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增活力 小康路上邁大步

——清水縣抓黨建促脫貧紀實

邱暄美 謝志娟 白永萍 崔亞明

2020年09月28日10:47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增活力 小康路上邁大步

金秋時節,走進清水縣的鄉鎮村落,目之所及,處處碩果累累,一派豐收景象。

過去,許多村落因為條件差、發展慢,留不住村民的腳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脫貧動力嚴重不足。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清水縣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頭等大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本保障,加大培訓力度、增強能力素質,加大選拔力度,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以黨建促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黨建引領活力足,小康路上邁大步。還是那些山山水水、還是那些村村落落,如今的清水人,產業有了、收入多了、幸福指數高了。

(一)

清水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土地貧瘠,交通閉塞,人口居住分散,自然災害頻發,農業生產條件差,群眾增收渠道單,脫貧攻堅戰的任務非常艱巨。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清水縣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2019年驗收周期內,全縣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增長16.8%﹔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4%﹔11861名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適齡少年兒童全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100%……

2019年底,經省級驗收、省政府批復,清水縣宣布整縣摘帽退出。

回顧過去,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也彌足珍貴。這是清水縣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奮斗來的。

(二)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清水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聚焦脫貧攻堅這個最大政治、最大任務和最大民生,以深化黨支部建設標准化為抓手,著力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堅強戰斗堡壘,讓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優勢。

午后,陽光明媚,記者來到清水縣金欣果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郭川鎮高灣村貧困戶雷喜平在地裡正忙著除草。“現在隻要家裡沒事,我就到這裡打工,一天能掙100多元。”雷喜平笑著說,去年在當地干部的指導幫助下,他還與聯合社簽訂了供銷合同,家裡的蘋果成熟后,由聯合社統一收購,既便利,價格又有保証。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清水縣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黨組織+”模式,構建以村黨組織為核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等為支撐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做到脫貧攻堅推進到哪裡,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清水縣還推行“1+5”包聯整頓機制,落實“四看”措施,建立挂賬銷號制度,大力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深入推進區域化農村黨建工作,讓鄉鎮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實用技術培訓,支持黨員領辦致富項目、興辦創業產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

“哞……”還沒進院門,就聽見一聲聲牛叫聲。尋聲而去,隻見秦亭鎮麥池村貧困戶黨建子家的牛舍裡,一頭頭壯碩的西門塔爾牛悠閑地吃著飼草,牛欄外整齊地堆放著牛飼料。

“我家現在存欄的牛有6頭,還養了幾頭豬,一年下來收入5萬元不成問題。”黨建子信心十足地說。

三年前,黨建子一家人還在貧困中掙扎:沒有技術,妻子多病,3個孩子都要上學,全家5口人僅靠著家裡的幾畝地維持生活。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這一年,黨建子家裡來了幫扶干部,村裡有了駐村幫扶工作隊。自此,黨建子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大轉機。幫扶干部結合實際情況,為黨建子量身制定了脫貧方案——養牛,還幫他辦理落實養牛資金。依靠養牛,黨建子一家順利脫了貧,日子越過越紅火。

“要不是黨的好政策和幫扶干部,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提起家裡的變化,黨建子滿是感激,他說,從沒想過自己還可以成為養殖戶,靠養牛脫貧致富。

選好配強駐村幫扶工作隊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助推器”,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清水縣選派優秀人才駐扎貧困鄉村,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從2015年4月開始,全縣陸續選派260名黨政人才擔任行政村“第一書記”、260名農口技術人才擔任村級產業發展指導員、260名衛生人才與貧困戶簽約服務、120名公務員到貧困村“蹲苗”歷練協助開展精准扶貧工作。

“駐村幫扶工作是黨的建設的先進做法在基層的有效實踐,在脫貧攻堅戰斗中,駐村干部的參與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村級黨(總)支部的戰斗力。”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說,為此,清水縣建立了人員選派、電話抽查、考勤周報、定期督查、總隊長例會駐村工作五項制度,切實在從嚴選派、強化管理、力量整合、服務指導上下功夫,使干部資源最大限度地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有效帶動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穩步向前。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