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助農增收 千畝果林改善生態

紅古區田間種出“好光景”

2020年09月21日11:18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紅古區田間種出“好光景”

種植戶甘憲明剛摘的絲瓜

秋風起,豐收的季節已經來臨。走進紅古區花庄鎮湟興村、柳家村,滿眼綠意盎然,成熟的蔬菜、水果從一片片綠意中探出頭來,一派豐收的景象。“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採訪深入紅古區老百姓當中,感受他們在田間種出的“好光景”,傾聽他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故事。

蔬菜大棚上飄揚著鮮艷的黨旗

9月17日,走進紅古區花庄鎮湟興村甘憲明的幾座蔬菜大棚,一面迎風飄揚的黨旗格外醒目,甘憲明對記者說,“我是一名黨員,自己富不是真正的富,隻有和鄰裡鄉親一起富,我這心裡才感覺到踏實。”

甘憲明家的各個蔬菜大棚內,茄子、番瓜、西紅柿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甘憲明和妻子在西紅柿大棚內一邊進行著打叉掐尖,一邊盤算著這幾個月賣蔬菜的收入:“前一段時間的採摘節上,高秧西紅柿這一個棚的9分地就賣了36000元,這個高秧西紅柿還是比較受歡迎,明年咱們得多種些。”

今年53歲的甘憲明是村裡典型的創業成功人士,作為湟興村“壽光模式”產業發展示范戶,從2017年開始,他通過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扶持,發展設施農業,修大棚、建溫室。2019年,甘憲明引進推廣“壽光模式”,建成第六代新型日光溫室大棚6座,總佔地6畝,主要種植西紅柿、火龍果、茄子、辣椒等產品,每畝產量約4萬斤,經濟收入達20萬元,成功打造“小時候的味道”科技生態採摘園,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成為湟興村“黨建+產業”的引領品牌。

看到甘憲明的蔬菜種植搞得越來越好,村裡不少人開始向他“取經”,熱心腸的甘憲明根據實際為他們從規劃、測量、種植技術等方面進行指導,44歲的建檔立卡戶朱燕武就是其中一位。多年來,因妻子殘疾,孩子尚小,朱燕武不能出門打工掙錢,隻能守著家裡的幾畝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2017年開始,他跟著甘憲明修建了四個大棚,開始種植玉米、散花等蔬菜。“家裡就我一個勞動力,雖說比不上人家種的多的,但是這比種陸地蔬菜強多了,今年截止到現在,我的大棚蔬菜賣了三四萬呢!”朱燕武說。

近年來,湟興村黨總支按照“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群眾致富”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轉變農戶傳統種植觀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2019年,組織種植戶赴山東壽光考察學習,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出花庄壽光模式示范點,按照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建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三鏈”建設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黨組織建設,最大限度聚焦優勢資源,實現了黨組織與產業有機配合,與農戶有機聯合,帶動全村農民增收致富。

千畝果林改善生態助農增收

這幾天,在拼多多電商平台上,一家名為“快樂吃鮮果”的店鋪生意非常好,店鋪客服孫得助每天都忙乎著從地頭採摘、包裝、發貨。而他家賣的蘋果、李子、梨等水果正是產自位於紅古區花庄鎮柳家村的榮升農場。“在拼多多上一天能銷售兩千多單,平均能賣一萬多斤。”孫得助說。

和孫得助一樣在榮升農場打工的還有其他四十位村民,他們其中不乏建檔立卡戶,“在家門口打工輕鬆,我們男的一天能掙110元,女的掙90元,干活是從3月份到12月,其余時間還可以休息,我們都知足得很!”在農場打工的建檔立卡戶張問發滿意地說。

9月17日,記者走進果林,滿眼綠色中紅彤彤的蘋果、飽滿圓潤的李子探出頭來,甚是誘人。農場負責人柳榮升告訴記者,近3000畝的果林主要栽種有櫻桃、杏子、李子、桃子、蘋果、梨、核桃等,田間管理施用以農家肥為主,發展綠色有機果品,按照成熟期實現露地採摘從5月到11月,每天都有新鮮果實採摘的採摘園,對採摘剩余的果品,農場自建有果蔬保鮮庫,經加工包裝,發往市場。目前果林促進周邊農民就業40余人,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無公害果品、蔬菜,對紅古區果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十年前這座山光禿禿的,啥都沒有,現在果林不光讓山變綠了,生態變好了,還讓村裡的群眾脫了貧,有了致富的希望。”柳家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海軍說道。

今年,蘋果、西梅已進入盛果期,預計產量可達118萬斤,產值236萬元。採摘園相繼進入盛果期時,年產各類採摘水果3000余噸,年接待游客20.2萬人次,可滿足游客吃、住、行、游、娛、購等各項需求,實現年旅游收入720萬元,可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當地農民共同發展休閑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果林今天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好政策,2013年政府投資200萬新建了節水工程,2015年,我修建冷庫時申請了相關補助資金40萬元,2017年,各級相關部門硬化了4公裡鄉村道路,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果林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同時也讓我對接下來更好地發展旅游採摘農業有了更足的信心!”柳榮升說道。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文/圖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