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豐收的喜悅寫滿笑臉

——甘肅省各地喜迎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王朝霞

2020年09月23日08:2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讓豐收的喜悅寫滿笑臉

初秋時節,走進平涼市崇信縣,金燦燦的庄稼,紅彤彤的蘋果,把田野裝扮成美麗的“花毯”。

沉甸甸的谷穗隨風搖曳,裹挾著農民的歡聲笑語。“今年谷粒熟得很飽滿。”黃寨鎮白新庄村村民張強生加快谷子收割進度。他今年種了60畝谷子、20畝黃豆,合計著趕在中秋節、國慶節前把新鮮的小米送到顧客手中。

搭上了電商快車,張強生的小雜糧生意一路走俏。“網上1斤小米能賣9元。今年8月以來,每天網上下單100多單。”張強生在淘寶商城注冊了“黃寨塬”電商品牌,依托農業銀行扶貧商城和工商聯“易田易家”等平台,使崇信縣蕎面、小米、熊貓豆等小雜糧走上“雲”端,年均純收入在30萬元左右。

在張強生的帶動下,白新庄村成立了黃寨強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會員81名,全村種植蕎麥、谷子、黃豆等小雜糧700多畝,產量預計在175噸左右。

崇信縣穩定糧食生產,扶持建辦了龍祥公司、新豐園公司、慶豐公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300余家,種植蕎麥、谷子、黃豆等小雜糧6.7萬畝,產量預計在8400多噸。

眼下,正是飼草玉米收割季,一台台大型青貯收獲機在田野裡穿梭,“吃進”青綠的秸稈,“吐出”清香軟嫩的飼料。

“今年種了22畝飼草玉米,加上分散種植的紫花苜蓿有近40畝飼草。”眼看著紅牛“口糧”有了保障,黃花鄉高年村村民馬小龍干起活來渾身是勁,去年以來,他家牛存欄量從7頭增加到11頭。

棚裡有“糧”,養牛不慌。“飼草問題解決了,養牛的成本也就降了一大半。”崇信縣畜牧獸醫中心主任秦好書介紹,縣裡大力推進糧改飼,引導養殖企業、規模大戶種植飼用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5萬多畝,今年預計收貯優質飼草料20.4萬噸,為持續壯大紅牛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北塬面,山台窪地,處處透著蘋果成熟的香甜。“12畝豐產園預計純收入在10萬元上下。”黃寨鎮北溝村蘋果種植大戶張長學站在果樹下,紅彤彤的蘋果映紅了他的笑臉。

“預計今年蘋果產量將達3萬噸,產值9000萬元。”崇信縣果業局局長陳永龍介紹,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4.14萬畝,小蘋果成為群眾的致富果。

9月22日,崇信縣慶祝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柏樹蘋果小鎮開幕,喜悅的農民用秋收的碩果慶祝自己的節日。

甘谷:辣椒映紅了日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通訊員 安建文

“這是咱農民自己的節日,辛苦一年了,給自己鼓個勁。”金秋九月,甘谷縣禮辛鎮尉坪新村裡近千名當地農民歡聚一堂,“慶豐收 迎小康”2020中國·甘谷農民豐收節如期舉辦。

陽光下,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映襯著大伙兒豐收的喜悅。尉坪新村村民尉小平帶著自家產的辣椒,一邊給外來客商推介,一邊和其他種植戶聊起今年的收成。“一舉兩得!”談起豐收節,尉小平滿臉喜色,“不僅能在家門口銷售辣椒,還能學到很多種植經驗。”

禮辛鎮尉坪村地處甘谷縣西北山區,近年來借助脫貧攻堅的好政策,興修道路梯田、開展易地搬遷、發展富民產業。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500元,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脫貧致富,主要靠種植辣椒,這是老祖宗留給甘谷農家人的寶貝。”尉小平盛情邀請大家去他家的辣椒種植園共享豐收的場面。今年年初,他和鎮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訂購合同,地裡的辣椒不愁銷路。

“今年辣椒長勢好,一株辣椒苗平均可以採摘80多根紅辣椒。按照合同保底價每斤2元算,這片地能有3萬多元的收入。”尉小平說。

過去,尉坪村種植結構單一,近年來,村裡組織種植大戶外出參觀學習,請來種植專家把脈會診,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設施農業,新建設施大棚260多座,種植以辣椒為主的各類應季蔬菜。

“思路一變天地寬。”尉坪村黨支部書記賈小貞介紹說,辣椒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已經成為尉坪村老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2019年為全村群眾增收近百萬元。

素有“辣椒之鄉”美譽的甘谷縣,是一個把辣椒愛到骨子裡的地方,農民個個都是種辣椒的“好把式”。如何發展壯大辣椒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是甘谷縣委、縣政府努力的方向。

甘谷縣把產業培育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和長久之計,立足資源優勢扶持發展蔬菜、果椒、養殖、勞務等主導產業。目前,全縣辣椒種植達3萬多畝,年產6萬余噸,產值2億元以上。目前,全縣扶貧產業總產值達60億元以上,電商交易額2.3億元,助推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渭源:喜迎佳節話豐年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何春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渭源大地處處蕩漾著豐收的喜悅。

“今天下雨,沒法下地,讓媳婦撈點兒油餅,我們趁著雨天過個豐收節。”走進會川鎮半陰坡村上梁社村民曹文學的家,房屋寬敞明亮,干淨整潔,院中果樹上結滿啤特果。

手捧著屋內收好的麥粒,40歲的曹文學說:“今年麥子收了1400多斤,去年種的當歸賣了4萬多元,這些年地裡的收入越來越好,越來越能感受到豐收的實惠。”

“現在,半陰坡村的村民日子都過得很紅火,大家通過高原夏菜、中藥材、馬鈴薯種植和外出務工,收入都很穩定。”半陰坡村包村領導趙學武介紹,2019年底,全村實現整村脫貧,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

在祁家廟鎮的田園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不時有車輛運來剛採摘的香菇,村民們正忙著對收購的香菇進行篩選、入庫、烘干。“從7月份開始,我每天都來給合作社交香菇,最多的一天交了2800多斤。”忙著交貨的村民秦文忠說。

第一個加入合作社並帶頭種植香菇的孫瑞平,今年種了3萬棒香菇,已經賣出15萬元的鮮香菇。“到10月底估計還能賣5萬多元,今年預計淨賺7萬元左右,正兒八經算豐收。”孫瑞平說。

“今年雖然是我們第一年生產菌棒和種植香菇,但是菌棒的成活率和出菇率都超出了預期,平均每個菌棒出菇都在1.8斤左右。”合作社理事長焦勝說,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售出400多萬元的鮮香菇、40多萬元的烘干香菇。

豐收的喜悅跨越田間地頭。“鍬峪村的辣椒豐收了!”走進位於鍬峪鎮鍬峪村的峪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隻見蔬菜大棚內擺滿一袋袋剛摘好的辣椒。“今年,我在合作社務工,最近採摘量大,我每天能掙100元。”村民楊全海說。

為了迎接豐收節,渭源縣鴻裕達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干了一件事——給在合作社務工的村民們提前支付9月的工資。“正值豐收節,又快要到中秋和國慶,提前把工資發了,讓大伙高高興興過個節。”合作社理事長柴永林說,今年合作社種植了4800畝中藥材,帶動800多戶農戶增收。

康樂:趕著牛兒奔小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通訊員 牟瑞仕 牛童

9月的康樂秋高氣爽,22日下午,康樂縣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第十二屆賽牛相牛大會在康樂縣牛羊交易市場舉行。

比賽現場人頭攢動,有選手、有裁判,還有前來學習“取經”的養殖戶。經過層層選拔,“牛王”“牛后”“青年母牛冠軍”等一系列榮譽花落各家,贏得比賽的養殖戶分別獲得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獎勵。

養牛不但能脫貧致富,養得好還能參加比賽拿豐厚獎金!對於康樂這樣有養殖傳統地方的群眾來說,在賽牛相牛比賽中斬獲獎項是莫大的榮譽,這也是蘇集鎮半坡村村民馬全山年年都來參加賽牛相牛比賽的動力。

“以前傳統養殖都是粗放型管理,隻要牛吃飽喝足不生病就行了。”馬全山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們養牛開始講究品質。飼料、防疫、管護等各方面都進行科學管理。你看,今年我家這頭牛就得了‘牛王’稱號。”馬全山這幾年一心扑在牛身上,在蘇集鎮辦起了半坡母牛專業合作社,養殖了200多頭牛,成了小有名氣的養牛大戶。

與賽牛不同,相牛比賽考驗的是肉牛收購的“眼力勁兒”,要求參賽選手肉眼估算3頭肉牛的重量,誤差最小的獲勝。在相牛賽場裡扎堆的,都是多年從事肉牛行業經驗老到的土專家。

“我販牛整整6個年頭了,眼前過秤的肉牛數不過來。看一頭牛的大小、肥瘦,我就能估算出它的體重。”附城鎮磨羌村村民馬永海為大家展示了他多年販牛練就的“看家本領”,也順利摘得了相牛比賽的一等獎。

近年來,康樂縣通過飼草開發、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工營銷、市場培育、安全保障、產品開發、科技支撐、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建設,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養牛模式,推動肉牛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建成百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17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現代化畜牧產業初具規模,成為全省18個肉牛產業示范縣之一。

“如今全縣肉牛飼養量達13.8萬頭,預計年出欄8.4萬頭。”康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同志介紹,肉牛產業已成為康樂人民增收致富、實現小康的支柱產業,累計帶動1.21萬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瓜州:農民節日農民樂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贠凱玲

在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瓜州縣舉辦2020年“慶豐收 迎小康”農民籃球賽,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文體大餐。

賽場上,來自各鄉鎮的農民聯隊和瓜州縣農業農村系統機關隊展開激烈的攻守,大家同台競技,切磋技藝,既增進情誼,又展示出新時代農民群眾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經過激烈角逐,農民聯隊斬獲桂冠。

“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全社會的幸福小康緊密相關,將體育活動納入節慶,既延續了自古至今以技能表演為節日助興的文化習俗,又滿足了農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喜愛體育、重視健身成為新農村的風氣和新農民的時尚。”農民聯隊教練張春杰說。

瓜州縣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完善文化館分館、鄉鎮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等設施建設,已建成岷州村、新堡村等46個“村史館”、115個道德講堂。已開展50多場次道德講座、100多場次實踐活動,農民群眾參與其中,堅定了發展信心,增強了致富發展能力。

秋收時節,瓜州縣的15萬畝枸杞、10萬畝蜜瓜、1萬畝設施種植、1萬畝特色林果喜獲豐收,140萬隻存欄肉羊也膘肥體壯。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2.24億元,同比增長6.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81元,同比增長6.1%。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