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建設了不少新農村。今天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馬關鎮所轄新義村的新農村建設及其輔助建筑群落。新義人,屬陝西移民,以臘、坎姓氏為主,至今講陝西方言。由於新義是以漢族為主體的馬關鎮所屬唯一一個純回族村,所以該村的各項工作,格外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這一點,可以從其新農村建設的選址、規模、布局和設計理念的細致入微中窺其一斑。新義村獨特新穎的建筑風格,在網絡媒體的助推下,很快圈粉無數,游人慕名而來,遂成為了我縣新增的一個旅游景點,也成為了我縣回漢民族團結互助交流的一個新平台。
說他選址獨特,我們知道,其他地方的新農村建設,都盡量選擇修建在地勢較低和比較平緩的地方,而新義村卻相反。經各級部門實際考察,反復調研論証,最終把成群的小二層樓,修在了該村最高處,也是我縣中片最高處的一個名為新義梁的山頂上,該處交通四通八達。站在新義梁上,可俯瞰南面三國遺址“街亭”,山底下,則是張家川的傳統古鎮和經濟中心——龍山鎮,它的后面則是馬關鎮的幾個純漢族大村庄。新義近百畝土地,被馬關的漢族老鄉長期承包,與當地人合伙種植黨參、紅花等藥材。面對此情此景,有人寫到:“首欲觸天上,攀頂新義梁。回漢謀共富,全面奔小康”。可以看出,房子修在山頂上,是該條件下的最優化處理,周圍其他村鎮,抬頭就能看到如此漂亮的建筑群落,這應該是他能成為一個新的如此備受關注的旅游景點的原因之一。
說到他的布局,此地並沒有採取大規模推土平山的辦法,而是順應著農業社裡的水平梯田地形,“順其自然”,依平台而建。正面遠觀,很有立體感,小二層樓,看起來就像商品樓一樣,成為了多層高樓,從側面看,建筑群落整體錯落有致,顯得很有梯度感,並且每一個平台的建筑前,都設有寬闊漂亮的水泥路面,每家每戶都能夠享受到充足的陽光,說實在的,看起來還有點像延安大學的布局。選址和布局,彰顯了當地政府和村民智慧的設計理念。我也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順應自然條件的前提下,實事求是,尊重和利用自然規律,才能更好造福一方百姓。
說到設計理念,最顯智慧的地方,當屬文化廣場這一塊。這裡綠樹成蔭,一應俱全,有幼兒園、小學、醫療服務室、圖書館、村委會、亭子、雕塑、健身設備等。其中,最具亮點和吸引人的地方是“新義紅色文化展覽館”和“新義村歷史記憶館”部分。在這裡,初來乍到者,還以為是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因為這裡依據地形,打造了好幾個“延安式”窯洞,洞內館藏豐富,陳列著各個時期的黨報黨刊、藝術繪畫,領導人紀念章,縣域內部分優秀共產黨員用過的東西,珍貴照片或榮譽証書(復印件),以及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物的事跡材料。另外,還有該鄉人民曾經用過的家庭鍋灶用具,舊式桌椅板凳,部分古董等。窯洞前面擺挂的昔日用過的農具,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周圍的漢族朋友自願捐贈的,比如,石磨、木頭風車,牛驢做農活時披戴的雍脖、馱兜、套活等。這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大量使用的農具,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機器代替了牛驢,此類被沿用了幾千年的傳統農具被徹底淘汰了,成為了文物,成為了一個歷史的記憶。獨特的山頂建筑和延安式窯洞以及往昔的農具,吸引著縣內外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們或到此賞景留影,或在變化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裡造訪此地,寄托些許鄉愁,重溫一下並不遙遠的過去。觀此場景,我感慨萬千地寫道:“曾經荒涼村,如今美洋洋。群樓靚新義,唯美聚廣場。亭亭遙相望,洞洞設館藏。昔日農具挂,件件牽回腸。民族記憶館,延安風採揚。此值回族村,發展宜牛羊。謀劃蘊智慧,布局吸睛強。來去游客贊,遠近爭觀光。游者偕忘返,人間變天堂”。
顯然,建成如此規模浩繁的新農村,如果沒有黨和政府對民族地方的大力關懷,沒有回漢各族人民的辛勤付出,是難以想象的。當地領導班子,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汲取愚公移山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歷史發展機遇,迎難而上,全力以赴建設民族地方美麗鄉村。他們在改善新義人的人居環境的同時,還想方設法讓村民致富,根據回族地方特點,重點鼓勵村民養殖牛羊,栽種椒樹和藥材,大力發展合作社(新義鄉村旅游合作社、富民園種養殖合作社、農機培訓合作社)等一系列強農脫貧措施。目前主攻旅游業,打造“鄉村時光”旅游招牌,其主打項目有現代化游樂場,原生態爬山,摘山果等。靠山吃山,因地制宜,以旅游帶動回族地方經濟發展,轟轟烈烈的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之列。
從建筑整體規模視覺效果來看,新義梁上的新農村建設,無論怎麼看,總覺得“順眼”,讓人有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感覺,所以很快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稱贊,成為了網紅村,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新景點和張家川回漢各族人民休閑娛樂、團結交流的新去處、新平台。這幾年縣農豐節表彰大會和農洽會在新義舉行,其間,回漢各族朋友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夜望新義梁,入天一帶光。駛進新時代,新義破天荒。黨領正航向,新義爭輝煌”。張家川人說:共產黨是人民的主心骨,心裡一直裝著老百姓,裝著少數民族,改革開放讓國家富了,有錢了,也真正舍得花錢了,進入新時代,新義窮山僻壤變天堂,就是黨的民族政策得到落實的例証。“把一個歷史上一無所有的窮窩窩,經過不足三年時間的建設和不懈奮斗,硬生生打造成了一個‘世外’仙境,創造了人間奇跡”,張家川回漢各族中老年人都這麼說。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