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10月09日10:58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聽,經濟脈動強音在這裡奏響

感受甘肅經濟脈動,怎能不來金昌?

這裡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是中國鎳鈷生產基地,有“祖國鎳都”之美譽﹔有相對完備的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產業鏈,工業底色鮮亮,是甘肅首屈一指的工業重鎮。

金秋時節,金昌秋高氣爽,映入眼帘的滿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景象:金昌城東,以紫金雲大數據產業園、金昌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為代表的數據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在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以有色金屬冶煉、銅鎳加工、電工材料以及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鏈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創新要素正快速匯聚﹔在金川區、永昌縣,以菜草畜為主的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初具規模……

今年上半年,金昌再考“高分”:全市GDP同比增長6.8%,位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6%,位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9%,位居全省第二﹔連續兩個季度獲全省高質量發展評價貢獻獎第一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能交出如此高質量答卷,充分體現了金昌經濟發展的超強韌性。今年以來,金昌市認真貫徹落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和“市企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提出“兩區兩城兩融合”總體發展思路,聚力打造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水平,全力推進城鄉融合、市企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起更加堅實、更可持續的長期動力系統。

市企融合 聚力打造產業創新聚集區

金昌,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全市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工業產值來自金川集團。金川興,則金昌富﹔金昌強,則金川榮。

長期以來,金昌市舉全市之力、千方百計支持金川集團發展壯大,將優質資源向企業傾斜,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問題﹔金川集團在加快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金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市企雙方保持了親密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和諧關系。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金昌市及金川集團在發展中均遭遇諸多難題。對此,金昌市委高瞻遠矚,提出了“深化市企融合一體化發展,聚力打造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奮斗目標,以此進一步做強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曾在山東工作多年的金昌市委書記張永霞,結合東部地區發展經驗和金昌實際提出:“要以思想解放引領追趕超越,充分發揮金川集團龍頭帶動作用,堅持地企融合、創新驅動、園區支撐、項目帶動、產業配套、集群發展的思路,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目標既定,勢必達成。春節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特殊時期,金昌市與金川集團聯合召開市企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就進一步深化市企融合、聯合謀項目抓招商、大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進行研究部署。

金昌市提出,牢牢抓住金川集團這個最大“龍頭”,依托其鎳鈷資源優勢和基礎材料規模優勢,重點圍繞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循環、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數據信息等領域,市企共建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力爭將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新能源及先進裝備制造業、化工循環產業培育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金川集團表示,將在“十四五”期間投資120億元,全力建設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力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再造一個新金川目標。

新藍圖,新動力﹔新變革,新作為。一場圍繞聚力打造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市企融合“攻堅戰”在金昌悄然打響。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這場“攻堅戰”的主陣地。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2010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因多種因素制約和影響,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基礎設施欠賬較多,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中排名靠后,被商務部約談。今年以來,金昌市以聚力打造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為契機,將新建的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規劃范圍擴大至整個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力推進開發區進位提升,與民營經濟產業園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發展。

金秋時節,走進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一個個重點投資項目紛紛落地,一處處施工場面熱火朝天,市企融合、共同發展的“大合唱”已然奏響產業創新聚集的最強音——

由金昌市和金川集團共同牽頭實施的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成績斐然,截至8月底,300個重點投資項目開復工率達86.7%,73個重大項目開復工率達91.8%﹔

市企雙方充分發揮鎳鈷資源優勢,努力培育電池產業鏈,蘭州金川科技園公司與蘭州金川科力遠電池公司合作的廢舊電池回收產業項目進展順利,金通公司三元前驅體項目實現達產達標,系統正常運行﹔

金昌經開區管委會與金川集團鎳冶煉廠、銅業公司等單位牽頭開展的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合作取得重大進展,金川集團二礦區和飛翼公司二礦區膏體充填合作項目已進入運營價格談判階段,鉑族貴金屬二次資源火法預處理系統建設項目完成電弧爐、變壓器、控制櫃等設備基礎澆筑,部分控制櫃已開始安裝﹔

由金川集團公司動力廠和金昌經開區管委會負責實施的園區電力保障、工業氣體供應、工業污水處理等項目進展順利﹔

……

據金昌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丁建新介紹,目前,金昌市與金川集團已共同編制完成了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金昌經開區等相關發展規劃,明確重點培育發展有色金屬冶煉等13個產業鏈,共同構建起了鞏固提升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先進制造、清潔生產、循環農業五大產業,發展壯大通道物流、文化旅游、中醫藥三大產業,加快培育數據信息、軍民融合兩大產業的“532”生態產業格局。

金昌市工信局局長周益民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金川民營經濟產業園新引入企業3家,已入駐企業16家。上半年,金昌經開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7%、16.4%、27.5%,均高於全市增速。

招商引資 加速釋放園區發展新活力

9月5日,山東省港口集團組團到金昌市考察,並與金昌簽訂經濟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是金昌市今年招商引資的一項重要成果。

項目是發展之源。今年,金昌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以此加速釋放園區發展新活力。通過市企聯合招商、小分隊招商、節會招商、雲招商等多種舉措,舉辦招商活動30余次,與龍蟒佰利聯、西安增材、寶鈦集團、廣汽、華為等國內眾多知名企業進行了投資合作洽談。

招商引資,主動出擊很關鍵。今年,金昌市級干部帶頭認領包抓招商引資項目,強力推動簽約項目早落地、早見效。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外出招商,先后同新疆喀納斯潤豐投資集團、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江楠集團等企業負責人進行洽談,促成多個合作協議簽約。全市91個部門、單位聞令而動,積極分解招商任務,千方百計搜索項目線索,形成了“市級干部包抓、業務部門牽頭、各級單位參與”的濃厚招商氛圍。

招商引資,貴在“精”和“新”。今年,金昌市聚焦新材料、新技術、新業態,引入阿帕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西部首家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目前已吸引46家企業入駐,注冊資本達到6.52億元。該數字產業園的網絡貨運區塊鏈監管平台以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依托,為全國范圍內的注冊企業提供車輛及貨源信息,注冊車輛的平均等貨時間由2至3天縮短到8至10小時,實現了“車在線上、貨在雲中”的數字網絡服務。

距離金昌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不遠,便是金昌紫金雲產業園區數據中心一期項目。該項目被工信部確定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連續三年被甘肅省確定為續建重大建設項目,也是絲綢之路信息港的重要組成和支撐項目。

據甘肅紫金雲大數據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偉介紹,目前,該項目可提供2543個機位服務能力,已經成為國家5A綠色等級,國際T3、局部達到T4標准的雙標准、雙認証數據中心,也是我國西部標准最高的數據中心。紫金雲數據中心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資源。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一流的服務環境,與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同等重要。對這點,金昌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副總經理陳建忠深有感觸。

今年1月,金昌市與阿帕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首次進行項目洽談。兩個月后,金昌經開區與阿帕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簽約,以市場化模式運作金昌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

“周到的服務和一流的營商環境,不僅讓項目快速落地,而且為產業園快速發展爭取了難得的機遇。”在陳建忠的工作筆記上,記錄著金昌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的諸多“第一”:5月7日,甘肅優貨達物流公司成為第一家入駐園區的企業﹔6月29日,甘肅省第一張個體司機申請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由金昌經開區稅務局開出﹔8月2日,入駐園區的三家物流公司獲得第一批網絡貨運牌照……

與陳建忠有同樣感觸的,還有甘肅億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飛林。今年3月,這家公司旗下的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入駐金昌經開區。

“各種手續辦理僅用了12天,這是真正的‘金昌速度’。”宋飛林說,金昌市不僅給予了相應的優惠政策,而且在手續辦理過程中,相關部門指定專人負責,電話隨叫隨到。這種“保姆式”的服務,更加堅定了宋飛林在金昌投資興業的決心。目前,甘肅億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在金昌注冊了多家子公司,涉及農業、物流、電子商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僅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一家企業,2021年一期項目預估產值約4.5億元,能夠為金昌市創造財政稅收約2700萬元。

一個利於投資興業的環境,必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今年,金昌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拓展激發有效投資空間,創造公平營商條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全力打造辦事程序更簡化、辦事態度更熱情、辦事理念更先進、辦事成本更低廉、辦事方式更快捷、辦事成效更顯著的政策窪地。

通過推行“不來即享、項目管家、告知承諾、不見面審批”等服務模式,金昌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0%以上,80%以上服務項目實現“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和幫辦團隊全程跟蹤服務。“隻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我們辦”已經成為各級干部服務企業、保障項目的理念共識和行動自覺。

據金昌市招商局局長俞天德介紹,今年1月至7月,金昌市共簽約項目30個,簽約資金127.7億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92項,到位資金62.24億元,其中省外到位資金57.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城鄉融合 推動特色農業加速發展

秋日傍晚,金川區雙灣鎮九個井村暮色漸濃。村子一側的供港澳蔬菜基地裡,一壟壟菜心長勢正旺。每位鏟菜工人的手指上,都套著一片小小的鋒刃,看准鮮嫩的菜稈,輕輕一劃,刀起菜落。

這處供港澳蔬菜基地隸屬於甘肅省敦煌種業集團金從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是該基地今年收獲的第四茬蔬菜。公司副總經理陳名新告訴記者,正在收獲的這批菜心,經分揀包裝、恆溫處理后,直接裝入冷鏈車發往廣東,“最多72小時,就能端上港澳居民的餐桌”。

金昌,地處河西走廊蜂腰地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生產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的最佳產地之一。2015年,廣東從玉集團在金昌成立了金從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九個井村專門發展直供港澳地區的高端綠色蔬菜。經過幾年的發展,這處蔬菜基地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萬畝。2019年2月,金昌市金從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甘肅省敦煌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村民土地流轉給企業,流轉費就能保住原本地裡的‘收成’,而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后,又能干其他的工作。”九個井村黨支部書記張吉成說,2019年,九個井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車、戶戶城裡有樓房”。

九個井村僅是金昌市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蔬菜種植已覆蓋全市12個鄉鎮的大部分村社,全市擁有集中連片種植千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12個。蓬勃發展的蔬菜產業,不僅滿足了本地市民的“菜籃子”,而且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高原夏菜主產區之一。

在城鄉融合發展中,金昌市堅持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引進一批有實力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優質蔬菜、牧草和畜牧產品的生產供應地。

眼下,金昌三杰牧草有限公司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獲季節。該公司廠區內,打包的牧草堆積如山,泛著淡淡的青草味。公司總經理蘇克先說,金昌光熱和土地資源充沛,特別適宜牧草種植。這裡種植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達18%至22%,位居國內優質苜蓿草前列,得到國內各大奶牛養殖企業的普遍認可。

近年來,金昌市積極引進和培育三杰牧草、楊柳青牧草等20多家草產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與周邊農戶建立合作關系,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運作、農戶參與的牧草產業發展格局。至目前,全市牧草種植面積已達25萬余畝,年產優質牧草20萬噸,飼草總量達70萬噸以上,年產值超4億元,已形成了南部沿山優質燕麥和中部綠洲優質苜蓿優勢產區,成為國內優質牧草重要產地和甘肅省最大商品苜蓿種植基地。

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掩映在永昌縣東寨鎮的一片綠樹田野中。很少有人想到,這裡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綿羊養殖基地。

這家公司羊舍的擠奶大廳內,肥壯的奶羊在特制的擠奶隔檔內依次排開。擠奶器作用下,新鮮的羊奶通過輸奶管道進入儲奶間,經降溫、殺菌、檢測等程序后,被送往金昌市。

“擠奶、加工約需1個小時,運輸約需1個小時,最多2個小時,金昌人就能喝到最新鮮的羊奶。”該公司總經理張希雲告訴記者,目前,該基地日產鮮羊奶約1噸,僅能供應金昌市場。

“綿羊奶好喝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張希雲掰著指頭如數家珍:綿羊奶營養豐富、易於吸收,被視為乳品中的精品,被稱為“奶中之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接近母乳的乳品……

據張希雲介紹,該公司是國內首家批量引進東佛裡生奶綿羊的企業,公司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乳肉”兼用奶綿羊新品種培育工作,將對羊產業的發展起到革命性的推動,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羊養殖—糞污處理—乳品加工銷售的草畜全產業鏈。

近年來,金昌市圍繞永昌縣養羊大縣和金川區奶業強區建設目標,大力發展優勢畜牧業。截至目前,全市肉羊飼養量達到135萬隻,年產羊肉1.2萬噸。肉牛飼養量達7.2萬頭、奶牛飼養量1.7萬頭,年產牛奶5.85萬噸。大力實施“奶業振興行動”,依托金川集團、甘肅農墾、新希望、蘭州庄園等大型龍頭企業資源優勢,建成甘肅農墾天牧乳業、金昌居佳生態牧場、甘肅瑞嘉牧業、新希望永昌牧場萬隻以上標准化奶牛養殖基地4個。

產業經濟加速崛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成績的背后,是聚力產業強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金昌人民奏響的時代強音。新時代,金昌人正踩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節拍,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揚帆前行。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