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銷蘆某某導游証,涉事旅行社停業整頓3個月——沸沸揚揚幾天后,“游客跟團被導游強制買玉”事件有了處理結果。在拍手稱快之余,不少人還是有些擔心:這次是處理了,下次呢?
旅游遭遇導游強買強賣不算新鮮事。一開始標榜“消費非強制”,到了地點卻變成了“必須買點什麼”,有的威脅“別讓我到廁所逮你”,有的撒潑“聰明人都知道怎麼做”,有的賣慘“不買我就沒工資了”……種種亂象,令人瞠目。對此,各地相關部門懲處不斷。違法者,或被停業整頓或被吊銷執照或被處以罰款,甚至還有導游因“強迫交易罪”獲刑6個月。
整頓力度不小,為何“屢屢整頓頻頻冒頭”?其中,固然有個別人“干一單是一單、撈一筆算一筆”的僥幸意識、短視思維,但根本上還在於旅游行業始終未解的固有頑疾。“我服務這麼幾天,難道不該有這麼一點點工資嗎?”不少“黑導游”的囂張跋扈,道出了勞資關系錯配的尷尬現實。由於身份混雜,各類導游收入構成不同、差距甚大,相當一部分“兼職”“臨時”的從業者,沒有固定工資,主要依賴購物回扣等“灰色收入”,“黑導游”背后是“餓導游”,這無疑是當下旅游行業的一大頑疾。
從這個意義上說,整治導游強買強賣,曝光一例懲處一例固然必要,但終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切實捋順行業管理,尤須深究現象、著眼治本。一方面要好好審視“導游”這一職業,提升其准入門檻、雇佣關系、酬勞機制,先把“導游管誰要錢”明確了,絕不能任由“散兵游勇”攪亂市場。在此基礎上,如出現違反行規、觸犯法律者,懲處力度完全可以更大一些,堅決樹立起“優質導游勞有所得、劣質導游無利可圖”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黑店”也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存在。它們長期盤踞一地,與“黑導游”沆瀣一氣,外地游客不懂套路,當地監管部門豈能不知?早一點介入、早一點清理,才不會總被“曝光”催著走,陷入被動。
如今中國旅游市場生機勃勃,消費需求巨大,更呼喚優質產品和貼心服務,行業規范、市場管理不應落在后面。提前清理頑疾土壤,推進良性循環,大家才能放心舒服地常出去看看。(湯華臻)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