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文明實踐看金昌

董洪亮 王錦濤

2020年09月01日09:41  
 

動聽的唱腔,優美的旋律,新糧地村的老百姓,正自發籌備著國慶的演出節目。

新糧地村,隸屬於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步入村裡,遠處是亙古綿延的祁連山,近處是成片成片的蔬菜地。綠樹掩映處,村裡的小廣場,格外引人注目。

“原來這裡是衛生死角,垃圾成堆。”新糧地村黨支部書記鮮舜文說,借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東風”,村裡一舉清除了積弊多年垃圾場,建成了亮堂的小廣場,還在文明實踐長廊的柱子上,鐫刻上了鄉規民約。

去年8月,新糧地村又將閑置的村小老教室,改建成了村史館。一件件老農具,一個個舊物件,有序擺放在村史館裡,將鄉愁定格。“如今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勞作、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變。”鮮舜文說,打造村史館,可以讓老人們留住念想、記住鄉愁,可以讓孩子們了解過去、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新時代的新變化、新時代的好生活,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新糧地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887人,全村60歲以上老人148人。“通過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努力打造‘孝善村’。”鮮舜文說,今年,母親節來臨之際,組織志願者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包餃子、表演文藝節目、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子,並給予獎勵。而且,在每月20日,村裡還組織籌辦“孝善宴”並結合當月“我們的節日”主題與老人們歡聚一堂,共享孝善創建成果。

每當這時,一組的鮮雄文夫婦,都會借故外出,或是閉門在家。“一直和父母有矛盾,這在村裡是公開的秘密。”鮮舜文說,做過很多工作,就是解不開雙方心裡的小疙瘩。“去年,我們村裡建立了失德村民約談制度,第一個約談的就是他。”鮮舜文說,約談后,將他和老人叫在一起,從村史館一路看到小廣場,談過往說現在,一家人在追憶的淚水中,完成了幸福的和解,“現在的活動,數他們家最積極。”

永昌縣河西堡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願者王愛軍和孟有壯,第一時間做起了社區防疫志願者。“年三十都是在小區門口過的。”王愛軍說,河西堡鎮的冬天,氣溫低至零下20多度,還老刮風,站在戶外有“裸奔”的感覺。可王愛軍和孟有壯,一站就是幾十天。“我們還發動了70多名‘的哥’,一起來做志願者。”河西堡鎮副鎮長安倩說,極大緩解了疫情防控人手不足的問題。

河西堡鎮是金昌市火車站所在地,疫情期間人流量大,防控難度不小。鎮衛生院的羅秀萍,臘月二十八起,就在火車站值班了。大年初二,剛換完班,羅秀萍的手機響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飯,羅秀萍穿好防護服,做起了“家庭醫生”。“經過診斷,是飲食不當造成的腸胃問題。”羅秀萍說,她作為一名醫生,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一名志願者,隻要患者有需要,她就有義務。

一線疫情防控人員的辛苦,李老師看在眼裡,念在心裡。李老師名叫李有萍,是永昌縣第一小學的老師,也是天錦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好多次路過疫情監測點,都看到值班的同志在吃泡面。”李有萍說,她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讓大伙兒吃上一口熱乎的飯。”從此,李有萍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在愛人和兒子的幫助下,到中午十一點,將做好的粉湯裝進保溫桶,帶好自制的涼皮,一家三口駕車前往各個監測點。“總算解饞了!”一位值班的同志告訴李有萍,從大年三十開始值勤,就沒有回過家,“這碗飯,吃出了家的味道,想家人了”。

李有萍在堅持做著愛心午餐的同時,柯浩琴在給200多戶居民,志願搬送著生活物品。“不僅要送上門,還要做好體溫等的記錄。”柯浩琴說,每天爬幾千級樓梯,早上6點出門,晚上凌晨回家。“我們新時代文明服務中心的每一位志願者,都奮斗在抗疫一線。”永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金玉說,他們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哪裡有需要,就奔向哪裡,為抗疫增添了力量,為新時代增添了暖色。

自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展以來,金昌的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永昌縣永福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小板凳志願服務隊,每個星期五准時開講,講解大伙兒最關心的惠民政策﹔在天錦苑社區當了20多年村干部的金定國,將自己對時事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地方小曲小調,“吸粉”不少;在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當選年度“好婆婆”“好媳婦”的代表走上舞台,向大家分享家庭和睦的心德……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金昌市還通過制定《實施意見》,高位推進,為“文明”護航: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21個市直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指導組,並構建起了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書記抓落實的領導機制。

截至目前,金昌市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個、實踐所12個、實踐站156個、實踐基地48處,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400多場次,形成了“理論政策宣講”“孝善矩陣”等14項品牌活動。此外,全市所有村子,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道德評議會和村民議事會,不斷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道德褒揚懲戒機制,實現了政府治理與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甘肅頻道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