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李家庄村“三變+田園綜合體”改革模式將全村農戶帶入增收致富快車道

智能大棚好 生態田園棒

2020年09月03日15:02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智能大棚好 生態田園棒

李家庄田園綜合體

“潔淨整齊的作坊一條街、古朴簡約的水上餐廳、溫馨規整的民俗樓群······”這一幕幕都映射著李家庄田園綜合體的巨變與行進步伐。

近日,記者驅車從市區出發,經過大約一個小時車程來到了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村李家庄村。該村位於榆中縣城關鎮西南面,戶籍人口803戶3292人,土地總面積9525畝,全村現有建檔立卡戶30戶116人,其中:已脫貧29戶111人,未脫貧1戶5人﹔貧困發生率為0.15%。2019年底,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

依托“三變”改革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作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村,李家庄村立足村集體壯大、農民受益,搶抓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機遇,把開展農村“三變”改革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統領農村綜合改革、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的“總抓手”,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積極探索“三變+田園綜合體”改革模式,積極搭建產業平台,盤活閑置資源,開展股份合作,探索出了富農民、強集體、優主體的“三輪驅動”李家庄模式,從而進一步加快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

在李家庄村新型農產品大棚內,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一邊通過手機APP查看大棚內的溫度、濕度等情況和不同區域的農產品,一邊對記者說:“這些年來,我們村由黨員致富帶頭人牽頭成立了榆中李家庄田園綜合體農民專業合作社、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擁有資產1.67億元,其中村集體持股15%。同時,還積極把30余名黨員致富能人和技術能手聚集在產業鏈上當先鋒、作表率,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發展合作社股東1000余個,有效的將黨員和村民吸引到了生態農業這條產業鏈上,形成了帶動一戶,拉動一片的效果。”

“原來我經營的是傳統大棚,因水電路等問題制約,年收入不足2萬元,加入互助資金協會后申請了貸款,在榆興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員的指導幫助下,將傳統大棚改造成為智能大棚,種植的聖女果年收入達到了10萬元。”村民陳進寶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我們農戶負責種植,榆興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承擔市場風險,產品由公司通過企業化運營和銷售。同時,購買農產品的客戶也會以會員制和私人訂制的方式通過電話和互聯網訂貨,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無縫對接,提升了農產品種植生產效率,降低農產品價格漲跌落差大帶來的風險。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經過新型農產品大棚種植的草莓、聖女果、小乳瓜、黃肉京欣西瓜、茄子、辣椒、葉菜等果蔬產品成熟后,李家庄田園綜合體會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休閑採摘活動,由於果蔬品質好,雖然價格高於市場價,但仍然吸引了蘭州及周邊城市的大量游客。

依托農業豐富旅游業態新發展

夏末秋初的李家庄五彩斑斕,彩虹橋、喊泉等娛樂設施已成為了游客新的打卡點。自2019年“五一”期間以來,李家庄已接待游客達70余萬人。

記者走進李家庄田園綜合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長150米、高60米甘肅境內最大的山體土雕,該土雕生動形象的展示了具有甘肅特色的飛天、大漠、嘉峪關城樓、蘭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匯集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和農耕文化。

“千畝花海也是我們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的重頭戲,現已初步達到規模,同時,其他基礎設施也在不斷跟進與完善。”張建文說,去年以來我們先后舉辦的郁金香展、皇家馬戲嘉年華、農民豐收節暨第六屆農民藝術節、首屆素朴李家庄花間田音樂節、冰雪節等大型主題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業態,農業產業體系實現新發展。

張建文介紹,去年以來,李家庄村進一步加快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建成佔地600畝的高效設施農業大棚155座,佔地100畝的生態停車場和投資500萬元的游樂場已投入運營,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效增加,達到了14.155萬元。其中,水上餐廳、作坊一條街均已投入運營,游客接待中心、農耕博物館、民俗小吃城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依托黨建引領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近年來,李家庄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組織引領群眾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成功打造了現代農業、商品加工、鄉村旅游、脫貧攻堅聯動發展新格局。

“我們按照把田園綜合體建設與‘三變’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的要求,整合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融資平台,引進省城鄉投公司投資6億元,打造田園小鎮,引進陝西正大宏公司,投資3.6億元,打造植物博覽園,引進榆興公司2億元,打造了榆興農庄,使得投資資金利用效益最大化。”張建文說,同時我們還將全村803戶3253人中有可用勞動力的2400人進行整合,按照自主創業、農業生產、三產服務、農產品加工及手工藝品制作“五部”方式進行細分,讓每個勞動力不僅成為田園綜合體的受益者,更是成為田園綜合體的參與者和創建者。進一步將全村農戶帶入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晨旭 文/圖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