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瀘沽湖,零星的海菜花點綴著粼粼波光,湖岸的格桑花開出一片姹紫嫣紅。在瀘沽湖畔,許多先前建有親水建筑的地方,如今已經恢復成一片青蔥綠地。
這是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近幾年推進生態搬遷和修復的成果。
2018年11月,寧蒗縣政府啟動瀘沽湖護湖整治行動,對80米生態紅線范圍內的客棧等建筑實施拆遷並作出安置和補償,涉及多個村落。起初,一些村民難以舍棄世代居住的老宅和正在經營的客棧,而搬遷之后,他們不僅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更多人也吃上了“旅游飯”。
三家村村民涂孟才去年從湖邊破舊的老宅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家。他說,搬家之后,實現人畜分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與三家村許多村民一樣,涂孟才靠劃摩梭人傳統的“豬槽船”載游客觀光維持生計。“要是湖水被污染了,誰還來坐船?”他說,搬遷是為了保護瀘沽湖,也為了更好地生活。
“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生活,如果瀘沽湖污染了,我們會對不起下一代、對不起祖先。”涂孟才說。
普洛村村民彭明貴先前在湖邊有一片宅基地,靠出租每年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聽說要拆遷,他一百個不情願。經過麗江市瀘沽湖管理局和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開導,他意識到“不能隻顧這一代而不管下一代”,不僅第一個在搬遷協議上簽字,還動員鄰裡親朋一起搬遷。
如今,彭明貴把政府重新劃撥的土地出租,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他的心底也樂開了花。彭明貴笑著說:“百姓收入提高了,瀘沽湖更美了,何樂而不為?”
搬遷之后,當地一些村民利用新宅或新地開客棧、做餐飲,搞起了旅游。落水村黨總支書記茨理平措說,旅游業不但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還吸引不少外地人前來開店。
麗江市瀘沽湖管理局介紹,截至目前,沿湖160戶生態搬遷整治對象中,152戶已經完成拆除,拆除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剩余8戶將於年底前完成拆遷。
為了保護瀘沽湖,除生態搬遷,雲南省還對瀘沽湖採取湖長制、封湖禁漁和建造排污收集管網等措施。
今年“十一”假期,麗江市瀘沽湖風景區迎來5.9萬多名游客,基本與去年持平。游客們紛至沓來,一睹這顆“高原明珠”的風採。(記者 安曉萌、字強)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