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肅紀在路上】

甘肅西和縣:監督應有“顯微鏡” 干部當為貼心人

2020年09月24日11:24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人民網隴南9月24日電(高翔)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洛峪鎮馬河村三社村民王成應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馬河村一景。(高翔 攝)

今年4月份,馬河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兼廉政監督員張寧寧到王成應家裡走訪時發現,王成應的妻子張合應患有慢性病,但未納入醫保范圍。發現這一情況后,張寧寧第一時間逐級匯報,並帶著張合應及家人到有關部門進行了鑒定,辦理了相關醫保手續。

群眾利益無小事。針對張寧寧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的問題,洛峪鎮立即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慢性病防治排查工作,共排查出了30多名慢性病患者,按照相關程序進行了認定。

“咱們的干部真心為老百姓著想。要不是監督員走訪,我妻子享受不到慢性病方面的就診用藥政策。”王成應激動地說。

為了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延伸監督觸角,及時發現和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西和縣紀委監委在全縣建立起縣鄉村本級脫貧攻堅廉政監督員隊伍,張寧寧就是這1048名廉政監督員中的一位。

“這些廉政監督員都是以現有的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員、駐村干部為基礎,從政治素質好,擔當精神強,善於做群眾工作,敢於監督、敢於負責的年輕干部中推薦選聘出來的。”西和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鞏克宏介紹,廉政監督員隊伍分縣級監督員、鄉(鎮)級監督員和村級監督員,選聘的監督員承擔著九個方面的職責:包括宣傳黨的扶貧開發和惠農富農政策﹔對扶貧政策落實、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對幫扶單位和干部履行脫貧攻堅責任、行使權力以及工作作風等情況進行監督﹔對貧困人口精准識別、精准退出、精准幫扶等情況進行監督﹔群眾反映的基層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受理上報等。

馬河村積分超市內的日用商品一應俱全。(高翔 攝)

“廉政監督員結合甘肅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台,建立了日常檢查、問題清單、群眾訴求三本台賬。截至目前,西和縣在該平台共處理各類投訴舉報750件。”西和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包高俠表示,廉政監督員走村入戶,發揮監督“探頭”和“顯微鏡”作用后,西和縣鎮村干部的作風明顯好轉,各項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及時得到糾正。正因如此,群眾感受到了“公平”,更加相信干部,村上很多問題足不出戶就得到了解決,民風得到了根本性好轉。

西和縣十裡鎮仁義村是十裡鎮僅剩的2個未脫貧村之一。2013年,仁義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7戶707人,貧困發生率為65.71%。因兩委班子不健全、信訪矛盾突出,該村於2017和2018年連續兩年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為了扭轉局面,仁義村按照“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的思路,將能力強、文化程度高的本村黨員選舉為黨支部書記,通過筆試、面試選聘出了業務能力出色的專職文書,迅速推進全村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民生實事、環境整治等工作高效落實。

樹立在馬河村村委會大院裡的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積分榜。(高翔 攝)

“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仁義村先后發展種養殖合作社4個,帶動全村發展養殖肉雞8000羽、羊300隻、蔬菜大棚4座……全村種養殖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十裡鎮黨委書記劉衛平介紹,截至2019年底,仁義村剩余貧困人口21戶6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6.32%。

“村上制定推行了村規民約,村干部對各種精准扶貧政策宣傳清晰,群眾的抱怨少了,村裡的風氣自然就好了,鄰村的人現在都說我們仁義村真‘仁義’。”仁義村村民劉老三說。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