在每天游客爆滿,每天的營業額有2000多元呢。”文芳說。

卡加曼鄉博拉村通過文化旅游“一十百千萬”工程和生態文明小康村的建設,讓鄉村游成為群眾增收的大產業。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以“花海·田園·藏家”為主題的亮麗風景線,為博拉村增添了濃郁的詩情畫意,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小康之路。

卡加曼鄉博拉村的變遷只是合作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地處高原的合作市,自然風光獨特、民族風情濃郁,近年來,合作市積極挖掘資源優勢,探索文旅發展之路,將美麗的草原變成了聚寶盆,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一方水土興一方產業,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合作市聚焦牧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特色畜牧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沖破了“特色不特”“優勢不優”的發展困境。

天剛亮,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仁多瑪五隊犏牛繁育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周加才讓便開始忙碌。他帶頭創辦的合作社近期正在擴建牛棚。

“2013年國家有成立合作社的相關幫扶政策,我就辦起了合作社。現在,惠民政策越來越好,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辦貼息貸款,給我們幫了大忙。合作社運營管理也越來越正規,養牛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財富。我們將更加努力,讓大家共同致富。”周加才讓說。

仁多瑪五隊犏牛繁育專業合作社主要制作銷售酥油、曲拉、糌粑、酸奶、牛肉干等產品。隨著不斷發展,合作社在市區開辦了兩家售賣酥油、酸奶等特色產品的零售店。

近年來,合作市通過發展畜牧業合作社,變傳統單家獨戶養殖為適度集中的規模化生產,當地群眾通過勞動力、牲畜、草場入股合作社,拓寬增收渠道,全市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32個,注冊資金達到6.1億元,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率達到100%。從產品到商品、從草場到市場、從傳統到現代,合作市在長期探索中,找到了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路子。

夏末秋初的合作市,水草豐美,綠意盎然。在那吾鎮麻崗村老婁卡自然村海拔3000米的種植基地裡,地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組織群眾種植的140余畝大黃長勢喜人。

“產業發展起來,我脫貧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我一定要加油干!”忙著在大黃地裡鋤草的那吾鎮麻崗村村民李三喜高興地說。

2019年大黃豐收,李三喜拿到了1.5萬元的分紅,加上打工掙的錢,他還掉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日子有了新的盼頭。

“去年大黃豐收了,今年我們制定了發展計劃,擴大了種植面積,群眾高興得很。”晒得黝黑的那吾鎮麻崗村黨支部書記才讓扎西信心滿滿。

2016年,在推進脫貧攻堅的實踐中,麻崗村利用歇地、荒地,結合氣候高寒、光照充足、土壤濕潤等得天獨厚的大黃種植優勢,通過“合作社+基地+企業”的經營模式,採取基地引種試驗示范,與甘南百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訂立收購訂單,找到了增收的“金鑰匙”。

種下希望,收獲未來。近年來,合作市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推進實現農牧產業優化升級和貧困群眾增產增收雙贏,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鋪就了扶貧路。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