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行 決戰貧困

——廈門市與臨夏州持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綜述

王睿君

2020年10月26日10:3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山海同行 決戰貧困

福建省廈門市,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2010年6月,國家確定廈門市與臨夏州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自此,廈門、臨夏,跨越山海,因東西部扶貧協作,十載同行,情緣綿遠流長。

廈門市與臨夏州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不遠千山萬水,心手相連,聯袂攻堅,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格局,確保臨夏州各族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如今,廈門市與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在廈門市各級政府、企業和愛心人士的幫扶下,臨夏州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勢頭,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高位推動 真幫實扶顯成效

9月22日至9月23日,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率團赴臨夏州交流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全面介紹協作進展情況,同時召開廈門市—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

“這是黨中央交給廈門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胡昌升表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將進一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六大任務”,與臨夏州攜手努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在廈門市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交出一份高質量的脫貧答卷。”郭鶴立說,廈門市把臨夏州脫貧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十分顯著。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廈門、臨夏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對口扶貧協作。

截至目前,廈門、臨夏兩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團互訪18次,召開黨政聯席會(座談會)18次,共同研究、共同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擴展了協作內容,拓寬了協作領域,加深了協作內涵。

面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臨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多次主動赴廈門上門對接,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作用,統籌安排州內外各類幫扶資源,全力以赴做好對接服務,凝聚起了強大的攻堅合力。

特別是自2018年起,廈門、臨夏往來更加密切,協作更加緊密,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從當初的送錢送物、“輸血”式扶貧,轉變為全方位發力的“造血”式扶貧﹔從過去的黨委政府單打獨斗,轉變為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行動,不僅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更轉變了貧困群眾的觀念,振奮了全州上下的精神。

聚焦重點 強基固本補短板

自2010年以來,廈門市投入各級各類援臨夏州資金達19.61億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廈門市撥付臨夏州財政援助資金16.33億元,佔十年援助總資金19.61億元的83.27%。

“廈門市拿出大量真金白銀真幫實扶,為我們補齊脫貧短板、強化脫貧弱項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臨夏州扶貧辦主任張卓介紹說,這些資金主要用於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等1360個項目,為全州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臨夏州強化資金監管制度,從嚴執行《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嚴格落實公示公告制度,財政、扶貧等行業部門按職責落實管理責任,確保廈門幫扶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

張卓認為,缺少資金只是影響脫貧攻堅順利進展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缺乏人才和技術支撐,阻礙了脫貧攻堅的總體進程。“在東西部扶貧協作進程中,我們始終將取經引智結合,提升人才交流水平,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廈門市與臨夏州累計互派166名干部到協作地挂職鍛煉,互派醫療、教育等專業技術人才2828名,培訓臨夏州黨政干部3754人次,使臨夏州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才與廈門市同行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在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上均有大幅提高。

同時,廈門市與臨夏州還深化結對聯姻,從市州協作到區縣對接,從政府主導、企業幫扶到全社會參與,使兩地結對幫扶領域越來越寬,覆蓋面越來越大,幫扶成效日益凸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廈門市動員社會各界向臨夏州捐款捐物,共計960.76萬元。臨夏州則向廈門市捐贈防護服1000套,協作互助,共抗疫情。

精准施策 千方百計促增收

東西部扶貧協作,不能隻依靠送錢送物這些常規的“輸血”之舉,增強貧困地區“造血”能力更為重要。十年來,臨夏州累計引進廈門市企業57家,引來投資5.2億元,帶動貧困人口9337人。

“這些企業中很多是農業企業,它們鏈接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雇佣勞力,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增收,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張卓介紹說。

為了更好地支持廈門企業落地,臨夏州專門出台十四條“硬核”措施,包括用地政策、財政扶持、產品支持、行政審批、保險政策、金融支持、人才支持、優化環境、獎補資金等多個方面,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廈門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幫助全州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廈門市和臨夏州著眼農村地區富余勞動力就業難題,興辦扶貧車間,廣泛吸納貧困勞動力。目前,廈門市在臨夏州援建扶貧車間228個,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5581人。僅2018年以來,臨夏州建設扶貧車間267家,其中廈門援建扶貧車間214家,佔全州扶貧車間的80%。

“全州很多扶貧車間已向標准化、智能化轉變,在帶動貧困戶增收和拉動地方經濟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張卓舉例說,廈潤、集美包袋、廈臨鞋業等扶貧車間建設企業在臨夏州購地建廠,打造全產業鏈,為全州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蹚出了新路。

長期以來,臨夏州牢牢牽住勞務輸轉促就業這個“牛鼻子”,聯合廈門市出台優惠政策、對接協調、宣傳引導、搭建平台、強化保障,加大了勞務輸轉力度,發揮出勞務輸轉短平快的優勢,確保貧困戶快速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州累計組織輸轉127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廈門市就業。

創新思路 協作內涵再升級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進程中,臨夏州始終將消費扶貧作為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相繼申報6批206家供應商1031種產品進入消費扶貧產品供應商和扶貧產品目錄,動員已認定的供應商入住各類電商平台,不斷擴大扶貧產品線上銷售渠道。

同時,臨夏州各縣還與廈門市各區積極展開合作,共同搭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產品供需對接平台,組織引導廈門企業與臨夏州各縣建立產銷關系,推動名優特色產品流通,探索建立利益合作機制,實現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截至目前,通過對接承銷、宣傳展銷、電商營銷、強企帶銷、文旅助銷、網絡直播等方式,在廈門市銷售臨夏州特色農產品金額達2.7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2344人,激發了貧困群眾種植養殖積極性,優化壯大了優勢特色產業,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注入新活力。

與此同時,臨夏州在援建扶貧企業開設職工“周末學堂”,對貧困群眾既扶貧又扶智扶志,並發揮支教老師作用,推動廈門市選派專業教師到臨夏州開展普通話培訓等,這一系列創新舉措受到了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山鄉巨變,承載著鷺島人民的幫扶之情﹔大地無言,寄托著河州人民的感恩之心。廈門市與臨夏州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先富幫后富、攜手奔小康的奮進壯歌。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連續三年被國家評為“好”等次,廈門市也成為東部13個對口幫扶城市中連續三年獲得“好”等次的4個城市之一。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