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宕昌: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 護航易地扶貧搬遷幸福路

沈文剛

2020年09月23日10:52  來源: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隴南宕昌: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 護航易地扶貧搬遷幸福路

午后,楊纏蓮收拾著家裡的衛生,一臉幸福。“住在這麼好的新房子裡,每天不打掃都說不過去。”楊纏蓮滿面笑容,忙的樂此不疲。

楊纏蓮收拾著家裡的衛生

宕昌縣甘江頭鄉謝家壩村集中安置點項目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楊纏蓮就是從15公裡外的張家山村搬遷而來,按照每戶每人25平米的標准,全家搬進了面積150平米的新家。

“安置區配套實施了供排水、供電、小區道路、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和黨群服務中心、電商服務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務建設,安置小區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甘江頭鄉黨委書記冉海俊告訴記者,整個項目總共搬遷安置甘江頭鄉張家山村、袁家山村等9個村208戶839人貧困群眾。

保障住房安全,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一磚一瓦,凝聚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念,壘砌起億萬百姓“安居樂業”的朴素願望。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宕昌縣注重完善集中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了水、電、路、氣、網,並為每一戶搬遷群眾的新房進行了簡裝、配備了家具,實現搬遷群眾“拎包入住”。安置點附近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們也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以前住土坯房,現在住大房子,日子過得很舒心,孩子上學10分鐘就能走到學校,成績也比以前好了……”楊纏蓮講述著易地搬遷的好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019年9月底前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確保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宕昌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周坪說。在整個項目實施中,縣監察機關緊盯各個環節,重點整治搬遷對象不精准、確定程序不規范﹔搬遷安置方式、住房建設標准不符合要求﹔建房補貼不按標准發放、農戶自籌資金超出政策規定范圍﹔監管部門履職不力,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護航易地扶貧搬遷幸福路。

“搬出來,給老百姓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只是易地扶貧搬遷的第一步。挪出了窮窩,還要有致富的源泉。”周萍直言,激發內生動力,為具有就業上崗能力的貧困戶解決就業崗位,讓老百姓自力更生,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的重中之重。

良恭河北岸的興化鄉郭家庄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座落著一排排嶄新整齊的小洋樓,這裡搬遷安置了郭家庄村韓陽坡、韓陰坡、尚家灣堡子梁的52戶貧困戶。

郭家庄一排排嶄新整齊的小洋樓

為全面解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真正實現“搬得出、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郭家庄重點培育發展了黑豬養殖、屠宰、加工,小家禽養雞、小庭院等“五小產業”以及設施香菇種植、勞務經濟等四大產業體系,建成了扶貧產業聚集區,有效解決了周邊村社貧困戶特別是易地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和穩定增收問題。

扶貧車間內的興化臘肉

“論起這壩裡和山上的條件,真的是天上地下,現在屋后養雞,房前種菜,各方面都好多了。”韓陽坡社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韓玉龍形容以前的條件就是出門兩腿泥。去年9月,全家搬遷到安置點后,村裡安排他在加工扶貧車間務工,月收入2700多元,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妻子戴尕平也沒有閑著,積極響應號召在房前屋后發展五小產業,養雞、種菜增加收入。戴尕平算著自家的經濟賬:“家裡養雞50隻,每隻雞的成本是35元,喂養2個月后就可以出欄,以80元的價格銷售,除去飼料費用,一隻雞能賺到25元,加上自種蔬菜,節省買菜錢,實際增收可到2000元。”

戴尕平在家門口種植的蔬菜

“生活穩定,能看到希望,對於扶貧政策,我隻有感激。”夫妻倆面對採訪,對今后的生活信心十足。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