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裡的“幸福時光”

紅古區花庄鎮特色產業掠影

譙喜龍

2020年09月08日10:39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大棚裡的“幸福時光”

黨員示范 群眾致富

初秋,來到紅古區花庄鎮湟興村甘憲明的種植基地,在地頭顯眼的位置,立著一個黨建宣傳欄,上面寫著“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群眾致富”的字樣。

農戶甘憲明精心料理的“小時候的味道”設施生態採摘園,西紅柿已經成熟,甘憲明正在大棚裡忙碌著。這段時間,有很多慕名前來採摘的群眾。

“今年的水果、蔬菜銷路很好,採摘的人也多,最主要的就是在產品品質上下功夫,讓更多的人吃到‘小時候的味道’。”甘憲明笑著說。

甘憲明是村上“壽光模式”產業發展示范戶,從2017年開始,他通過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扶持,發展設施農業,修大棚、建溫室,夯實底子。現在,甘憲明在引進推廣“壽光模式”中,建成第六代新型日光溫室大棚6座,總佔地6畝,示范栽培西紅柿、火龍果、茄子、辣椒等農產品,增產增收,實現經濟收入20萬元。

甘憲明在致富的過程中,帶領村上的其他群眾發展溫室大棚,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蔬菜、水果的種植當中。今天,在甘憲明的基地,總會看到前來學習、幫忙、咨詢的群眾,讓這裡變成了一個學習室。

這些年,花庄鎮為試點,推廣“壽光模式”,打造富有紅古特色的農業產業模式,在花庄鎮大力引進推廣“壽光模式”第六代日光溫室、高架大棚,著力發展反季節蔬菜種植、新品種引進和休閑農業,使主導產業得以發展壯大,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脫貧攻堅成效進一步鞏固,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

村上有了產業 村容村貌發生了變化

在紅古區花庄鎮湟興村,走進鄧玉花的家裡,看到干淨整齊的院子,寬闊的房子……

今年62歲的鄧玉花,在村裡一邊種著地,一邊在村上的一家企業打工,每月可以領到1500元的收入,這樣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鄧玉花一邊打理著院子中的花兒,一邊向記者介紹情況,這幾年村上變化很大,村子特別干淨,她心情都好了,最主要的是她還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村黨支部書記黨仁強說,村上將環境衛生承包給了一家公司,這樣村上的一些群眾就在這家公司干活,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為村上的環境衛生出點力。

同時,在推進扶貧攻堅的進程中,湟興村黨總支探索實施“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助推全村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鼓勵農戶轉變思路,增強脫貧信心。

黨仁強說,雖然村上有了一定發展,但是多年來村民思想比較傳統,以種植高原夏菜為主,轉變農民種植理念還是最重要的內容。

為此,湟興村支部書記帶領農業示范戶赴山東壽光實地參觀學習,借“四議兩公開”契機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動員村民轉變思路,全程參照“壽光模式”,建成高架棚32座,佔地面積46畝﹔建成“壽光模式”新型節能溫室2座,佔地7畝,主要以種植高產西紅柿、草莓、萵筍、芹菜、西葫蘆等,帶動村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現在,湟興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是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通過這種模式的示范引領,不僅能有效改善貧困家庭的生活條件,增加貧困戶的收入,而且可以推動合作社的規范化運行,提升村集體產業發展水平,創造更大的社會效應。

2018年,湟興村成立村集體全額控股的甘肅湟興拓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村集體累計收入20萬元。截至2020年6月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9.8萬元。

如今,走進湟興村,整齊的巷道,一面面文化牆、休閑廣場、干淨整齊的農家小院……一張張新老照片之間,可以清晰地看到村子發生的巨大變化。

今天,湟興村以各種項目為載體,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和實施鄉村振興,正在吹響產業發展的“集結號”,演繹著從環境臟亂差向美麗鄉村的“蝶變”。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